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丟了荊州,劉備失了二弟,這樣做可以避免悲劇?沒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在某些歷史學家和一些三國愛好者中,有這樣一種觀點,劉備應該主動放棄荊州。

這主張確實新穎,仔細聽來也不能算是為博眼球標新立異。

他們提出的依據如下:劉備占有的荊州既和曹操接壤,又與孫權為鄰。

兩面受敵,早晚是守不住的。

荊州對劉備,只是個雞肋。

沒有益處,反而成為戰略負擔。

如果放棄荊州給孫權,既可解除北方曹魏的威脅,又緩和了與東吳的關係。

可以讓蜀漢的東線,從此太平無事。

等於讓孫權接替劉備去對抗曹操。

在此情況之下,蜀漢可專門應對北方的威脅,集中兵力從漢中出擊,北進伐魏。

至於荊州的人民,全部遷往益州。

劉備一點沒吃虧。

關羽大意失荊州

如果劉備可以未卜先知,看到自己日後必然丟失荊州,且失去關羽張飛等大量精銳部隊,那麼這種主張是有道理的。

但做事後諸葛亮是沒有意義的,當時站在劉備集團的立場來看,在孫權偷襲荊州之前,自己主動放棄荊州,真的是一種好的選擇嗎?首先我們在看持以上觀點的人,他們的依據是什麼?最重要的前提是,劉備必然失去荊州。

既然一定要失去,不如主動讓出。

既能修好孫權,又可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不過從當時的情況看,關羽在荊州的力量還算強大,即便沒有辦法從曹魏手中占得便宜,守住江陵也是沒有問題。

劉備所掌握的荊州三郡,經過劉備與關羽的多年的耕植,可以說是根基牢靠,防禦穩固。

如果不是日後呂蒙熟人意料的白衣渡江,重臣糜芳不戰而降,即便關羽不在,東吳想攻下來江陵也沒那麼容易。


關羽走麥城

既然荊州沒那麼容易丟失,那麼荊州對劉備集團是不是個負擔呢?固然在荊州既要對抗北方的曹魏,又要戒備東邊的東吳。

但是我們要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在關羽統轄荊州的幾年,荊州並未向益州借兵,反而是劉備在益州的部隊,倒是有一部分是當年從荊州帶入的。

不要忘了劉備手裡的荊州幾郡,還是有幾十萬人口的。

不論是在人力還是在物力上,自給自足還是沒有問題。

所以說,荊州成為蜀漢負擔的說法不成立。


三國荊州地圖

至於將荊州的人口西遷,這實在太過理想化。

這個時候跟劉備從新野逃往江陵不一樣,也跟曹操把白馬的人口遷往南方不一樣。

荊州地區土地肥沃,人民安居樂業,即便是用強迫手段,人民也不可能任你驅使。

曹操在與孫權的戰鬥中,也曾經想把人口北遷,結果政令一出,老百姓呼呼啦啦都跑到南方去了。

由荊州進入益州,就是所謂的入蜀。

蜀道之難不必多說。

當年湖廣填四川,人民在入川的一路上,甚至可以用死傷慘重來形容。

把荊州人口西遷的想法,是把現實操作當電子遊戲了。


隆中對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其實也是不可以失去的,這不僅是地盤和人口的問題。

正如後世歷史學家下的結論,劉備進了益州又失去了荊州,就等於進了保險箱,又進了死胡同。

別人想打進來很難,他想打出去同樣也不容易。

當年諸葛亮提出的兩線出擊,其實是體現了未出茅廬的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幼稚無知。

如果劉備同時跨有荊益,那麼荊州才是主攻方向,漢中只能作為牽制。

漢中地區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易守難攻。

諸葛亮姜維所以從漢中出兵,實在是無奈之舉。

相由此地出兵占得曹魏的便宜,實在是難比登天。

劉備之所以在失去荊州之後,無論如何也要與孫權決一死戰,真正的原因其實正在於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

揭秘關羽之死:被劉備和諸葛亮謀害?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關羽丟失荊州、身死麥城,而蜀漢方面先不支援、後不救援,有種種議論。較為普遍的觀點,是諸葛亮計劃不周,和劉備的疏忽遲鈍。但章太炎先生不認同上述觀點,他認為:「關羽,世之虎臣,……...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淺析「失荊州」後蜀漢的出路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令無數蜀漢迷扼腕嘆息,也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那麼,荊州是否真的如此重要?蜀漢在丟失荊州後的衰亡是不可逆的?除北伐外蜀漢是否還有其他出路?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