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能力,只用三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完《西遊記》,我們都特別羨慕孫悟空能擁有72變的能力,如果現在有一本書告訴你:看完之後,照著做就可以為你增加一種學習的能力。

通過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技能,你會不會心動?沒錯,這本書就是《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大岩俊之,1971年出生。

Role Job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

在公司任職法人銷售期間,使公司的銷售額年均增速1.5倍。

從閱讀理解能力基本為零的小白,到自身行動力超強的培訓指導,他開發了「緩速讀書」的方法,這個方法,誰都可以掌握,並且絕不會遭遇瓶頸。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大岩俊之用大量的書和實例,告訴我們如何有效閱讀,如何牢記書中內容,以及怎樣把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讀完這本書,不僅可以學會怎樣閱讀,還可以學到理論聯繫實際,把書中內容運用到自己工作生活當中,讓我們可以做一個斜槓青年。

怎樣才能為自己增加一個能力呢?首先是選擇一本你想要的能力方面的書,進行:

一、有效地閱讀

電視里會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主人公手裡拿著一本書,十幾分鐘過去了,書連一頁都沒有翻動。

這就是沒有效率的體現,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的閱讀,提高讀書的速度呢?

1、斷舍離

對,你沒有看錯,第一個方法就是斷舍離。

有人可能會說,斷舍離不是用在整理家務上面嗎?果斷地捨棄對自己無用的那部分內容,牢記剩餘內容,這就是閱讀時的「斷舍離」。

大岩俊之根據自己閱讀300多本書的經驗,提出:一本書重要的內容只占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的觀點。

如果只用記住書中4%的內容,讀起來,壓力就會減小,記起來也特別有效率。

拿到一本書,通過「序」和「後記」,大概掌握書中內容,然後根據自己目的,通過目錄選擇重要的內容,對那些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就可以了。

以前讀書基本上不看序和後記,主觀上認為那些都不是重要內容,除不知自己捨棄的才是寶貝,真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比如我看《實用性閱讀指南》的第一章。

我的目的是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方法,那我選擇1、2、3、4、6章節來閱讀,而剩下的5、7、8、9就可以不用讀,這樣既減少了閱讀時間,又根據自己的目標選取了對自己有用的內容,提高了效率。

2、有時間意識

工作後的我們已經沒有了大把的時間來閱讀,想要提高自身,就要有時間意識。

魯迅有句話說的很好:時間就像海綿中的水,擠擠就有了。

主觀上有了要讀書的意識,就可以擠出多餘的時間來進行閱讀。

可以給自己定個目標:一天讀1~2個小時,或者是三天讀完一本書。

這樣在時間上有了主動閱讀的習慣,閱讀完一本書的時間也會縮短。

以前我讀一本書的時間特別慢,總是想著等有時間了再去讀,可是有時間了,卻拿起手機翻了半天,書是一個字也沒看。

自從看了這本書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天讀兩個小時的任務,每天不讀完固定的任務,就克制住自己去翻手機的衝動,這樣一本書三天就都完了。

二、牢記讀過的內容

讀完一本書後,如果不進行記憶,讀過的書就只是材料。

相當於買回來的菜不加工,時間久了,這些菜就只能被扔掉,書里的知識也是一樣,大名鼎鼎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就非常清楚的表示了這一過程:

1.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的教育家托尼.博贊發明的一種思考方法。

通過畫思維導圖,既加深了我們對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將書的內容用可視的圖畫表達出來,便於記憶。

第一步:準備一張白紙,將其橫放,把書的名字或者你認為重要的觀點寫在中央,用長方形圈起來,

第二步:用彩筆來分叉,一般一個樹叉用一個顏色,從右上角開始依次寫下:書的基本信息、讀書的目的、答案和總結。

注意:信息用關鍵詞來呈現。

這是根據讀書的目的來製作的思維導圖,非常的簡化。

也可以根據章節來製作,就會比較全面。

根據讀書目的製成的思維導圖

2.有意識地「輸出」

對於讀過的內容進行輸出,有兩種方式:向別人講述和寫書評。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要經過閱讀、準備、輸出三個階段。

準備的時候,相當於對書的內容又複習了一遍,再加上輸出,對一本書來說,不知不覺就已經閱讀了四~五遍,記住重點內容也就輕而易舉。

比如我們看到一則笑話,如果不向別人講述,很快就忘記了。

但是如果把這個笑話講給別人聽,就會記得特別牢,並且過了很久之後也能回憶起具體的細節。

三、迅速行動

讀到知識,按照SMART法則制定下目標,親自去嘗試實踐。

不然讀到的知識,就會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提高「溝通能力」方面的書,讀時覺得那一條條的經驗簡直是量身打造,想著等到有機會了就試一試,可是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機會」。

1.根據SMART法則設定行動目標

根據目的讀書之後,在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

然後,要設定自己的「行動目標」,也就是讀完書之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麼,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能力。

行動目標的設定要遵循SMART法則,制定:具體、可見、可達到、實際、有期限的行動目標,會督促自己時刻想完成目標,也會擁有信心,有助於下一個行動目標的完成。

比如,我最近在學習寫書評,在9月1號給自己定下了兩個月內寫20篇述評的目標,這個目標就符合SMART法則。

2.用數字思考目標與現狀的差距

制定完行動目標後,檢查自己的現狀,也就是你現在能力所達到的水平。

把行動目標設為100%,現狀也用具體的數字表示出來,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離成功還有多少數字。

再拿我上面的目標來說,我的現狀是已經寫了七篇,相當於已經完成了總進度的35%,離自己的目標還有65%。

這樣目標數字化後,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差距,也會想辦法縮短這個差距。

3.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確定行動的優先順序

分析完現狀後,再把目標向前走10%,然後問自己:為了這個目標,還可以做哪些努力?

具體可以參照5w1h的提問方法,例如: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

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全部寫下來,越詳細越好,然後挑選一個最想做的,再將行動做進一步的詳細分解,循環上面的不步驟,制定出每一步的計劃,讓這些計劃可見。

如果把我上面的目標再加10%,也就是要再寫兩篇書評,我可以這樣做:周內三天完成一本書的閱讀(至少三遍)+讀書筆記+書評(普通書評)這些任務。

具體做法是,第一天讀書,第二天寫讀書筆記和書評,第三天繼續寫,完成之後修改,發布豆瓣。

這樣目標具體,只要按照每天的任務去做就可以了。

4.告知身邊的人

告知你身邊的人,讓大家有目共睹,可以監督完成目標的情況,逼迫自己開始行動。

為什麼要告訴別人呢?因為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如果沒有外界的壓力,堅持幾天,可能就要給自己找理由:我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補上吧;我只看一會兒手機……告知別人後有了大家的監督,自己偷懶的時候就會有負罪感。

讀完《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發現真的是名符其實,特別的實用。

即有閱讀方面的指導,又有怎樣制定目標並行動起來的詳細步驟。

看完它,就相當於得到了一門學習的技能,這門技能可以讓我們通過不斷地閱讀、制定計劃、實踐來學到自己想學的技能,讓我們可以想孫悟空那樣擁有「72變」的能力,讓生活更美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有效讀書

有天半夜看書,讀到關於戰勝拖延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每個人其實都是最優秀的自覺經濟家,當我們說畏難的時候,我們畏的其實不是困難本身,而是困難背後所暗含的時間成本。 這句話我特別有感...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

你有一份實用性人生指南,請注意查收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胡雪岩是大清首富,可人到中年卻得了抑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胡雪岩派手下到各地開拓市場,租房、僱人、各種稅費打點,還要做慈善事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我們如何才能不辜負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年?

生活在這個時代,「焦慮」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為了常態。我們會因朋友圈刷屏的關於某某同齡人融資百萬的文章而不安,會因為身邊的同事升職加薪而羨慕,更會因自己「原地踏步」的窘境而手足無措。我們也深知學...

終於找到有效讀書的好方法

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幾乎每個人在讀書上面耗費的時間都挺多,有些人一本書讀完甚至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少年時期,有時間去慢慢研究書中精髓的話,那麼成年以後,在工作、人際交往中如果還要花費大量的...

讀100本書,不如用好1本書!

當面前有一桌豐盛的菜餚時,你光看能飽嗎?不吃飽能有力氣幹活嗎?讀書也一樣,光看書但不用書中所傳授的知識,即使你一年讀300本書也沒用。道理就跟吃飯一樣,光看著好吃的食物我們不會飽,讀書後不能將知...

不能轉化為能力的讀書,都是紙上談兵。

在《窮查理寶典》中,芒格講過一個關於馬克斯·普朗克的故事。普朗克得了諾貝爾獎後,要在德國各地進行演講,每次講得內容都差不多,是關於新的量子物理論,時間長了,連他的司機都記得講座內容。有次司機說,...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