掌握三個步驟,牢記書中的內容,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捧著書,一本一本地讀,書是看了不少,就是記不住書中的內容,看過的書好像沒什麼,明明讀了很多書,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卻沒有讓自己受益。

其實,不只是普通人,有一位創業者曾經也是這樣,他一年讀了300本書,還是記不住,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參加了各種學習,最終,他不僅能記住了書中的知識,還將知識付諸於行動,創業成功。

他就是《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

大岩俊之在2010年正式獨立創業,開展讀書法、思維導圖、記憶術等講座,2013年成為指導教學的講師。

此前的大岩俊之,並非天生喜歡讀書,他在學生時期的閱讀理解能力基本為零,而且,在大學畢業工作後,因為不擅長寫文件、報告還吃過虧。

他之所以發生改變,是因為有一天,他看到一句話: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

此後,30歲的大岩俊之,開始模仿成功人士的做法,認真讀書。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作者根據自己的讀書體驗和創業經過,講解了如何讀書才有效果,如何做筆記,如何牢記書中的內容,如何將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以及讀書對人產生的影響。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三個內容。

一、設定讀書目標。

首先,集中火力,有目的地讀書。

人的大腦在遇到問題時,喜歡尋找答案。

利用大腦的特性,我們可以用問答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帶著目的去讀書,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

比如,你正好在書房,當你立即閉上眼睛時,你不能全部想起哪些東西帶有紅色,因為你根本就沒有注意。

但是,當你主動去尋找紅色,你就會發現,原來窗簾、書、筆記本、滑鼠墊等,很多東西上都帶有紅色,這就是注意力集中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讀書也有這樣的主動意識,明確了讀書的目的,「集中火力」就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

比如,這本書里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哪些內容對我有用?帶著這些問題,去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

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就像漫無目標的閒逛,什麼收穫也沒有。

其次,是掌握全書概要。

有些人讀書,從第一章的第一個字開始,一直讀到最後,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明確讀書的目的後,要瀏覽序言、目錄、後記、封底等信息,大致了解書中的內容。

有的人會認為序言、目錄、後記這些內容不重要,沒必要浪費時間。

其實,這些都是一本書的重點內容,序言有作者的自我介紹,寫書的原因,對內容的總結,目錄相當於大綱,看完目錄能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

封面、封底都有書中的精華信息,是全書內容的亮點提示。

所以,瀏覽信息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了解全書概要,就像我們預習功課一樣。

再次,是利用二八定律讀書。

二八定律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是指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財富。

這個定律用在讀書上同樣適用,一本書重要的內容占20%,不重要的占80%。

比如,在閱讀《刻意練習》這本書時,你只需要記住書中的觀點就可以了,有些具體的例子可以大致略過,不用記憶,因為它不是重點,只是為了說明觀點的舉例論證,這樣讀起來就更快,更輕鬆一些。

讀完一本書,要記住所有的內容很難,我們只需要用記號筆標記20%的重要內容,然後反覆閱讀就可以了,對剩下的80%可以捨棄,這樣記憶書中的要點,比記憶整本書就簡單多了。

二、牢記書中的內容。

很多人讀完書就忘,原因是沒有做讀書筆記,沒有提煉出書中的要點。

要提煉書中的要點,先要理解書中的內容,然後反覆思考,把書中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點連接在一起,通過讀書筆記,整理出書中的信息,來加深記憶。

首先,是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思考的內容用可視化的圖形展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思維導圖的圖形是從中間呈放射狀向四周發散,它的形式與腦神經細胞形態非常接近。

手繪思維導圖的步驟。

步驟1、將紙張橫向擺放。

步驟2、用彩色筆繪製,豐富的色彩有利於記憶力和想像力。

步驟3、正中央的圖像要用三種以上顏色,要有立體效果。

步驟4、從中心開始呈放射狀畫曲線分枝。

步驟5、曲線分枝上只寫關鍵詞。

步驟6、多利用圖畫,符號等形式。

思維導圖是用圖畫的形式表達信息,比語言表達更直觀,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達文西、愛因斯坦、達爾文,記筆記的方法都類似塗鴉一樣,和思維導圖的原理一致。

思維導圖因為濃縮了書中的信息,又用彩色繪製,所以,增加了視覺效果,讓人一目了然,能夠幫助我們記憶整理理解和構思知識。

思維導圖的特點是,用彩色筆從中間畫線分枝,分枝上只寫關鍵詞,思維導圖可以手繪,也可以在電腦上用幕布、xMind製作。

其次,是反覆閱讀,加深記憶。

人類的大腦天性就善於忘記,這是大腦結構決定的,大腦不是一直記憶信息,而是不斷刪除信息。

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如果大腦把所有看到、聽到的各種信息,如:聲音、氣味、顏色等全部記住的話,不出五分鐘,大腦就會達到極限。

人的大腦類似於電腦內存,為了保持正常運行,要經常刪除電腦上的垃圾信息一樣。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100多年前就發現了大腦的遺忘規律,這個現象被稱之為「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人的記憶在20分鐘後忘記42%,1小時候忘記56%,一天後忘記74%。

比如,家裡的牙膏快用完了,你提醒自己第二天買,結果第二天又忘記了,刷牙的時候才想起又沒買,然後反覆提醒自己,第二天必須買。

所以,讀書也是一樣,要對抗遺忘,只有反覆閱讀,才能加深記憶。

錢鍾書被人稱之為移動的圖書館,大家都認為他是天賦異稟,但是,楊絳說錢鍾書只是反覆閱讀,多做筆記而已。

此外,我們還可以創建聯想,編造故事,使用便利貼等方法來幫助記憶。

三、行動起來,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從提高效率做好筆記,牢記要點之外,讀書的最終目的是將書中的內容轉化成心動,提高自己的能力。

讀完書,如果不付諸於行動,是不會有收穫的,就算記住了書中的內容,也只是閱讀材料而已,所以,要將書中的知識發揮出效果。

首先,設定行動目標,思考目標和現狀的差距。

行動目標包括:何事、何時、多少,要用具體的數字表示出來。

比如,讀了財務類的書,就要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然後設定行動目標: A.想考證;B.兩年內,拿到中級職稱證書。

以上兩個行動目標,A目標太籠統,含糊不清,沒有具體的行動,而B明確了時間,具體的指向,B這樣的目標才是能付諸行動的目標。

設定目標要注意的是,目標要按照SMART法則,就是具體的、可預見的、可達到的、實際的、有期限的。

如果,目標太大,脫離了實際,不但難以實現,還讓自己備受折磨。

比如,設定的目標是兩年後,拿到註冊會計資格證,這個目標不符合邏輯,沒有辦法順利完成,所以,目標要切合實際,選擇有可能達到的目標。

其次,將目標具體化,確定行動的順序。

行動的順序有緊急和不緊急,重要和不重要之分。

設定目標後,要分析自己所處的狀態,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明白: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

比如,目標是考財務中級職稱,就要知道一共有幾個科目,根據自己的情況,第一年考哪些科目,第二年考哪些科目。

具體到每周、每天,都看了多少書,做了多少題,根據考試時間,計算自己的學習進度,每天打卡學習。

再次,立刻開始行動。

目標細分後,要轉化成每天的實際行動。

比如,我們讀了這本書後,就要用書中的方法來讀書、做筆記、牢記書中的內容,你還可以自己寫出書評來理清思路。

這樣就是把書中的信息用於實踐,提高了讀書能力,其實,這也是借鑑了作者總結出來的經驗,讓我們少走彎路。

簡單總結一下《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首先,讀書要有目的性,利用二八定律,找出重要信息。

其次,用思維導圖做好筆記,牢記書中的要點。

最後,是將書中的知識用於行動。

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為了受到自我啟發,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為了成為更好的父母,為了將書中的智慧用於實踐,轉化成能力,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才能將自己讀過的書變成自己前進的燃料?

讀了那麼多書,最終都會忘,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在我看來,這屬於放著寶藏不用,以為光看著就能為自己帶來諸多好處的行為。《實用性閱讀指南》教你用3個步驟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即如何有效率地讀書並牢...

你有一份實用性人生指南,請注意查收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胡雪岩是大清首富,可人到中年卻得了抑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胡雪岩派手下到各地開拓市場,租房、僱人、各種稅費打點,還要做慈善事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帶著「目的」去閱讀的

前陣子朋友圈被一張頭頂冰霜的小男孩照片給刷屏了。畫面中,小男孩衣衫單薄,頭髮、眉毛、睫毛全部凍出冰花,臉蛋也凍得通紅。據網上消息,照片中的孩子是雲南昭通魯甸縣的一個小學生,他頭上的冰霜是由當天氣...

從「知道」到「做到」,只需要三步

作為成年人,我們讀書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功利性,或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或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升職加薪;或是讓自己某方面的技能得以提升,把興趣變成可以變現的切入點,...

如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古人言:書非借不能讀也。也就是說,書不是借的就不會認真去讀。這聽上去挺有道理的,我們常常買了一堆書回來卻束之高閣,而偶然向朋友借的書卻因為惦記著要還,也想跟朋友討論書中內容而很快就讀完了。然而...

無目的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胡適先生在《怎樣讀書》中寫過:讀書的功用,從前的人無非是為做官,或者以為讀了書,「顏如玉」、「黃金屋」一類的東西就會來;現在可不然了,知道讀書是求智識,為做人。自古以來,讀書都有

知識轉化為行動是一種能力

參加同學會時發現,初中畢業的那些人,竟然過得比你好,而你拿著月薪四位數的工資,每天還要低聲下氣。此時的你是否在慨嘆百無一用是書生?數據表明: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一個一年讀300本書的人,居然還說自己不會讀書。他說自己不管怎麼拚命讀,還是完全記不住。為此參加了很多關於讀書的研討會,花了很多錢,而他也確實認真下功夫研究了一番。結果不出意料他的知識量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