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讀300本書?這是我見過的最高效的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時常會看到有網友問「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我們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初看這個問題,我們多數人下意識都會把關注點都放在讀的書的數量上,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很少人會直接去關注對方在追求質量的基礎上,是否真的有把書讀進去。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大家閱讀或多或少都帶有點功利性,看書最圓滿的結果大概就是能運用書里的知識,幫忙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呢?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就能給你想要的答案。

《實用性閱讀指南》,它的作者是大岩俊之,Role Job的法人。

一個曾經不愛讀書、閱讀理解力為零的人。

他在創業的過程中發現「成功人士皆讀書家」後,立刻行動,一年看了300多本書。

但這時候他又發現,自己完全記不牢書中的內容。

於是,他開始研究讀書方法,並嘗試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最終,他成功地達成了自己的短期目標,成為了一名研討會的講師。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從如何有效率地讀書開始談起,然後教我們如何利用讀書筆記來牢記內容,最後告訴我們通過哪些具體的實操方法能將學到的知識化為自身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一年能讀300本,效率還不低的讀書方法吧。

- 1 -

利用二八定律篩選重點閱讀的內容

說起二八定律,我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這句話。

其實讀書也可以運用這個定律,作者把它歸納為「全書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內容」。

也就是說,一本書里最重要的20%內容占了你需要閱讀內容的80%。

因此,大岩俊之認為我們讀一本書(強調是商務類書籍)可以不用所有的內容都耗費同樣的精力,著重去認真讀那最重要的20%即可。

現在的問題就是,這20%怎麼找到呢?

作者給出了以下三個小建議:

首先,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

我們多數人讀書常常習慣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以為這才是讀書。

可往往讀到到最後,內容幾乎都沒記住。

於是,我們懷疑自己記性太差,可平常其他事又記得很牢,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們在讀的時候並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

就像人生,如果沒有目標,那就沒前進的方向,我們會很容易陷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讀書也如此。

我們想要要讀書有作用,第一步就是確定自己的閱讀目的,帶著目的去書中尋找相關內容,這樣閱讀主動意識會強很多,也會更加專注,閱讀效果自然也就好很多。

其次,看序言、目錄和後記掌握概要

明確目的後,並不意味著我們馬上就要去閱讀,我們還需要先看看序言、目錄和後記。

一般來說,序言裡都有簡述這本書的重點,而目錄呢,就像一張地圖,告訴我們每個內容在書的哪個地方。

後記也常會概括書里的重點,但不一定每本書都會有後記。

所以,如果我們能提前閱讀這些內容,就可以先掌握書的概要,對於自己要閱讀的內容會有個大概印象,也就能安排每個內容自己要花費的閱讀時間,以及預計哪些該重點看,哪些可以看一遍就略過。

最後,有時間意識

不管怎樣,看書一定要有時間意識,只摘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妄圖所有都理解。

在簡單了解書的內容後,我們就可以大概確定自己需要花多少時間來閱讀此書了。

這時候,我們可以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而不是任由根據看的進度來計時。

因為在墨菲定律看來,所有的事情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如果我們閱讀想要做到高效,必須要做到有時間觀念。

按照以上方法,我們不僅可以找出自己想要看的20%,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看書速度。

好了,讀書方法有了,那麼我們怎樣才能記住書的內容呢?

- 2 -

製作思維導圖

要記住書中的內容,做讀書筆記無疑是一個好方法。

大岩俊之在書中特別提出了一種新的製作讀書筆記的方法——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創造出的一種非常高效的思考工具,它的核心在於將我們頭腦中思考的內容轉化為能夠看見的圖形。

大岩俊之還在書中總結了如下好處:

·整理思路

·大幅度提高構思水平

·提高記憶力

·容易產生新的創意

·可以簡短地總結大篇幅信息

·圖表等增加視覺效果,讓人一目了然

可見,他十分推崇這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那麼該如何畫思維導圖呢?我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岩俊之製作讀書思維導圖的方法:

第一、他的思維導圖一般會把書本的信息寫上,例如書名、發售日、出版社等;

第二、他會根據自己的讀書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延伸思維導圖,且延伸出去的所有分枝他都會使用不同的顏色來畫;

第三、根據閱讀目的和深入思考的目的,他會分別繼續往下寫出答案

當然,所有的內容都只用關鍵字來呈現,千萬不能寫得很多,這就違背了做思維導圖基本規則。

以下是我按照書里講的製作思維導圖的方法畫出了人生第一張思維導圖。

知識掌握了,那怎麼將它轉化為實際能力呢?

- 3-

將知識化為能力

1.從書本上設立行動目標

所謂「行動目標」就是「讀完書後具體要做些什麼」,這個目標不能太模糊、籠統,它需要具體,能夠以「何事、何時、多少」具體用數字表現出來,越詳細越好。

同時,我們設立的這個目標要是能夠完成的,並且規定在一定的時間內。

2.將目標化為具體步驟

如果目標只是一個目標,而不去行動,那麼它就是沒用的,就像《會賺錢的媽媽》一書里寫的,「所有沒有行動的想法只能在原地徘徊」。

那麼我們該怎麼行動呢?

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目標和現狀都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直接奔著目標去完成,壓力會很大,而且成功幾率也小,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

所以我們需要把目標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步驟,直到變成一件你現在就能行動的事為止。

3.付諸行動

步驟細分好了,我們就要開始去實際行動了,一定要堅持,人都有害怕失敗的心理,所以為了能夠達成目標,我們要立馬行動,而不是拖到明天或者後天,記住,just do it ,立刻行動。

好了,以上就是我在《實用性閱讀指南》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也能給大家帶來幫助,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有效讀書

有天半夜看書,讀到關於戰勝拖延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每個人其實都是最優秀的自覺經濟家,當我們說畏難的時候,我們畏的其實不是困難本身,而是困難背後所暗含的時間成本。 這句話我特別有感...

終於找到有效讀書的好方法

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幾乎每個人在讀書上面耗費的時間都挺多,有些人一本書讀完甚至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少年時期,有時間去慢慢研究書中精髓的話,那麼成年以後,在工作、人際交往中如果還要花費大量的...

功利化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閱讀居然還要功利化?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估計要火冒三丈朝我扔磚頭了。閱讀怎麼能夠變得功利化呢?這大概和為了五斗米折腰一樣讓人感到羞恥吧,更何況我還是這麼明目張胆的大肆討論如何功利化地閱讀,你...

你有一份實用性人生指南,請注意查收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台灣作家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說胡雪岩是大清首富,可人到中年卻得了抑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胡雪岩派手下到各地開拓市場,租房、僱人、各種稅費打點,還要做慈善事業...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

超實用的讀書方法

俄國劇作家詩人克尼雅日寧曾說過讀書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而懂得書上所沒有的東西。但現實中往往大部分都屬於第一種,所以經常聽到朋友抱怨「讀了很多書也沒用,關鍵...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兩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上百本書,但對大多數書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我的生活也並沒有太多的改變,經常有一種無奈: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岩俊之曾...

三個步驟,讓你的知識變成能力

以前常常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讀書,我都會說,嗯,這些年其實也讀過不少書。但要講到書中的內容,卻會發現很多都想不起來,就算能想起某些細枝末節,還常常張冠李戴,把這本書里的情節當成那本書里的內容...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怎樣像牛人一樣一年閱讀300本書?

讀書是個技術活兒。有的人一年讀書3-5本,有的人一年讀書10多本,我最近才知道,原來閱讀高手一年能讀300多本!!!那麼大的閱讀量,是不是只是走馬觀花打發時間呢?那個每年讀書300多本的牛人,把...

不能轉化為能力的讀書,都是紙上談兵。

在《窮查理寶典》中,芒格講過一個關於馬克斯·普朗克的故事。普朗克得了諾貝爾獎後,要在德國各地進行演講,每次講得內容都差不多,是關於新的量子物理論,時間長了,連他的司機都記得講座內容。有次司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