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謀士的計策,差點提前統一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年代,各大陣營里都有神機妙算的謀士,因此才造就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

曹操手下謀士們各個都不白給,堪稱智囊團。

其中前期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大家都津津樂道,耳熟能詳,但有一位謀士,雖然《三國演義》少有提及,但是正史上確是一位料事如神,一語中的的牛人,他就是劉曄,一位被毛澤東稱讚過的三國謀士

劉曄在加入曹操陣營之前在淮南地區的小軍閥劉勛手下做謀士,當時孫策用金錢誘騙劉勛去攻上繚城,劉曄趕忙勸止,說上繚城很難攻打,孫策是想趁我們出戰,然後趁虛而入襲擊我們,劉勛不聽,出戰後果然被孫策偷襲,不得已投降曹操,劉曄於是跟著一同歸順了曹操手下。


後來劉曄在曹操手下的時候,有一次曹操攻打淮南地區的山賊,很長時間打不下來,其他人都勸說曹操山賊無足輕重,不用再打了,但劉曄卻說,派去攻打的將領資歷不夠,山賊會以為現在天下未定才敢於對抗,建議曹操先懸賞,然後用主力軍進逼,那麼山賊自然不戰而降,果然曹操派了猛將率軍進逼,成功逼降了山賊。


由於曹操前期有五大謀士的出色表現,劉曄在曹操前期出場露面的機會並不多,劉曄在三國演義當中甚至還發明了霹靂車,在官渡前線有效遏制了袁紹軍隊的攻擊,當然這些都是小說家的描寫,正史無從記載。

但是,曹操後期,五大謀士死的死,老的老,足智多謀的劉曄便越來越受到重用。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討張魯的時候,五大謀士只剩下賈詡和程昱,賈詡當時年近七旬,而程昱早就過了七十歲,都已然是體弱老邁的老頭了,於是乎年富力強的劉曄就走向了前台。

這次出征,劉曄出色完成了任務,回來之後擔任了行軍長史。

說明這時候曹操開始對其重點培養了。

曹丕稱帝之後,劉曄更是升任侍中,成了曹丕的心腹。

當時蜀漢剛剛失去名將關羽以及軍事重鎮荊州,三國力量對比一下發生變化。

蜀國實力大幅削減,因此曹丕在問群臣,劉備是否會有下一步行動的時候,群臣都說蜀國國力弱小,能打的將領只有關羽,現在自保都沒法做到,肯定不會再發動戰爭。

但是劉曄卻不這麼認為,劉曄說劉備雖然現在實力衰減,但是肯定會借出兵重振聲威,況且劉備關羽情如父子,劉備必定會為他報仇,果不其然,劉備不久之後就出兵伐吳。

吳蜀對戰,高興的自然是北方的曹丕。

孫權這時候急忙派使者向曹丕稱臣。

劉曄對曹丕說,孫權這時候來稱臣,肯定是別有所圖,劉備軍事壓力不小,孫權必定是希望我們有所幫助,至少不要趁虛而入。

劉曄更是進一步建議,趁著劉備在攻吳的同時,吳國主力都在前線,這時候可以派遣大軍渡江攻擊其後方,這時候吳蜀夾攻,吳國不出十天就完蛋。

但是曹丕卻沒有採納,等到陸遜擊敗劉備之後,孫權對曹丕的態度拐了一百八十個彎,曹丕叫孫權送兒子來洛陽當人質,孫權立馬拒絕。

於是曹丕大怒,派遣三路大軍進攻東吳,劉曄這時候又來勸阻,說孫權剛剛大勝,國內上下一心,現在打已經不是時機了,但曹丕不聽,果然三路大軍均被孫權擊敗。

夷陵大戰是吳國和蜀國唯一一次大打出手的戰役,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時候是北方曹魏將其各個擊破的最佳時機,只可惜曹丕沒有抓住機會,在吳國大勝之後發兵進攻,可是為時已晚,東吳方面早就做好準備,因此大敗而回,什麼便宜沒撈著。

後來明帝曹睿繼位當年,遼東方面發生政變,公孫淵把自己叔叔幹掉,自封為遼東太守,劉曄更是建議立馬出兵,趁新上台的公孫淵立足未穩,可一舉平定。

如果現在不出兵,將來公孫淵肯定會反叛。

明帝也沒有採納,因此後來遼東甚至和東吳勾結,尾大不掉,屢次征討都失敗而歸。

最終依靠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親自上馬才一舉平定,而這時候劉曄已經去世了好幾年

綜合來看,劉曄對天下大勢的預料往往是一語中的,尤其在吳蜀交兵之際更是大放異彩,如果曹丕依計而行,或許吳國很有可能最先被滅,剩下的蜀國實力弱小,更是不在話下。

只可惜歷史不能假設,留給我們的依舊是那幾十年三國鼎立的局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原標題: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三國時期正逢亂世,但是也人才輩出,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謀士武將,可以說為了爭奪地盤而鬥智鬥勇。像曹操就有五大謀士,吳國雖然不及曹操但是也有魯肅、張...

三國霸主曹操的謀士

三國時期,三位大將各據一方,曹操的地域最為廣泛,能得一方,固然是自己的聰明,他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廣闊的領域,最重要的是身邊的謀士較多。戲志才,或志才為字,名不詳,東漢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人。精通...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