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給了曹丕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其中尤以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等為傑出代表。

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實力最為強大,吳蜀兩國團結在一次才是魏國的對手。

畢竟魏國占據北方,而吳蜀兩國合起來才是南方。

曹操經過南征北討,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本想通過赤壁之戰擊敗東吳統一天下,無奈惜敗於孫劉聯軍。

這統一天下的重任自然交到了曹丕手上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曹操、曹丕,父子兩代都未能完成統一大業,最後反而被司馬氏竊取了天下。

要怪只能怪他們自己不善於抓住機會!曹丕最大的失誤是錯失了魏國前期唯一一次統一全國的機會——夷陵之戰,這次是上天賜給曹丕的一次天大的機遇。

爆發於公元221至公元222年的吳蜀大戰,是天賜曹丕的統一良機。

面對這樣的天賜良機,曹丕是怎麼反應的呢?呂蒙襲江陵之戰後,關羽被殺,孫劉翻臉到夷陵之戰爆發,曹魏已處於不敗之地。

孫劉開戰後當如何應對?曹丕問群臣,劉備是否會出兵為關羽報仇?大部分人都認為,蜀國是小國,而且除了關羽之外沒有什麼名將。

關羽兵敗身死,對蜀國是極大的震動,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再發動復仇之戰。

劉曄主張聯蜀伐吳;曹丕主張聯吳伐蜀;司空王朗主張坐觀成敗。

劉曄主張聯蜀伐吳,先對孫權稱臣的誠意表示懷疑,並提出了聯蜀伐吳的戰略。

因為自呂蒙襲取荊州後,局勢發生變化,荊州丟失後,劉備損兵折將,原先劉強孫弱的局勢變成了孫強劉弱。

若與弱蜀結盟,可擊滅吳國,吳國滅亡後,被削弱的蜀國亦不能久存。

曹丕不同意,堅持聯吳伐蜀。

這想法是不合理的,孫權狼子野心,投誠曹魏本是權宜之計。

在三國鼎立局勢,不像諸侯混戰時期需要考慮「降者之心」;另外孫權雖稱臣,卻只送了珠寶,不願派來世子為質,這就是紙面上的稱臣而已。

在曹丕與劉曄爭執過程中,王朗提出了坐觀成敗的策略,即按兵不動,等吳蜀兩敗俱傷後擇機滅二國。

從後面歷史的發展上講,這種策略嚴重高估了夷陵之戰對吳國的打擊,同時未預測到夷陵之戰後吳蜀會快速轉移策略,實行聯盟。

曹丕同意了王朗的建議,改變了自己原持有的聯吳伐蜀之計,採取了坐觀成敗策略。

為了鼓勵孫權,更拜孫權為吳王,此舉相當於承認其割據的合法性。

劉曄堅決反對,但曹丕不聽從。

吳蜀大戰之後,劉備很快病死,諸葛亮掌權之後吳蜀又恢復盟好,曹氏統一天下的機會從此一去不反。

曹丕畢竟不是曹操,沒有曹操的謀略和雄心。

但與曹操其他兒子相比治國才能還是比較優秀的。

曹丕在政治上篡改了他父親的政治理想,曹操的政治理想是法家寒族的政治,而曹丕稱帝後,聽從陳群的建議,設九品中正制。

曹丕本身英年早逝,後代也是壽命很短,天不佑曹魏,豈人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位謀士的計策,差點提前統一三國

三國時期是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年代,各大陣營里都有神機妙算的謀士,因此才造就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曹操手下謀士們各個都不白給,堪稱智囊團。其中前期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

在眾多三國故事裡面,劉備向孫權借荊州的事實是多數網友都熟知的,但孫權當初為何要把把荊州借給劉備呢,這就是本文今天要講述的——

蜀國和魏國打仗的時候,吳國都在幹什麼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看似是一種三足鼎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局面,但實際上幾方之間必定是存在爭鬥的,一時的穩定並不代表永久,天下大勢總歸是要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們發現,好像經常就是魏國與...

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公...

曹丕剛當上皇帝,就被孫權騙慘了

曹丕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篡位稱帝,到公元226年病逝洛陽,不過7年時間。但他這段短暫的皇帝生涯,幾乎被兩件事情貫穿始終——被騙和復仇。孫 權 假 降公元221年八月,初當皇帝的喜悅...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