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你讀過的書轉化成你的能力,這是我聽過最有效的建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個月,我的一位朋友剛剛經歷了一場資格考試。
才走出考場,就垂頭喪氣地對我說:「唉,又考砸了。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考試題目里問到的那些問題,書上都有,可是,我前幾天明明才看的,就是記不得。
」
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受。
經朋友介紹看過一本書之後,當時被書中的某個觀點所打動,迫不及待地把書買回來,花上幾個小時把書從頭到尾地翻了一遍,當時覺得收穫頗豐,然後束之高閣。
過了一段時間後,朋友問我按照書上的辦法去做,效果怎麼樣,我才驚覺,第一,自己根本就不記得那本書里說了些什麼內容,第二,也根本沒有去按照書上的方法去嘗試。
所以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約等於沒看。
大概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吧!所以才有這麼多人感嘆,聽過這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一直在想要怎麼樣改變這種局面,直到看見了大岩俊之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之後,才發現閱讀的正確姿勢,後悔沒有早點遇到它。
在這本書里,作者圍繞如何有效率地讀書、如何邊讀書邊做筆記,如何牢記讀到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這幾方面做出了詳細地論述,為你能夠高效閱讀而不會忘記書中內容,並且還能夠真正去實踐書中的內容都給出了詳細的步驟和科學的方法論,書中有大量作者精心總結的實用性讀書技巧,比如怎麼畫出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如何整理成故事來記憶,如何製作讀書筆記等等,或者關於看書你的那些苦惱,比如看得不夠快啊,或者記得不夠牢固啊,該怎麼辦,在書里都能夠找到答案,所以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是「非常實用的閱讀指南」。
這本書的作者是大岩俊之,他也曾經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
他曾經因為想創業,看到一句「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話,就希望通過模仿成功人士多讀書獲得成功。
那年,他讀完了300本書。
可是問題來了,他讀完之後,發現自己根本記不住這麼多書的內容,更沒有辦法很好地去用書里的知識去創業。
於是他參加了許多讀書討論會,研究了很多方法,最後總結成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希望每個人看過之後,能行動起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那麼,如何徹底地掌握一本書呢,我將從如何有效率地讀書、如何牢記讀到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這三個方面,為您闡述書中的精華。
1 如何有效率地讀書
成年人讀書,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
有些書是為了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有些書則是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讀一本書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明確,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你一定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孕婦效應」,說的是,如果你變成一名孕婦之後,你會發現,走在街上的孕婦突然多了起來。
走著走著,就能遇到一個。
其實啊,不是孕婦變多了,而是你開始關注孕婦這個群體了,你走在街上,才會注意到其他孕婦的存在。
我們讀書也是一樣的。
只有當你明確自己想從這本書里獲取什麼樣的內容,你才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行動上也會更加專注地去閱讀書里的內容。
而沒有目的,讀書的時候也很容易泛泛地把內容帶過,所以即便是讀完了,也可能沒有收穫。
就像我們如果要買一樣東西,明確目的之後,就去商場裡直接挑選,而不是這裡逛逛,那裡看看,最後什麼都沒有買,還浪費了很多時間。
明確了讀書的目的之後,我們就可以去書中尋找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了。
那麼怎麼知道這本書對於自己來說,最有用的是哪一部分呢?大岩俊之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讀序言,目錄和後記來掌握這本書的概要,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從頭開始一字不落地讀到最後。
讀完序言,我們可以了解這本書中所包含的知識要點。
讀完目錄,我們可以了解整本書的框架與思路。
讀完後記,可以加深對作者和整本書的認識。
所以大岩俊之提示我們,讀一本書之前,可以先閱讀這三個部分,從而明確自己要讀的重點。
看目錄還有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用最短的時間了解整本書的概況,並抓住書的層次和結構。
這有助於我們整理和歸納書里的信息。
作者還在書里提到,在一本書里,重要的內容只占20%,其他80%都是不重要的內容。
而這20%的內容中,又只有4%是核心內容。
也就是說,如果一本書有200頁,那麼只有大概8頁書是它的核心內容。
知道這一點,我們讀書的時候,就可以著重閱讀那4%的內容,這樣既可以加快讀書的速度,同時更容易記住整本書的精髓。
同時,我們對於讀一本書,也要有自己的時間規劃。
就像很多人和我說,他們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是真的沒有時間去讀嗎?並不是,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時間規劃。
大岩俊之認為,對於商務類的書籍,既然我們沒有必要從頭讀到尾,而只是讀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那麼,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可以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期限。
這樣,在有限的時間裡,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閱讀的目的性和專注程度就會提高。
當然,作者還提倡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場合同時閱讀多本書。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可以多準備幾本書,放在公司里,包里或者洗手間裡。
這樣的話,我們在工作空閒之餘可以讀一本,在地鐵上可以讀一本,回到家裡可以再讀一本。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在一天之內閱讀了很多本不同的書,所以每次讀不同的書的時候就會問自己「上次我讀到哪裡了?」這樣會加深對一本書的印象。
好了,我們來總結一下。
第一部分說的是,想要提高閱讀效率,首先我們要明確讀書的目的,通過閱讀序言,目錄和後記來確認自己應該著重讀哪一部分,迅速找到4%的核心內容,並且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
同時,我們也可以準備多本書,在不同的場合閱讀,來提高自己的專注度。
2如何有效地記憶一本書的內容
要想牢記一本書的內容,我們應該學會寫讀書筆記。
古人說,好記心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可以通過讀書筆記,來整理信息。
讀書筆記有很多種,比如劃線,寫標記或者文字,書頁折角等,把重要段落用括號等作出標記,這樣下次看書時,就可以對重點一目了然。
關於這些標記,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並不強求要用統一的標識。
比如作者喜歡打五角星,你可以畫圈圈起來。
作出標記以後,我們就可以寫讀書筆記了。
在筆記上可以寫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書名,作者,閱讀日期等等。
對於那些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直接摘錄下來。
但是摘錄的內容不宜過多,3-4行即可。
對於有些內容,我們沒有必要完全摘抄下來,可以根據自己的邏輯羅列出來,或者寫下自己的感想。
這樣,就能作出一份獨一無二,只屬於你個人的讀書筆記了。
在所有記讀書筆記的方法中,大岩俊之最推崇的,就是畫思維導圖。
什麼是思維導圖呢?它是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工具,可以將我們思考的內容用圖形和文字呈現出來。
思維導圖的樣子很像我們的腦細胞,從中間向四周呈放射狀擴散。
很多名人,例如比爾蓋茨,就很推崇這種方法。
歷史上有很多很有智慧的人,例如達文西,愛因斯坦,畢卡索等,他們做的筆記就是像塗鴉一樣的放射性圖畫,有人認為這就是最早期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有很多好處,它可以幫助你整理你的思路,提高你的記憶力和構思水平,並且一目了然,現在在很多商業的培訓課程上,都應用得很廣泛。
那麼,怎麼做一份思維導圖呢?以讀一本書的思維導圖為例,首先,我們讀完一本書後,可以準備一張A4紙大小的白紙,然後在紙張的中心,畫一個拳頭大小的圖形,在裡面寫上書的名字。
然後,從中心向外側伸出分枝。
按照你總結或看到的書的結構,在每個分枝上寫下這個章節的重點。
一般是一個或幾個單詞,而不是一大段文字。
然後這個分枝可以分叉出更細小的分枝,用於寫出這個章節下的更小的知識點。
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寫不同章節的內容,或者用圖形代替文字,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加深記憶。
做完思維導圖,為了使這本書的印象更為深刻,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記憶方法。
首先,我們的大腦中,大概有1000億個掌管記憶的神經細胞。
所以,我們不可能把看到的所有東西全部記住,這樣大腦會滿負荷。
所以,大腦會不斷刪除一些它認為沒有用的東西。
在100多年前,德國的心裡學家艾賓浩斯就發現,我們看過一件事物,大約20分鐘之後,我們會遺忘其中的42%;一個小時之後,遺忘56%,一天過後,遺忘74%。
一個月過後,就會遺忘79%。
所以根據這個規律,我們不難發現,只要一天過後,我們看過的知識,已經被我們遺忘了大部分了。
那麼根據這個規律,我們想要記住一本書的內容,也許需要通過反覆閱讀,來加深自己的記憶了。
如果我們只讀一遍,是很難記住這本書的內容的。
所以,當我們開始遺忘時,可以通過反覆閱讀書里的重點,來提升自己的記憶。
道理也許大家都懂,可實際能反覆閱讀一本書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如果沒有時間的話,我們也可以根據前面說到的「二八法則」,只閱讀那重要的20%的內容就好。
其次,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也許你連昨天吃了什麼飯你都不記得了,但是你還是能夠清晰地記得,多年前你在某個旅遊景點,吃到的當地特色飯菜。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因為我們的情緒波動,會給大腦一定的刺激,大腦對於這些刺激很敏感,所以會記得特別牢。
具體大腦運作的原理,可以看書上的詳細闡述,在這裡我們只說,如果我們想要牢記書上的內容,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一邊讀書,一邊調動自己的情緒,刺激我們的大腦,讓大腦對這一部分記得特別牢固。
比如遇到了一篇讓你感動的文章,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盡情把它釋放出來吧,以後你一定可以記住這篇文章,很久都不會忘。
然後,想要記住一本書,把它通過某種途徑表達出來,教會別人書中的道理,那麼,你也能更容易記住書中的重點內容。
對於那些經常需要給別人講解某些東西的人,比如大學教授,培訓學校的老師,或者公司高管,他們由於「輸出」的機會比較多,他們對於書里的知識掌握得也更好。
那麼對於那些沒有那麼多輸出機會的普通人來說,該怎麼辦呢?我們不妨學習作者大岩俊之的方法。
每次讀完書,他會講給妻子聽。
如果妻子對這個內容不感興趣,那麼可以找幾個朋友,一邊喝茶一邊講給他們聽。
或者參加讀書會或者成立一個學習小組,講給現場的人聽。
除了講給別人聽,把書的內容以及自己的心得等寫下來,發到網上,那麼自然有對這本書感興趣的人來看,也是一個好辦法。
如果你寫得好,也許還會有人來找你約稿,那麼你既能得到稿費,又加深了對這本書的印象,何樂為不為呢?
不管怎麼樣,我們可以嘗試不同類型的「輸出」,帶著這個目的去閱讀一本書,效果會更好。
最後,給大家講講通過故事來記憶的辦法。
比起單純的文字,我們的大腦更容易記住生動有趣的故事。
我記得「最強大腦」上有一集,那些記憶力驚人的選手們,也說過類似的辦法。
他們通過一個故事,可以把幾個毫無關聯的東西記住。
例如,你需要記憶「星空」,「長頸鹿」「椅子」「蘋果」「老鼠」這幾個詞彙的時候,你可以試著編一個小故事:在非洲璀璨的星空下,有一隻長頸鹿,正坐在一把椅子上,仰著脖子吃樹上的蘋果。
吃著吃著,一個蘋果砸了下來,正砸在一隻老鼠身上。
運用你的想像力,把這些詞語編出一個有畫面感的故事,這個畫面越是誇張,你就越容易記住這個故事,同時也就記住了這些詞彙。
當然,作者還介紹了其他的一些記憶方法,例如使用首字母來記憶,或者創建形象,聯想記憶等方法,有興趣的可以去讀一讀,然後一個一個嘗試,找出自己最適用的方法。
總結一下,在第二部分里,我們為了加強對一本書的記憶,可以通過在樹上做標記,寫寫讀書筆記,做個思維導圖,然後反覆閱讀重要的部分,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輸出,和編一些小故事,來加深這本書的印象。
下面我們來說說,怎麼樣通過行動,把書里的知識付諸實踐。
3 把書里的內容付諸實踐
我們讀完一本書,讀完就忘記了,或者記住了內容也沒有任何實際行動,那麼,我們讀的書,就算白讀了。
但是真正行動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就像大岩俊之在書里提過,他從打算創業到真正開始創業,一共經歷了5年的時間。
這5年里,他讀了很多書,但卻始終沒有開始。
因為他總是在糾結於「萬一創業失敗了怎麼辦?」「辭職以後沒有收入來源怎麼辦?」「書里這些技巧到底怎麼用?」諸如此類的問題。
很多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恰恰就是這些畏懼失敗的情緒。
所以在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里,作者大岩俊之也提出了具體應對這些情緒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下面我一個一個告訴您。
首先,我們在行動之前,需要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也就是你具體要去做什麼。
然後把這些目標,用數字表示出來。
怎麼表示呢?以作者為例,他想要自己去創業。
可是什麼時候去創業呢?具體想去做什麼呢?於是他這樣寫到:一年之後,我想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來創業。
比起單純地寫「想創業」,這個目標更加具體,也才會更讓人有動力去付諸行動。
當然,作者還提到,給自己設定目標時,最好不要好高騖遠,比如一年之後打敗馬雲成為中國首富之類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很有可能達到的目標。
作者就說,當年他定目標的時候就範了這個錯。
他定下了創業半年後能賺3000萬日元的目標,等實際去做的時候才發現,這個目標根本做不到,於是後面才改成了「創業兩年後,收入500萬元」這樣的目標。
好了,現在你定下了一個目標,接下來,你要能夠知道,自己現在的樣子和目標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如果說你達到了目標進度是100%的話,現在你達到了百分之幾?
這裡你對自己的評估要客觀,因此你可以問問自己,在達到百分之XX的時候,我需要做到什麼哪些事情?這樣對於現在的你做了哪些和沒做哪些,就一目了然了,也可以更客觀地評價自己目前的狀態了。
然後,知道了自己和目標之間還有差距,就要採取具體的行動,去縮小差距。
考慮到,也許你現在所處的位置,離那個100%還有很大的差距,作者建議,我們可以「每天進步一點」,問問自己:如果達成了加10%以後的目標,我現在應該去做些什麼呢?
這樣就避免了一步登天給我們造成困難的印象。
我們可以提出很多具體的步驟,也可以問問自己:為了再進步10%,我應該做些什麼?和誰做?在哪裡做?什麼時候能做完?就像作者,當時一開始想在三個月內成為一個不收費的研討會講師,就問了自己這些問題:我有能力開什麼樣的研討會呢?我能去哪裡開?去問問那些有多次研討會經驗的人,有些什麼建議等等。
這樣目標細化下來,再一個一個去突破,就很容易了。
最後,我們就可以進入「行動」模式了。
你確認一個你最想做的目標,然後你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明天就開始做,我能做些什麼?」把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步驟,就可以立刻行動起來。
比如作者說,當時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東京和速讀的老師見面,聽取他的意見。
那麼為了做到這一點,當時他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首先確認這位老師的日程安排,然後根據這位老師的研討會日程申請參加講座,之後就可以發郵件邀約見面了。
一旦把目標細分到可以操作的階段,我們就對自己需要採取什麼行動有了具體的概念。
為了讓你真正能夠去做這件事,作者認為,我們還應該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行動告訴別人。
如果你覺得對父母不好意思開口,那麼可以對自己的配偶或者朋友宣告。
如果還是覺得害羞,那麼也可以寫在微博,朋友圈一類的社交平台上。
也許作者認為這樣做,將有助於減少我們偷懶的機會吧。
總之,我們的行動,務必要告知他人。
最終結果,也要告訴別人,這樣,我們才能採取行動。
作者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的行動告訴了那位東京的老師,然後得到了那位老師的鼓勵,邁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好了,我們來總結一下,在最後這個部分,我們談到了如何去實踐書里的內容。
首先,我們需要訂立一個具體的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實可行。
然後,我們需要客觀地評估,自己目前的狀態和成功達到的狀態還有哪些差距,然後問自己,往前進一步,我需要去做些什麼事情?最好把目標分解成小的步驟,就可以立刻行動起來了。
當然了,不要忘記把這個目標告訴你的親朋好友。
在書的最後,作者還列舉了一些讀書對人產生影響的實例,比如通過讀書提高工作能力啊,考取了某個資格證書啊,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說到這裡,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就講完了。
我們來回顧一下。
第一部分,作者告訴我們要怎麼樣有效率地去讀一本書。
我們應該首先確定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自己希望從這本書里得到什麼樣的知識。
然後通過看序言,目錄和後記,來了解書的大概框架和內容,從中摘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信息。
由於一本書里,重要的內容僅占20%,其中核心內容只有4%,我們應該有時間意識,把重要的時間花費在讀一本書的精華部分,而不是從頭一字不漏地讀到尾。
第二部分,作者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牢記書中的內容。
首先,我們應該在讀的時候做一些讀書筆記,然後畫出這本書的思維導圖。
然後為了加深記憶,要反覆去讀這本書的精華部分,還可以看完之後向他人講述書中的內容,或者把書中那些關鍵詞彙整理成故事來記憶。
讀的時候,也可以調動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記得更長久。
最後一部分,我們需要去把書里的內容付諸實踐。
為了達成我們的目標,我們可以設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然後看看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眼下可以採取哪些具體的行動,把行動分成幾個小步驟,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然後,就去行動吧。
這本書的書名叫《實用性閱讀指南》,可是它不僅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閱讀,還告訴了我們讀完之後採取行動的方法論。
很多時候我們藉口忙,沒有時間讀書,或者即使讀書,讀完之後就忘記了,又或者讀完之後,明白了許多大道理,卻從沒有想過去把書里寫的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
這樣都是不行的。
所以這本書適合那些沒有閱讀習慣,或者那些覺得自己「讀了很多書,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相信讀完以後,每個人都會有啟發。
讀書是我們一生不斷學習的路徑,怎麼走好這條路,就看我們讀了些什麼書,以及怎樣去運用書中的道理。
書里提供的這些切實可靠的方法,其實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每個人都害怕失敗,可是不邁出第一步,你永遠也成功不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讀完一本好書,然後運用書里的技巧,一步一步地去做,相信你的目標,最後都一定會實現。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兩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上百本書,但對大多數書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我的生活也並沒有太多的改變,經常有一種無奈: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岩俊之曾...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如何一年閱讀3000本書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
三個步驟,讓你的知識變成能力
以前常常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讀書,我都會說,嗯,這些年其實也讀過不少書。但要講到書中的內容,卻會發現很多都想不起來,就算能想起某些細枝末節,還常常張冠李戴,把這本書里的情節當成那本書里的內容...
高效讀書,把知識轉化成能力,你需要做這些事
一、你真的會讀書麼?你確實能高效率地讀書麼?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這話實在對。沒有哪個成功人士是不讀書的。日本大岩峻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裡頭還有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