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

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東吳暗通,東吳也不可能偷襲成功。

憑著荊州三郡那一點兵力,自保還是可以的。

想要一邊對付曹魏,一邊應付東吳,事實也證明這是自取滅亡。

再扯開一下,對於蜀漢來說,有荊州三郡和沒荊州三郡,有差別嗎?當然有,而且差別很大!

其一,有荊州三郡,意味著關羽還活著,也意味著荊州的那支部隊還在,劉備集團的實力就雄厚不少。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還是覺得劉備一統天下的機率很小呢?

來簡單分析分析公元220年前後三方的態勢或實力。

曹魏方面,歷經了漢中之戰,兵力上確實有受損,和東吳之間的合肥之戰雖說勝利了,但消耗也不少,此時採取「守」的戰略。

但是毫無疑問,其兵力還是三方中最強的!曹魏雄踞著中原大地,是最為富碩的地區,經濟人口都遠超吳蜀。

蜀漢方面,漢中之戰打敗曹魏,兵力也有受損,需要休整。

占據益州全境,漢中郡,荊州三郡等地,人口經濟和東吳可以媲美,其兵力應該在東吳之上,三方中,蜀漢綜合實力居中。

東吳方面,合肥之戰未能取勝,耗費兵力物資,平分荊州後,坐擁江東,荊州部分,交州等地,人口經濟應該比蜀漢強些,此時的兵力上是三者最弱。

所以,此時三方應該都採取保守的戰略,於是,魏蜀吳將保持數年的和平,各自發展本國實力,以等待時機。

不久之後,曹操去世,曹丕繼位,曹丕篡漢自立,注意這可是個好的時機!若此時蜀漢以興復漢室為名,兩路出兵進攻曹魏,並以漢室名義約孫權從揚州出兵進攻曹魏(孫權可機靈著呢,會不會同意說不準)。

破盆冷水,孫權不會出兵,他會坐山觀虎鬥,誰贏了/強了他打誰,這是東吳求存的戰略,孫權很智慧的。

故只能說是個好時機,能不能成功說不準。

到了曹丕死掉,曹睿執政時期,這又是一個好時機。

諸葛亮領軍從漢中出發,誰領軍從荊州出發,兩路進攻曹魏,可很大的結果還是失敗。

歷史上諸葛亮也是有聯合東吳出兵的,孫權意思了一下撤兵了,其後,魏和吳石亭大戰,魏國敗了。

不再繼續下去了,大致可總結為以下幾點原因,來表明劉備一統天下的幾率很小。

第一,三國是最穩定的形式,三個國家都希望其他兩國打起來,自己坐收漁利。

蜀國如果攻打魏國,聲勢浩大,吳國也是不願意看到的,於是轉向打壓蜀漢,如果魏國攻打吳國,諸葛亮用北伐戰爭來牽制曹魏。

吳國這個重大的因素,是隆中對里嚴重忽略的,外結好孫權,孫權難道不用發展嗎?

第二,不管是魏國還是東吳都沒有發生大動亂,國內發展健康。

蜀漢要想有機會,需要祈求曹魏內部出現動亂,也就是隆中對所說的「天下有變」!

第三,曹魏的屯田令政策,這一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曹丕的九品中正制,保證了曹魏人才的培養。

曹魏底子本來就好,一化妝更美了。

如果赤壁之戰曹操死了,那就好玩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程序猿話歷史

劉備堅持攻打東吳,並非要為關羽報仇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和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劉備傾蜀漢全國之力攻打東吳,是為了給死於東吳之手的義弟關羽報仇。我卻認為,劉備之所以出兵攻吳,並不單純是為了給雲長報仇...

諸葛亮為何不奪回荊州,增強實力之後再伐魏?

諸葛亮多次北伐,均無功而返,第五次北伐,病死在五丈原,令人遺憾。諸葛亮之所以北伐沒有成功,主要是因為關羽丟失荊州,使他的《隆中對》計劃無法實現,不能從益州和荊州兩下出兵,夾擊魏國。那麼,諸葛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