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荊州到底有多重要?至於劉備拼上家底去爭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稱帝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東征孫權,除了給魏延留了3萬兵力守漢中,諸葛亮2萬兵力守益州,自己則帶了約10萬主力部隊千里迢迢殺向荊州,名義上是關羽報仇,其實是為了奪回戰略要地荊州。

其實當時陸遜手底下的兵力是多於劉備的,這對劉備來說,無異於一次豪賭。

當時的荊州到底有多重要,以至於讓劉備拿出多年打拚出的家底去拼,去賭呢?

荊州是古九州之一,漢十四州之一。

東漢末年的荊州,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大部、陝西東南部、重慶東部、江西西北部等地。

由於東漢末年的戰亂,荊州受波及較少,因此在三國初期,荊州的人口占比可能達到天下的五分之一,是極為重要的資源。

當然,蜀漢在公元219年被孫權偷襲丟失的荊州,僅僅是荊州的一部分。

東漢荊州的七郡中,曹魏占南陽郡,孫吳占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蜀漢占江陵郡、零陵郡、武陵郡。

這七郡中人口最多、最重要的江陵郡是在劉備手中。

219年,孫權趁著關羽北伐,派呂蒙、陸遜出兵偷襲,迅速奪取了這三郡。

失去了荊州三郡後,蜀漢確實遭到了極為嚴重的打擊。

說「沒有希望了」未必很絕對,但至少,希望是被嚴重挫傷。

丟失荊州給蜀漢帶來的損失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損失了荊州帶來的錢糧稅收和人口。

在當時,蜀漢總共只占有益州(包括漢中郡)和荊州一部,而且漢中郡被劉備奪取前,漢中人口都被曹操給搬遷走了,而益州其他地方則在漢中之戰消耗得筋疲力盡。

修養了八年的荊州西部,領土人口約占劉備集團的三分之一。

單純失去這部分資源,對蜀漢就是慘重打擊。

其次是損失了荊州這塊土地帶來的戰略空間。

諸葛亮《隆中對》的決策是劉備以荊州、益州為根據地,等待時機,一旦天下有變,就兩路出兵,一路從益州攻打關中長安,一路從荊州北上中原洛陽。

如今荊州被東吳完全占領,蜀漢出兵中原的道路被堵死,就只剩下翻越秦嶺出兵關中一條路。

而這條路相對地勢險要,運輸不便,很容易被曹魏軍封堵,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所得寥寥,即使在戰場上擊敗魏軍,只要司馬懿堅守不出,蜀軍也就無計可施,正說明了這一點。

相比之下,當年關羽北伐,水淹七軍之後立刻威震華夏,從荊州這一路原本就是更容易進攻的。

除了這兩點外,丟失荊州這一事件本身還帶來了大量的額外損失。

如蜀漢第一名將關羽的陣亡,其麾下數萬兵力,還有曹魏三萬多降兵的幾乎全滅;為了關羽之死,蜀漢內部整肅導致的孟達叛逃、劉封被殺;蜀漢和東吳的同盟破裂;劉備東征造成的大敗,再度損失數萬兵力和一批中生代將領,以及張飛在這之前喪命……

總之,如果說劉備集團之前統一天下的希望能有50%,那麼在丟失荊州之後,各方面綜合影響,恐怕連5%都剩不下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舉兵征討東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摘要:公元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東征孫吳,但是劉備沒有帶上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公元221年,劉備舉全國之力,率十萬大軍,發動了三國最後一場大戰役——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口號是為...

夷陵烽火,漢昭烈大帝的遺恨

東漢後期,奸臣宦官釀禍,導致全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獨霸一方,有皇室血統的劉備痛心不已,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公元207年左右,他遇到了奇才諸葛亮,諸葛亮建議他以政治勢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

為什麼東吳最不可能統一三國?

在魏蜀吳三國中,坐擁江南的東吳在地緣形勢遠不如看上去美好,所謂長江之險並不如想像中牢靠。三國史最特別的,不是魏蜀爭霸,而是東吳圍繞自身國防的部署。此前的秦漢都是建都於腹地,以分化瓦解之術控馭邊...

揭秘關羽之死:被劉備和諸葛亮謀害?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關羽丟失荊州、身死麥城,而蜀漢方面先不支援、後不救援,有種種議論。較為普遍的觀點,是諸葛亮計劃不周,和劉備的疏忽遲鈍。但章太炎先生不認同上述觀點,他認為:「關羽,世之虎臣,……...

劉備鼎盛時擁有多少軍隊

劉備鼎盛時擁有多少軍隊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劉備鼎盛的時候非常強大,甚至有人還疑惑為什麼劉備在蜀國鼎盛的時候不去攻打曹魏,進而奪取天下呢?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會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