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生16年,你知道怎麼把書里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跟著老師學習教科書里的知識,相對順利地通過各種各樣的小考、大考,以及後來的中考與高考,直到大學畢業。

十六年的學習生涯,表面上看,似乎獲得了很多知識,比如語文課知道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歷史課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渾厚的歷史,但是仔細想想,除了數學課的基礎算術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以外,其他的,我們不知道把這些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社會聯繫起來,更不知道如何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也就是說,從小到大,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學什麼,怎麼學會帶來更好的成績,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習之後,怎麼使用的步驟。

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用自身創業的經歷告訴我們,他是如何把書中讀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創業當中。

這本書很薄,加上封面後記之類的,總共不會超過170頁,閱讀快的話,不會超過2個小時。

非常適合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或者讀了很多書,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人。

和很多人一樣,銷售出身的大岩俊之也不是一個擅長閱讀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閱讀理解力基本為零。

當他準備創業的時候,「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這句話促使他在一年內讀完300本書,卻發現什麼收穫都沒有。

後來參加各種讀書會,研究實踐知識的方法。

2010年,大岩俊之成為一個分享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自由講師,最終成功創業。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分享了他如何用讀書方法提高閱讀效率、用記憶方法牢記書中知識、用筆記方法掌握書中的精華內容和通過設定行動目標達標的四種方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其中艾賓浩斯曲線、思維導圖和二八定律是非常實用的讀書法則,有利於快速掌握書中的知識點,重點是使用起來很方便。

一、三種讀書方法,提高讀書效率

俄羅斯有這樣一句諺語: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

意思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

只有掌握了做事情的正確方法或者思路,做起來才會得心應手,輕鬆很多。

讀書也是一樣的。

當我們知道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方法時,就可以快速提高讀書效率。

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的第一章,就重點介紹了讀書的方法,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

1、要有時間意識,集中讀書的注意力

拿到一本書後,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看這本書的序言、目錄和後記,方便在閱讀全書前,提前掌握整本書的概要;然後規劃閱讀的時間與次數,確定什麼時候能讀完。

這樣一來,不論是對書的理解,還是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都有所加強。

簡單來說,就是給讀書設定一個目標,然後在某個時間範圍內完成這個目標即可。

2、學會斷舍離,用二八定律找有用的知識

二八定律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發現的,內容是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會財富。

類比到讀書上就是,一本書最重要的僅占全書的20%,剩下的80%全是不重要的。

所以當我們閱讀的時候,用筆標記出重要內容,反覆記憶標記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就是全書的精華,也是最有用的知識。

3、輸出倒逼輸入,加深對書的記憶與理解

一般來說,輸出包含兩層含義。

一層是寫下來,比如書評、讀書筆記;另一層是說出來,比如在讀書會上分享學到的知識。

當以輸出為目標進行閱讀時,不僅能鍛鍊邏輯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加深對書的印象。

因為在輸出的過程中,意識到什麼知識掌握了,什麼知識比較模糊,這樣進行一次查漏補缺後,基本也就吃透了這本書。

二、製作思維導圖,掌握書中的精華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讀完一本書之後,很快就把書里的內容忘記了,就好像沒有讀過一樣。

大岩俊之說,這是因為人的大腦構造本來就是善於忘記的。

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曲線清晰地展現了遺忘的過程。

我們可以來看下面這張曲線圖。

如果不主動記憶,1小時能忘記一半的內容,1天之後能忘記絕大部分的內容。

因此看完書的我們會忘記其實屬於正常現象。

不過既然已經在讀書了,多少掌握一點書里的知識,這樣才不浪費讀書的時間。

做讀書筆記就是一種很好的記憶方法。

除了之前奧野宣之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採用摘抄加評論的方式之外,大岩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里介紹了另一種方法——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是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博贊,它是一種實用性非常強的思考工具,能把在我們頭腦中的內容,用放射性的圖形表達出來,相當於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

我們可以在一個平面上看到所有思考的內容,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高效又快速。

用到的工具也很簡單,一種是通過APP製作思維導圖,比如XMIDE,手機和電腦都可以下載;另一種是手繪,準備紙、筆和書三樣東西就可以了。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現在我們就來製作《實用性閱讀指南》的思維導圖吧。

我用的方法是大岩俊之介紹的按順序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和小標題,就是上面這張圖,做的比較粗糙,很多重複的內容沒有完全整理好。

但這本書最主要的精華內容已經提煉好了,那就是高效讀書、讀書筆記、牢記內容和付諸行動,最後把重複的內容再整理一遍,該刪的刪,該增的增就好了。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大岩俊之還介紹了另外一種方法,按順序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大家可以看上面這張圖。

讀書方法、思維導圖以及目標行動法,就是我根據書中重要的內容整理的結果。

很明顯,與第一次的邏輯思維不一樣。

但只要能掌握精華內容,哪種方法就可以。

一般來說,讀完一本書,我會按照大岩俊之的方法製作兩張思維導圖,既讓我理解書的邏輯思維,快速掌握書的精華內容,又能鍛鍊我找到其他線索來寫書評。

一舉兩得。

三、設定可實現的目標,開始行動

大岩俊之說,人是一種害怕失敗,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

他從準備創業到真正邁出創業的第一步,用了5年時間。

這5年里,他閱讀了大量關於創業的書籍,甚至在某一年裡讀完了300本,還是站在原地。

後來他通過設立目標的方法,一步步把目標轉化為實際的行動,並熟練應用書里的知識,這才成為研討會的講師。

1、按照SAMRT法則,設定可實現的行動目標

SAMRT法則,由英文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alistic和Time—bound的首字母組成,意為在某個時間範圍內,可通過具體行動達到的目標

這裡的目標,一定是可以實現,儘量不要與現實差距太大。

如果出現一個過高,一個過低的現象,既不容易達到目標,還可能出現中途放棄的現象。

所以,目標一定是切合實際,可以實現的

2、思考目標與現狀之間的差距

確定好目標之後,理性分析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在哪裡

比如我給自己定的2018年下半年目標是,以輸出為目的,看基礎閱讀、基礎寫作和基礎文案這三個主題的書,打好寫書評的基礎。

現狀是目前才剛剛開始學習如何寫書評,基礎閱讀才看了3本,進程有點慢。

這是我的目標與現狀之間的差距。

3、將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確定行動的優先順序

有目標,更知道差距在哪裡後,我們就可以用5W1H提問法把目標進一步細分

問問自己,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在哪裡做,和誰做,什麼時候開始做,再確定哪個步驟先來,哪個步驟延後做。

比如我的目標是寫書評,具體的行動是每個主題要讀5本書,每個月輸出3-4篇書評,首先要做的便是讀與寫,也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事。

4、開始行動,讓小夥伴監督

最後一步,就是開始行動了。

想太多,說太多,都不如做個行動派來得更加實際。

再把行動的目標告訴小夥伴,讓他們幫忙監督,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加入進來,幾個人為了自己的目標,每天定時打卡,或者完成某個既定目標後,買些小禮物獎勵自己,激勵自己更上一層樓。

做這些的目的,是為了長期地堅持。

堅持下去,就算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過後回頭看,也是跨出了很大一步。

老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便是《實用性閱讀指南》這個理。

從書中得到的知識畢竟是淺薄的,最終還是要通過實際行動,結合自身的情況反覆嘗試,真正明白知識的本質是什麼。

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轉化為屬於自己的能力。

我已經在實踐大岩俊之的思維導圖和目標設立法了,你開始行動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不會活學活用,讀書可能送命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之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軍事理論張口就來。公元前259年,秦趙兩軍對峙長平,廉頗派趙括領軍作戰。趙括自認軍事知識豐富,一到長平就改變廉頗的作戰方案,死搬兵書,導致40多萬趙...

讀100本書,不如用好1本書!

當面前有一桌豐盛的菜餚時,你光看能飽嗎?不吃飽能有力氣幹活嗎?讀書也一樣,光看書但不用書中所傳授的知識,即使你一年讀300本書也沒用。道理就跟吃飯一樣,光看著好吃的食物我們不會飽,讀書後不能將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怎樣有效讀書

有天半夜看書,讀到關於戰勝拖延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每個人其實都是最優秀的自覺經濟家,當我們說畏難的時候,我們畏的其實不是困難本身,而是困難背後所暗含的時間成本。 這句話我特別有感...

三個步驟,讓你的知識變成能力

以前常常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讀書,我都會說,嗯,這些年其實也讀過不少書。但要講到書中的內容,卻會發現很多都想不起來,就算能想起某些細枝末節,還常常張冠李戴,把這本書里的情節當成那本書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