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吳,為何當時曹魏不偷襲蜀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在公元219年,遭呂蒙和陸遜偷襲,敗走麥城,被斬於臨沮,可謂是英雄末路,令人肝腸寸斷。

而作為關羽義兄的劉備聽到此消息,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劉備聽到關羽被殺昏厥過去,然後痛哭流涕,誓要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在公元221年,剛登基三個月的劉備興兵伐吳,蜀漢猛將張飛率兵萬人,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被部下張達、范強所殺 。

劉備聽到此消息後更加悲痛,很生氣,隨即攻勢兇猛,深入東吳腹地。

雖說東征孫吳劉備敗北,但是前期劉備攻擊順利時,再加上已經失去了荊州,國力大減,那麼曹魏為什麼不發兵偷襲蜀漢呢?首先說說小編自己的立場,劉備覺得自己已經老了,諸葛亮還年輕,自己不能何事都靠諸葛亮;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諸葛亮風頭太大,快蓋住正主了,而且早就想得到東吳的地盤了,再加上曹魏新立,政權不穩,劉備急於建功立業。

不顧諸葛亮趙雲反對,以關羽之死為藉口,親率五萬大軍東征。

下面就分析一下曹魏為什麼不偷襲蜀漢:

第一,曹丕以魏代漢,政權不穩

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建立魏國。

新朝雖立,但國內政局不穩,和漢朝老臣矛盾很深,在曹操在世時荀彧就已經不滿了。

再加上曹魏戰略問題,因為無論是劉備勝還是孫權勝,都對曹魏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劉備勝,二分天下,此時曹魏發兵,因劉備軍睏乏,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戰況;如果孫權勝,那還是兩敗俱傷,曹魏政權很樂意看到。

而且當時冀州等中原鬧蝗災,民不聊生,故而沒有機會南下。

第二,劉備東征沒有傾巢而出,對曹魏防備並沒有鬆懈

劉備東征只帶了四萬人,將領只有黃忠、黃權、馮習、張南、傅肜、沙摩柯等,五虎將趙雲、馬超還在留守漢中和益州,再加上諸葛亮這個丞相坐鎮,守軍還是有相當戰力的。

第三,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盟友

在誅殺關羽時,曹魏與孫吳聯盟,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是荊州。

現在劉備來攻,孫權求救,曹魏顯然不會發兵,曹魏作為最強國,人才濟濟,大局觀很顯然,巴不得蜀漢和孫吳兩敗俱傷呢!

只是曹魏也沒想到,夷陵之戰陸遜打得那麼漂亮,諸葛亮為劉備的後路安排的那麼好,還是三分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

關羽死亡之謎:諸葛亮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劉備舉兵征討東吳,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摘要:公元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東征孫吳,但是劉備沒有帶上諸葛亮,這是為什麼呢?公元221年,劉備舉全國之力,率十萬大軍,發動了三國最後一場大戰役——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口號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