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三國唯一一次以一地對抗兩國的戰役,戰爭激烈到曹操要遷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之所以那麼被人們如此喜愛,除了裡面那些精彩的故事和那些性格各異的人物。
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那些恢弘壯闊的戰爭情節。
畢竟戰爭是男人永恆不變的話題,也是最能激起人們興趣的一個話題。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將領,縱橫沙場,所向睥睨。
而三國就是這樣一個戰爭不休的時代。
三國時期,無論是三國演義也好,還是正史也罷。
都重點記載了當時發生的精彩戰役。
我們通過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可以了解到,雖然這麼悠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無數次戰鬥,但真的值得稱道的就那麼幾個,十幾個。
而三國時期就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這也說明了三國真的是一個人的智慧和謀略大放異彩,被發揮到極致的時代。
下面小編就講一講三國中的那些精彩戰役。
首先是官渡之戰,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的袁紹坐擁四州之地,兵精糧足,再加上自身四世三公的背景,儼然是北方的霸主了。
而在袁紹消滅了公孫瓚之後,北方唯一的威脅就是曹操了。
據說曹操和袁紹早年就是好友,經常在一起廝混,長大後兩人一起在何進的手下做官,當然是袁紹更加受何進器重,畢竟家世在那裡擺著呢。
從此之後,袁紹算是處處壓曹操一頭。
比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也是盟軍盟主,而曹操只是負責聯絡的人。
等到了官渡之戰爆發前夕,袁紹的勢力已經可以碾壓曹操了,所以袁紹也沒把曹操放在眼裡,認為曹操是可以隨手就能平定的勢力,也就沒他在意。
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曹操,就連曹操手下的官員都開始偷偷給袁紹寫投誠信的時候,曹操卻在官渡大敗袁紹。
儘管袁紹擁有著壓倒性的兵力,但是被曹操打得節節敗退,當倉亭之戰袁紹再次失敗的時候,袁紹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抑鬱之情,病發身亡。
從此之後,曹操算是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因此可以說官渡之戰的難度和精彩程度是要超過赤壁之戰的。
其次就是赤壁之戰了,此戰的主角分別是自北方而來的十幾萬曹操大軍摻雜著十餘萬荊州降兵和孫劉聯軍的五萬人馬。
雖然曹操的準備不足,糧草匱乏,軍中疾病多發,軍隊戰鬥力下降。
但曹操面對孫劉聯軍還是有著絕對性優勢的,可還是被火燒赤壁,大敗而歸。
雖然此戰之後,曹操的主力部隊並沒有太大的損失,但十餘萬荊州水軍卻是消耗殆盡,曹操只好灰溜溜的回到北方。
五年之後,曹操才有精力南顧。
再次就是夷陵之戰了,這次也是影響三國局勢的一次戰爭。
吳國的年輕統帥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損失慘重,病死在白帝城。
而當時氣勢如虹的蜀國也因此元氣大傷,再也不能對曹魏產生大的威脅了。
最後一個則是荊州之戰,也就是關羽攻打襄樊未果,敗走麥城的那一戰。
雖然此戰並不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但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因為這是三國唯一一次以一地之力,對抗其他兩國的戰役。
而且當時的曹操也被關羽嚇得要遷都。
在小編看來,荊州之戰真的是一個三國局勢的重大轉折點,如果出現了一點變動,三國的局勢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曹操而言,如果當時的曹仁沒有聽從滿寵的建議,而選擇了放棄襄樊。
那麼曹魏的勢力就會被壓縮在黃河以北,黃河以南的地區必然會全部淪陷。
對於吳國而言,荊州的回歸讓吳國的實力迅速增強,成為了魏國最主要的對手,對魏國的威脅也是極速上升,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不多,但是吳國在奪得荊州之後和魏國發生了很多次大戰,也說明了魏國的主要攻略方向。
對於蜀國而言,這次戰鬥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荊州的失去,不僅意味著損失了關羽這一員大將,也意味著蜀國的戰略布局被打亂,蜀國的實力幾乎是一下子被削減了一半,所以劉備才會急著發兵荊州,趁著東吳立足不穩,希望能夠將荊州奪回來。
但可惜的是夷陵慘敗,蜀國最後的希望也被劉備葬送了。
對於三國的局勢而言,荊州之戰也意味著孫劉十幾年的聯盟破裂,孫劉各自為戰,對於曹魏的威脅也就大大減少,不足為懼了。
而北方統一全國也就成了時間問題。
關羽為何一定要發動襄樊戰役?丟失荊州是否是他的責任?
因為丟失荊州,關羽受到了很多非議。有人認為關羽要為丟失荊州負責任。那麼,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戰役呢?丟失荊州是否是關羽的責任呢?襄樊戰役發生於建安二十四年。在此之前,劉備剛剛打完漢中之戰,並大獲全...
蜀國和魏國打仗的時候,吳國都在幹什麼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看似是一種三足鼎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局面,但實際上幾方之間必定是存在爭鬥的,一時的穩定並不代表永久,天下大勢總歸是要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們發現,好像經常就是魏國與...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細說三國孫劉聯盟的始末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時三國時期有名的兩次戰役,表面上看這兩次戰爭是軍事力量的比拼,實質上外交上的博弈也尤為重要。對於劉備來說赤壁之戰的勝利是占盡了孫吳的光,雖然孫吳一方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才和劉備結...
夷陵之戰作為劉備「一心復仇」的戰役,其中的水分有多少
奇葩姐趣說三國第十七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在上一講中,奇葩姐講述了官渡之戰中,曹操遇到了袁紹,擦出了怎樣的戰爭之火,其實袁紹沒能戰勝曹操是不合理的,也是難以想像的,但是事實就是袁紹...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諸葛亮為什麼讓關羽守華容道?原來都是套路!
話說三國之中,最經典的戰役莫過於赤壁之戰了,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諸葛亮和周瑜的一把大火,燒的曹操丟盔棄甲,敗走華容道,讓曹魏政權不得不修養生息多年才緩過來,正是因此給...
孫權為什麼要借荊州給劉備?後來為什麼又偷襲取之?原因並不簡單
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諸侯爭霸的代表之一了。三國中每個勢力都把「謀略」、「計謀」、「權術」等,發揮到了極致。剛剛接觸三國時,一直認為三國只是簡單的三國爭霸,不過是魏國打吳國和蜀國,蜀國和吳國...
三國覆滅都是耗死的?司馬懿兵變卻不受丞相之職為何?
三國滅亡的先後是蜀國、吳國和魏國。有人說,蜀國滅亡是以關羽大意失荊州為轉折點,後劉備親征吳國失敗,再有諸葛亮北伐、費禕蔣琬特別是姜維好戰而拖垮國力,最後被鄧艾擊敗,劉禪投降。其實,關羽失荊州並...
三國中蜀國對魏國的幾次戰爭,雖然都失敗了,但意義重大
三國中蜀國對魏國的幾次戰爭,雖然都失敗了,但意義重大來說一下三國中諸葛亮的北伐,幾次戰爭均未成功,直至最終病死五丈原。後人在談到諸葛亮北伐時認為他不夠理智,蜀漢的國力本來就不強,卻還要一直發動戰...
梟雄劉備為何執意進行夷陵戰役 最後潰敗落得託孤白帝城
三國時期,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赤壁和夷陵戰役。其中後兩次戰役,都跟荊州有必然關係。可見荊州這個地方,對魏蜀吳三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那麼為何劉備執意進行夷陵戰役呢?最終落得白帝城託孤。
三國三大戰役,有一戰是因關羽而起,這一戰導致劉備軍力大損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朝廷腐敗不堪。再加上全國大旱,米粒難收,賦稅卻不減反增,百姓苦不堪言。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張角發起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黃巾黨來勢洶洶,雖然最後被鎮壓下...
三國中最重要的三大戰役:每一場,都標誌著一個英雄的落幕
正如《三國演義》開頭所說的那樣: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時期,便是天下由東漢末年的「合」轉向「分」,進而上演了天下英雄逐鹿中原,為統一漢室破碎的江山爭個頭破血流,最終卻被司馬晉統一...
三國時期曹丕有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群雄並起,連年紛戰,尤以曹操、劉備、孫權最為突出,曹操建立的魏國政權是最為強大的,占據了整個北部,蜀吳聯盟加起來,才能與曹操有一戰之力,可見曹操當時的勢力,天下無人能出其左右。
上天給了曹丕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其中尤以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等為傑出代表。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實力最為強大,吳蜀兩國團結在一次才是魏國的對手。畢竟魏國占據北方,而吳蜀兩國合起來才是南方。
改變歷史走勢的三國的三大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與其他戰爭相比,它的規模要宏大,戰爭要複雜,影響要深遠。那麼,所有戰爭中可位列三甲的一定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一戰,北方初定,曹操才有南顧之舉;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