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孫權時,為何諸葛亮死活不跟隨,13年前孔明就道明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不得不說其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雄主,雖然早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名留於青史之中,劉備的成敗有一人占有很大因素,此人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眾所周知,諸葛亮擁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之測,自從諸葛亮加入了劉備集團,劉備就徹底脫胎換骨,不僅占有用武之地荊州,而且最終還占領了益州,劉備也才有資格與曹操一較高下。

劉備在得到荊州益州之後,勢力大增,帳下謀士雖然不多,但都是百里挑一的頂尖高手,手下更是兼有五虎上將,最著名的有武聖關羽,錦馬超,飛將軍張飛,常勝將軍趙雲等,公元219年與曹操決戰於漢中,劉備大勝。

所謂好事多磨,公元220年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因為孤兵犯境,中了曹操與孫權聯合圍攻之計最終敗走麥城,與其子關平一同死於臨沮,關羽,一生以意義為重,忠義為先,寧死不降,由於關羽死於孫權之手,荊州又丟,徹底激怒劉備。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在劉備稱帝之後,下的第一詔令就是東征孫權,此時,就蜀漢的國力來看,是不應該在此時出征的,倘若關羽還在,東征孫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如今荊州已經丟失,劉備則失去了便宜行事之道荊州。

加上關羽兵敗,蜀漢國力大損,如果再興兵伐吳,就會導致蜀漢國力空虛,甚至導致滅國之危。

由於蜀漢遭受大敗,諸葛亮,趙雲等人多次建議劉備不要此時去攻打孫權,但劉備為了奪回荊州,為其二弟報仇,執意東征。

公元221年7月,劉備率領蜀漢精銳將士,對東吳發動了大規模的攻擊,此時劉備沒有帶上軍師諸葛亮,而劉備身邊跟隨的稍微有能力一點的軍師就是馬謖之兄,馬良。

東征孫權,如此重要的戰役,為何諸葛亮卻不跟隨劉備一起呢?面對劉備的強力攻勢,東吳陸遜採用了,「避其鋒芒 擊其惰歸」的戰略方針,東吳方面軍士,以逸待勞,引劉備大軍孤軍深入,最後於夷陵火燒劉備連營,致使劉備敗走夷道。

倘若這次戰役諸葛亮擔任前軍主帥,或許陸遜根本沒有用火攻的機會,試想,若論火攻諸葛亮認第二還沒有人敢認第一的。

奈何,夷陵之戰諸葛亮不在,諸葛亮為何不跟隨劉備一起東征呢?一是他要與趙去等人鎮守蜀漢,第二點是重要的原因,其實這個原因,早在諸葛亮未下山之時,也就是13年前,劉備三顧茅廬之時,他就與劉備講過,當年諸葛亮說過,東吳孫權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這絕對不能圖也,奈何,劉備死活不聽諸葛亮之言,這才導致大敗。

雖然劉備東征孫權之前,勢力已經強於當年數十倍,但此時的大賊仍然是曹操,依照諸葛亮的意思是先解決曹魏,最後再與孫權較量,而不應該先傷盟友,如果先傷盟友又得花很長的時間來修復關係,從而使曹魏有更多的機會來殲滅蜀吳,奈何劉備沒看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會失敗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

敵人的敵人未必是朋友,很可能是三國殺

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關於劉備稱帝,其用意也與曹丕相同,但是方向上卻是大有不同,我們都知道,在219年之後,劉備便開始準備對東吳的大戰,至劉備稱帝這段時間已經有一年多了,蜀漢的國力...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夷陵烽火,漢昭烈大帝的遺恨

東漢後期,奸臣宦官釀禍,導致全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獨霸一方,有皇室血統的劉備痛心不已,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公元207年左右,他遇到了奇才諸葛亮,諸葛亮建議他以政治勢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

蜀漢東征孫權,為何不帶上他?

劉備,不得不說其是一位德才兼備的雄主,雖然早期顛沛流離,但最終還是成就了大事,占有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名留於青史之中,劉備的成敗有一人占有很大因素,此人便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