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真的有用麼?

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

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

而且他認為,即使只是摸摸書皮,也是有益的。

看完這個訪談,我和室友特別雞血地約定,大學至少要讀200本書,並且開始天天泡圖書館,期待讀書的神奇力量能在我們身上發生。

然而這個約定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我們很默契地終止,讀過的書如雁過無痕,我們有種被騙的感覺。

那麼,在整個讀書計劃中,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時隔多年,在我閱讀大岩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時候,我的困惑得到了解答。

日本讀書大師——大岩俊之,篤信「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並且身體力行以本書中介紹的方法,走向獨立創業的道路。

四個步驟,讓我們有效的從輸入到輸出:

第一步, 主動地讀書, 掌握二八定律

提到讀書,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個誤區——就是以為書只有逐字逐句讀了,才算是好好讀書;只有全部都理解了,才能掌握書中的知識。

這當然是一種非常端正的讀書態度,但是在生活節奏日益加速的今天,這種讀書方法真的適用嗎?

試想一本10萬字的書,普通人的閱讀速度在200字/分-300字/分,6小時才能讀完一本。

對上班族來說,即使每天讀3小時,這本10萬字的書也要兩天才能完成。

如果讀完了還沒有記住,還無法轉化成能力,那麼必然就會打擊讀書的積極性。

如果我們讀書只是為了消遣,自然大可不必去尋找有效閱讀的良方。

正是因為我們需要讀書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才會有「怎麼讀書才有效」的呼喊 ,才會有「讀書有用嗎」的彷徨。

《實用性閱讀指南》明確指出,大部分的商務類書籍,80%的內容都是圍繞著20%的精華而展開。

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先去找到精華的20%,再集中火力去理解它,是更為有效的讀書方式。

圖片來自網絡

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如下這些方法,教我們去粗取精:

1,明確讀書目的

2,通過前言,目錄,後記了解書的要點,框架和總結

3,列出問題,主動獲取想要提取的信息

4,具有時間意識,短時內集中火力理解知識

5,果斷捨棄非必要的部分

第二步, 做好讀書筆記, 玩轉思維導圖

讀書距離能力到底有多遙遠?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驗,讀完一本書,感覺學到了很多,時間久了去回想,卻覺得腦中一片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這樣一來,想要知道書中講了什麼,就不得不再看一遍,浪費時間和精力。

但是如果我們能在讀書的時候同時做好讀書筆記,想要回顧的時候直接看筆記,就會節省很多時間。

《實用性閱讀指南》向我們首推思維導圖的筆記方法,這是由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倡的方法,波音航空公司在應用該法後,把對高級航空技師的培訓的時間由數年縮短為幾周。

這麼酷炫拽炸天的方法,是不是很難學呢?

其實不然,只要掌握準備工作+基本規則, 再結合自己的需要,就能萬變不離其宗。

(一) 準備工作

1,閱讀書籍,作好標記(下劃線、便利貼)

2,紙質版思維導圖:紙張(空白A4紙);水性彩筆(6種顏色以上,避免油性筆和彩色鉛筆)

3,電子版思維導圖:下載可以製作思維導圖的軟體(XMIND, 百度腦圖 etc.)

(二) 基本規則

1,正中央的圖像:有立體感,體現主題有衝擊力

2,分枝:由中心向外延伸分枝,改變顏色來突顯要點

3,分枝:一個分枝對應一個詞,既簡潔又便於衍生更多分枝

4,圖像,符號:儘量多用圖像符號,不拘泥於文字

5,紙質版思維導圖:還需要注意紙張橫放以及用彩色筆

如果你想按照章節製作全書的思維導圖,可以參照下圖:

圖片來自書籍

如果你想「個性定製「思維導圖,可以參照下圖:

圖片來自書籍

第三步,記住書中內容, 跑贏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時間是主要的破壞者。

對於知識點的記憶要想從短期轉化為長期,就離不開不斷地重複。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為我們的重複記憶提供了理論基礎:

圖片來自書籍

那麼,要想跑贏這條曲線,只是依靠機械的重複就能達成所願嗎?

《實用性閱讀指南》向我們介紹了如下幾種小竅門,幫助我們記得又快又有趣。

1,帶著感情閱讀

2,以把知識分享給別人為目的來閱讀

3,編造故事把要記得知識點串聯起來

4,首字母記憶,尤其適用於按順序記憶的事物

5,創建聯想,把不相干的事物用畫面聯繫在一起

6,選擇合適的位置,貼上便利貼來聯運記憶

第四步,付諸行動,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飛躍

北宋名相趙普半部倫語治天下 「 ,趙國大將之子趙括因」紙上談兵「而喪失性命,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行動起來才有收穫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共識,可是行動障礙卻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通病:1,沒頭蒼蠅式的瞎忙 2,空有目標,但是始終不開始

如何行動,我們才能破除行動障礙,順利把知識轉化成能力呢?

1,按照SMART法則,確立量化的行動目標。

例如:周末寫完1500字《實用性閱讀指南》的書評

2,明確現狀與差距,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

例如:現在沒有寫完《實用性閱讀指南》的書評是因為書還沒有看完

3,為了彌補差距,列出具體的行動清單並付諸行動

例如:想要寫完書評

(1) 看完《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

(2) 按照主線,做好《實用性閱讀指南》的思維導圖筆記

(3)寫《實用性閱讀指南》的書評

四步走,破除「讀書無用」,看到這裡,你會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一年閱讀3000本書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信息爆炸時代,一年高效閱讀300本書,不是夢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