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

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

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也自稱皇帝.年號章武。

同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自率大軍準備攻打東吳。

孫權聽說劉備要和自己決戰,感覺難以招架,和群臣商議之後,就派遣使臣請求和好,重新結盟共同對付曹魏政權。

劉備不接受,痛罵吳國的使者,蜀吳之間的矛盾達到白熱化。

劉備稱帝三個月之後,帶領大軍開始向東進攻,自此三國時期又一次著名的夷陵之戰正式爆發。

按理說,當時三國鼎立.吳國和蜀國兩家打得正急,魏國絕對是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大可以聯合蜀國一舉滅掉吳國。

比較當時各國的文臣武將評估實力,吳國難以抵抗一個蜀國,如果魏國此刻再次陳兵赤壁,那情況要比當年赤壁之戰的政治條件優越很多。

當時是曹操一家對付兩家,現在是吳國對付兩個國家,失敗的肯定就是孫權了。

但事情卻沒有這樣發展。

剛剛稱帝的曹丕只顧剷除自己朝中的異己,進而鞏固自己剛剛建立的政權,因此錯失了這樣的好機會。

當時,魏國著名的謀士劉曄曾經向曹丕提議:蜀吳兩國大戰,這是上天要讓這兩個國家滅亡,此刻如果派一名大將帶領幾萬精兵渡過長江進攻吳國,魏蜀連手,那孫權政權肯定堅持不到半個月就會無以為繼。

不渡江參戰也可以,那就讓蜀、吳兩國爭鬥,魏國也可坐收漁翁之利,等雙方打得筋疲力盡之後再收拾殘局也行。

不管怎麼說,劉備和孫權兩家打起來,曹魏不應該按兵不動。

然而曹丕並沒有聽從劉曄的提議,一門心思依然在如何鞏固自己北方的政權上。

聲勢浩大的夷陵之戰終於在南方的大地上演。

但是,作戰還沒開始,蜀漢又一位名將張飛死在自己部將手裡。

他率領幾萬精兵從閬中抵達江州.準備與劉備會師之後一起進攻吳國。

可惜在出發前,就被部下張達、范強所殺,這兩個人還將張飛的人頭送到孫權面前去邀功。

這更加大了劉備對孫權的仇恨。

儘管再次折損一員大將,但劉備不為所動,依然統領大軍向東奪取峽口,攻入吳國境內。

孫權向劉備求和不成,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承認曹丕是皇帝,吳國是曹魏的附庸國,避免自己兩線作戰的危險;一面派陸遜帶領軍隊迎擊劉備大軍。

陸遜不負孫權的期望,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首先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隨後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於夷陵一帶打敗了劉備的蜀漢軍隊。

孫權打敗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回過頭檢討,認為向曹魏稱臣是對自己的屈辱,因此想和曹丕分庭抗禮。

此刻,北方的曹魏當權者曹丕感覺自己的皇帝位子坐穩了,於是派兵攻打吳國,但是前後兩次出兵都無功而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丕為何在夷陵之戰伐吳不伐蜀

坐山觀虎鬥,錯失伐吳機遇襄陽之戰,關公敗走麥城,四面楚歌,急迫下,往西川突圍,不果,被擒,不屈,以身殉國。劉備張飛聽聞關羽死訊,茶飯不思,張飛急於報仇,身死小人之手,劉備傾半個國家的精銳,東向伐...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曹丕剛當上皇帝,就被孫權騙慘了

曹丕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篡位稱帝,到公元226年病逝洛陽,不過7年時間。但他這段短暫的皇帝生涯,幾乎被兩件事情貫穿始終——被騙和復仇。孫 權 假 降公元221年八月,初當皇帝的喜悅...

劉備鼎盛時擁有多少軍隊

劉備鼎盛時擁有多少軍隊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劉備鼎盛的時候非常強大,甚至有人還疑惑為什麼劉備在蜀國鼎盛的時候不去攻打曹魏,進而奪取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