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東吳發動滅國之戰,曹丕為何不趁機進攻蜀國非要攻打吳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實力最雄厚的一國,當時諸葛亮正值壯年,劉備舉傾國之力攻打吳國,以諸葛亮的智謀,豈能不防著魏國偷襲?假如吳蜀交戰正酣之時,魏軍進攻蜀國,諸葛亮必能拖延時日,並同時通知劉備回防,而劉備雖然怒火中燒,但是最起碼的理智還是有的,他也必定火速回防,否則辛辛苦苦幾十年打下的基業肯定蕩然無存!那麼,魏國的進攻就毫無意義了,而且不經意間幫了吳國解圍!那麼,最後必定又回到原點「三國鼎立」!
公元221年,劉備在蜀國自立為帝的三個月後,隨即發兵數萬,水陸兩軍並進,對東吳孫權進行滅國之戰。
面對蜀國大軍的來勢洶洶,東吳自孫權開始,全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劉備發病攻打吳國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為關羽報仇。
當然,在劉備看來,東吳要比曹魏弱小,一旦東吳被滅,可在有生之年實現一統天下的夢想。
即便劉備一時之間滅不了吳國,也可以乘機名正言順地奪取荊州。
魏國計劃是要和蜀夾擊滅了吳國的,可這個時候偏偏孫權向魏稱臣。
魏國臣下諫言魏文帝曹丕說,東吳孫權是假稱臣,可魏文帝還偏偏就接受了孫權,還封了孫權為王,當劉備發起夷陵之戰時,曹丕來了個坐山觀虎鬥,那為啥曹魏不在劉備伐吳時攻打蜀國了,這裡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曹丕剛廢了漢獻帝,根基不穩,那時人心大多向漢,曹魏是新的政權,人心不穩,之前就有河西胡羌叛亂,曹丕施行崇尚道德教化政策,這個是主要因素。
二,就是劉備伐吳,蜀中有諸葛亮、魏延坐鎮留下了防守部隊。
所以蜀國攻吳,魏就沒有出兵伐蜀。
其次,荊州若失去了,劉備和諸葛亮隆中對的宏偉藍圖也就破產了。
所以荊州不能有失。
至於曹魏為何不趁機攻打蜀國。
這個很好理解。
因為曹魏不想重演第二次赤壁之戰。
蜀吳雖然酣戰在即,但曹魏一旦進攻,兩家勢必聯合。
這也可以從劉備兵敗夷陵後,又迅速和吳國交好就可以得知了!
三國時期,其實孫權才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也是一個勝利者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出兵攻打孫權,兩軍在濡須口對峙。第二年,孫權突然做出了一個重大戰略決定,派出都尉徐詳找曹操「請降」。曹操當即「報使修好,誓重結婚」。一個以孫權「請降」為前提的各自...
夷陵之戰,劉曄獻計讓曹丕趁機攻東吳! 文帝為何不從?
夷陵之戰時,是滅吳的千載良機! 蜀國(劉備)取荊州~~魏國順長江而下,攻取江東六郡!孫權不善領兵,而吳國精銳多在荊州抵抗劉備;如果這時曹魏順襄樊長江上流而下~~直取江東建業!陸遜雖有才華,但縱有...
曹丕臉皮太薄,導致魏國錯失提前60年一統天下的大好機會!
楊角風發作,喜歡就關注吧,不勝感激!為什麼說曹丕臉皮太薄,才導致的錯失一統天下的機會呢?這事還得從關羽大意失荊州說起。關羽敗走麥城以後,被孫權所殺,並搶回了關羽鎮守的荊州。這下子可把蜀國的劉備氣...
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伐吳,只因諸葛亮沒明白他的真實意圖
劉備伐吳,在演義中被稱為是為兄弟復仇,不惜傾國之力,最後搭上了性命也要做的一種壯舉。其實,這是劉備謀劃近兩年的策略,只是結局很慘。為什麼這樣說,且看看劉備伐吳時都發生了哪些事情。219年,即建安...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上天給了曹丕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其中尤以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等為傑出代表。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實力最為強大,吳蜀兩國團結在一次才是魏國的對手。畢竟魏國占據北方,而吳蜀兩國合起來才是南方。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夷陵之戰後東吳為什麼不趁勢攻打蜀國?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著名三大戰役之一:夷陵之戰。當時劉備集結龐大的兵力準備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但是戰役卻是以劉備軍的慘敗收尾,這一仗可以說讓劉備損兵折將前期積累的優勢也損失殆盡,那麼東...
蜀漢被神化的2000年,吳國才具有與曹魏正面對抗的實力
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被嚴重的美化,文章用了很長的篇幅來介紹蜀漢政權的強大,以及蜀漢政權如何取得對曹魏戰爭勝利,其實這都是文學作品的美化,蜀漢政權真有這樣的實力嗎?
三國哲理:為什麼諸葛亮趙雲都認為劉備不該伐吳?七點原因!
為什麼諸葛亮趙雲都認為劉備不該伐吳?當時,也不知道後來會是火燒連營。和曹魏相比,東吳更弱一些。而且也是師出有名。若是奪回荊州或者消滅東吳,對日後和曹魏決戰也是大有好處的。其實,這裡面有很多關於諸...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
曹丕剛當上皇帝,就被孫權騙慘了
曹丕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篡位稱帝,到公元226年病逝洛陽,不過7年時間。但他這段短暫的皇帝生涯,幾乎被兩件事情貫穿始終——被騙和復仇。孫 權 假 降公元221年八月,初當皇帝的喜悅...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
他是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名臣,竟這樣被曹操父子錯過了
公元221年,也就是黃初二年,劉備親征,進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他就是三名臣,毛...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國在交戰的時候,為什麼感覺吳國掉線了一樣?
三國時期的時候,魏蜀吳三國之間,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勢,感覺是穩定的局面。其實,蜀國和吳國都非常清楚,魏國的國力是遠勝於自己的。並且一時的穩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勢總歸是要統一在一起的。但...
曹丕本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只因為做錯了一件事
在中國古代上,能稱上千古一帝的莫不是雄才大略之人,基本要求就是首要統一全國,其次開疆裂土,結束亂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要有大的創新。那麼東漢末年的三國亂世紛爭中,最有可能成為千古一帝的人物是...
三國時期曹丕有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群雄並起,連年紛戰,尤以曹操、劉備、孫權最為突出,曹操建立的魏國政權是最為強大的,占據了整個北部,蜀吳聯盟加起來,才能與曹操有一戰之力,可見曹操當時的勢力,天下無人能出其左右。
夷陵之戰後,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大家對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說比較了解了,對於裡面的人物更是十分的熟悉。而劉備雖然有兩個極強的兄弟,但是在前期一直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好在最後請得諸葛亮出山,這次慢慢有了起色...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劉備夷陵大戰敗走之後,為何陸遜不引軍繼續追殺
在經歷樊城大戰之後,蜀國戰將逐漸流失,劉備為關羽和張飛報仇舉全國之力攻打吳國,此時的孫權不得不向曹丕稱臣,防止劉備和曹丕兩面夾擊東吳,但在夷陵之地,陸遜火燒連營大破蜀軍,蜀軍傷亡慘重,劉備也倉皇...
劉備滅吳,為何魏國不趁機偷襲,其實其中還是有原因的!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中,劉備為了對付東吳發動了熟悉的滅國之戰但是對於這樣好的機會,大家心中有沒有意思的懷疑,為什麼在那時候操魏國不來進攻蜀國呢?這其中到底是出現了哪方面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