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會讀書的人,都是帶著「目的」去閱讀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陣子朋友圈被一張頭頂冰霜的小男孩照片給刷屏了。
畫面中,小男孩衣衫單薄,頭髮、眉毛、睫毛全部凍出冰花,臉蛋也凍得通紅。
據網上消息,照片中的孩子是雲南昭通魯甸縣的一個小學生,他頭上的冰霜是由當天氣溫很低,家離學校太遠,走路上學途中凍成那樣的。
照片是他老師拍的。
隨後,由校長流傳到了網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心疼和感慨。
那到底是什麼讓小男孩對「讀書」如此執著呢?
這個不難回答,對於很多出身貧窮的孩子來說,再沒有其他人比他們更清楚讀書的意義了。
拮据的生活讓他們從小明白:要想改變命運和平窮,讀書依然是唯一的出路。
小時候,我們村有一個很會讀書的姐姐,總考第一,我媽常拿她當教材來教育我。
有一回我去找姐姐玩,發現她房門緊閉,我以為她在睡懶覺,正準備回家告訴媽媽,可我剛準備走,她就開門招呼我。
看著她一邊抓著門把手,一手捧著本厚厚的書,我就問她:「書有什麼好看的?」她笑了笑說:「好看呀,裡邊有好多知識呢。
」
我又問她:你這麼用功是為了考名牌大學吧?她又笑了笑,沒回答。
等我上高中,她已經考上全國名校了。
後來,她交了個志同道合的男友,兩人畢業後憑著努力,一兩年時間就在上海買房定居了。
我以為她努力讀書多年考上名牌大學、買了大城市的房子後就會發展點別的愛好。
可有一次和她回老家,在車上,我抱著手機看韓劇,而她依舊靜靜地靠著窗捧著一本書在看。
我又問她:「你現在都不上學了,還這麼愛讀書啊?」她聽了後依舊笑笑,邊翻書邊說:「讀書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升學呀,還能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書里的世界很奇妙的。
"說罷又低頭看書去了。
這番話讓我有些臉紅,我也讀了十幾載書,卻沒能領悟出「書的好」來。
後來我開始強迫自己讀書,按著網上達人分享的書單買了一堆書,開始看了起來。
果然,讓我發現了書里的世界確實很奇妙,尤其是小說里的情節常引得我忘了吃飯。
可興奮了一陣後,我又開始迷茫了。
我發現自己只能讀得進有趣味的書,說白了只會消遣閱讀,讀完一本就會一陣空虛,急著找下一本來填補這種感覺,待熱情消退後我又干別的去了。
後來我查覺:這種盲目的閱讀,離真正的「讀書」還差得遠呢!
真正的閱讀應該是要帶著目的去進行的。
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中就指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讀書這一行為或多或少會帶有目的性,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還是沒有徹底掌握書中的內容;有了新的靈感和見解,也沒有馬上付諸行動。
讀書是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
image
大岩俊之,日本銷售精英,在多家知名企業擔任法人銷售,後來在創業過程中發現「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這一觀點後,便開始一年閱讀300本書,還總結了易掌握、不會遭遇瓶頸的「緩速讀書法」,並開展了多次講座活動,成為了閱讀方面的專家。
《實用性閱讀指南》是他根據自己在「讀書上花費的努力」、遭遇的「讀過就忘」的經歷及「如何用技巧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幾點經多年研究摸索總結出來的閱讀指南。
一、讀書應該帶著「目的」進行。
確定好自己要從書中「得到什麼」,帶著這種「目的」去閱讀,效果才能顯著。
前面講的頂著嚴寒也要上學的小男孩,他的讀書目的就很明確:要用讀書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
有了這個目標,他就會有目的的行動,哪怕風雪再大,也堅持上學。
帶著主動意識去行動會更加專注,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有收穫。
對此,作者大岩俊之打了一個比方:假如現在閉上雙眼,想一下周邊有多少藍色物體。
你會發現大腦一片空白,壓根數不出來,因為沒有注意過這些。
相反,閉上眼睛之前先數一下有多少藍色物體,這樣在睜開眼睛後,映入眼帘的就都是藍色物體了。
這就說明了,帶著主動意識去做一件事,目標才能明確。
閱讀也是如此,明確目的,運用主動意識去讀,這樣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要的信息。
二、閱讀中的小技巧
1.先閱讀作者簡介、前言、後記,了解書的大致內容。
一本書通常有幾百頁,要一下了解書中內容,會花費不少時間。
但如果在讀之前就確定目標,閱讀時先從作者簡介、序言、目錄、後記入手,能很快了解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從而抓住書中的重點、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了解了大概,後面的閱讀就只需把焦點放在「目的」和「問題」上,專注於自己需要的內容就行了。
2.設定閱讀時間,提高讀書效率
為了提高效率,做事情一般都有時間限制。
閱讀也一樣,如果要求在10分鐘內讀一本書,並向他人敘述內容。
這麼短的時間,怎樣才做到呢?
帶著時間意識,閱讀效率才會提高。
前面講了要帶著目的和主動意識去閱讀,有了這兩點,看書時就會有針對性的對主要內容進行快速掃描,加上時間緊迫,閱讀時會更專注,效率也就更高。
另外,一般的商務書籍都會對重點加粗,所以重點讀加粗部分,只要摘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也能很快掌握要點。
3.學會斷舍離,抓住4%的重點
我們閱讀常有一個誤區:認為一本書要字字讀完才是對的。
其實不然,一本書中,重要內容只占20%,其中只有4%是最重要的。
所以一開始就奔著重點去閱讀,找出重要的20%,再提煉最重點的4%,這將大幅度提高閱讀效率,並且提煉出的精簡內容更易於記憶。
4.「多讀書」的技巧
多讀書,字面上理解就是「讀書量要大」。
有意識地提高閱讀能力,嘗試閱讀不同領域的書,能讓閱讀變得有趣味性,更開闊視野。
《槓桿閱讀術》里提到:「如果速讀是通過訓練眼睛的移動方法來實現快速閱讀的話,那麼多讀就是捨棄無用部分的技巧。
」還有《同時讀10本書》里提倡的「在不同場合閱讀不同的書,一天內同時閱讀幾本書」的觀點。
這些都是「多讀書」的技巧。
5.不借書讀
借來的書多半沒法認真讀,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上學時常向圖書館借書,剛借來時還想著要好好看。
但熱情高漲了幾天後又干別的去了,心想反正借書不花錢,啥時看都行,於是書就被遺忘在某個角落,等想起來該還書時,都落灰了,而且壓根就沒翻幾頁,賠償的逾期費倒是花了五六塊。
三、做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
古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只有寫下來,回頭才有跡可循。
看書時做筆記和思維導圖,能更好地幫助我們整理信息,掌握書的結構,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直接在書上做筆記。
不要捨不得把書弄髒,讀書就是有所感悟、學到知識的過程,直接在書上寫筆記,日後閱讀時能更快的找到重點。
書中提倡的幾個做筆記要點分別是:
1.直接摘抄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
2.將摘抄內容進行分類。
3.寫下自己的感悟。
加入了自己想法的讀書筆記,會改變書原有的價值,成為了專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不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麼?
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現在手機電腦上都有很免費的軟體,我們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一款。
也可以直接用彩筆在紙上進行繪製。
根據「閱讀目的」,加上看書時的「深入思考」,提出相關「問題」,寫下「答案」。
是常規閱讀製作思維導圖的流程。
也可添上自己的讀書感悟,或是直接按書的結構來都是可以的。
四、牢記讀到的內容
1.為什麼讀過的書很快就忘記了?
我們大腦構造決定我們善於遺忘的特性。
《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法》解釋了:大腦中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
如果把接觸到的所有事物都記住的話,不到5分鐘大腦就會信息負荷。
所以大腦會一直不停地刪除信息,好來接收新的信息。
通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可以看出自己遺忘一件事物的過程。
image
2.重新溫習,加深記憶
書中給出的記憶方法是:一本書反覆多讀幾遍,「溫故而知新」。
這裡我覺得可以把讀書筆記多回看幾遍,因為筆記是自己挑重點寫下的,重讀能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能達到記憶的效果。
3.「二八定律」,著重20%的內容
「二八定律」是指「社會上20%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會財富。
」同理,讀書也去找那重要的20%,再從這20%中提煉出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這樣記憶起來就更容易了。
4.帶著情感閱讀,將自己融入其中
人往往對自己產生情緒的事件記得更清晰。
《大腦構造與科學學習方法》提到:人類大腦里有一塊叫作「海馬體」的區域,用來接收記憶。
這個區域的旁邊則是負責處理情緒的「扁桃體」。
當調動情緒時,扁桃體會受到刺激,連帶著能刺激到「鄰居」——海馬體。
帶著情感閱讀,刺激海馬體,記憶將更加深刻。
5.以「輸出」為目的的閱讀
輸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動筆將重點內容寫出來,筆記、書評、讀後感都可以。
二是向他人講述自己讀到的內容,就像老師在黑板上講課那樣,學生聽懂了,說明自己也就掌握了。
五、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閱讀是一種浪費。
將書里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里,才是最值當的。
設定目標,在書里找方法。
舉個例子:想學番茄炒蛋,那做出好吃的番茄炒蛋就是目標。
買來菜譜,上面有明確的材料要求和製做流程。
按著上面的方法來買材料、製做,就有可能做出一道美味的番茄炒蛋來。
同理,想要做成一件事。
首先要確立目標,明白現狀離目標有多遠,思考如何填補上這段距離。
通過大量閱讀找到正確的方法,讀完後想明白接下來該幹嘛,設定可行的步驟,制定計劃和期限,再按這個計劃付諸行動,一點點地朝目標靠近。
總結就是以下五步:
①你的目標是什麼?
②你距目標有多少距離
③通過閱讀來尋找方法
④制定有效可行的計劃
⑤行動起來
小時候我們讀書是為了考上好學校。
像朋友圈頂著冰霜也要上學的小男孩那樣,為了改變命運而讀書。
而我那個愛讀書的姐姐,可能就不光是因為這個目的了,因為她在實現目標多年後,依舊熱愛閱讀。
大概是她有了別的更大的目標,並且真正明白了「讀書的好」,鑽進書里的世界去了。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讀得多了,很多道理自然通透了,行文也能很流暢。
帶著「目的」去閱讀,收穫更佳。
而讀書更深層的意義,大概就是為了更深刻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廣大、認清自己的無知渺小,從而對世上一切抱有敬畏心,更加認真地去對待生活。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兩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上百本書,但對大多數書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我的生活也並沒有太多的改變,經常有一種無奈: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岩俊之曾...
無目的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
胡適先生在《怎樣讀書》中寫過:讀書的功用,從前的人無非是為做官,或者以為讀了書,「顏如玉」、「黃金屋」一類的東西就會來;現在可不然了,知道讀書是求智識,為做人。自古以來,讀書都有
你有一份實用性人生指南,請注意查收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胡雪岩是大清首富,可人到中年卻得了抑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胡雪岩派手下到各地開拓市場,租房、僱人、各種稅費打點,還要做慈善事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如何才能將自己讀過的書變成自己前進的燃料?
讀了那麼多書,最終都會忘,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在我看來,這屬於放著寶藏不用,以為光看著就能為自己帶來諸多好處的行為。《實用性閱讀指南》教你用3個步驟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即如何有效率地讀書並牢...
讀了這麼多年書,你真的會讀書嗎?
你說你愛讀書,可是你卻記不住書中的內容?你說你愛讀書,可是你卻說不上來這本書的主題?你說你愛讀書,可是你卻沒看懂作者的意圖?……我們讀了這麼多年書,真的會讀書嗎?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一本書讀完就忘?你需要這本閱讀指南
俞敏洪在大學裡讀了800本書,他說他在新東方面試時提的問題不多,第一個就是「你大學讀了多少本書」。他心目中的最低標準是200本,如果面試者只讀了幾十本書是肯定不會要的。很多人都建議你多讀些書,可...
一年讀300本書的超實用閱讀方法,讓你讀過的書都有用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怎麼才能讓我們讀過的書融入身心變成無形的財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畢竟,我們成年人的閱讀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消遣娛樂,而是希望通過閱讀自我學習提升。讀得快...
如何達到一年閱讀300本書?
最近讀《高效能閱讀》,其中提到了快速閱讀的竅門,先閱讀目錄,找到你認為重要的章節,標記下來,接著跳讀,在你認為重要的章節處仔細閱讀。並且要帶著問題閱讀,在看目錄的時候假設你是作者,想像你會怎麼寫...
高效讀書,把知識轉化成能力,你需要做這些事
一、你真的會讀書麼?你確實能高效率地讀書麼?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這話實在對。沒有哪個成功人士是不讀書的。日本大岩峻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裡頭還有這樣的
我們如何才能不辜負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年?
生活在這個時代,「焦慮」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為了常態。我們會因朋友圈刷屏的關於某某同齡人融資百萬的文章而不安,會因為身邊的同事升職加薪而羨慕,更會因自己「原地踏步」的窘境而手足無措。我們也深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