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
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
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也自稱皇帝.年號章武。
同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自率大軍準備攻打東吳。
孫權聽說劉備要和自己決戰,感覺難以招架,和群臣商議之後,就派遣使臣請求和好,重新結盟共同對付曹魏政權。
劉備不接受,痛罵吳國的使者,蜀吳之間的矛盾達到白熱化。
劉備稱帝三個月之後,帶領大軍開始向東進攻,自此三國時期又一次著名的夷陵之戰正式爆發。
按理說,當時三國鼎立.吳國和蜀國兩家打得正急,魏國絕對是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大可以聯合蜀國一舉滅掉吳國。
比較當時各國的文臣武將評估實力,吳國難以抵抗一個蜀國,如果魏國此刻再次陳兵赤壁,那情況要比當年赤壁之戰的政治條件優越很多。
當時是曹操一家對付兩家,現在是吳國對付兩個國家,失敗的肯定就是孫權了。
但事情卻沒有這樣發展。
剛剛稱帝的曹丕只顧剷除自己朝中的異己,進而鞏固自己剛剛建立的政權,因此錯失了這樣的好機會。
當時,魏國著名的謀士劉曄曾經向曹丕提議:蜀吳兩國大戰,這是上天要讓這兩個國家滅亡,此刻如果派一名大將帶領幾萬精兵渡過長江進攻吳國,魏蜀連手,那孫權政權肯定堅持不到半個月就會無以為繼。
不渡江參戰也可以,那就讓蜀、吳兩國爭鬥,魏國也可坐收漁翁之利,等雙方打得筋疲力盡之後再收拾殘局也行。
不管怎麼說,劉備和孫權兩家打起來,曹魏不應該按兵不動。
然而曹丕並沒有聽從劉曄的提議,一門心思依然在如何鞏固自己北方的政權上。
聲勢浩大的夷陵之戰終於在南方的大地上演。
但是,作戰還沒開始,蜀漢又一位名將張飛死在自己部將手裡。
他率領幾萬精兵從閬中抵達江州.準備與劉備會師之後一起進攻吳國。
可惜在出發前,就被部下張達、范強所殺,這兩個人還將張飛的人頭送到孫權面前去邀功。
這更加大了劉備對孫權的仇恨。
儘管再次折損一員大將,但劉備不為所動,依然統領大軍向東奪取峽口,攻入吳國境內。
孫權向劉備求和不成,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承認曹丕是皇帝,吳國是曹魏的附庸國,避免自己兩線作戰的危險;一面派陸遜帶領軍隊迎擊劉備大軍。
陸遜不負孫權的期望,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首先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隨後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於夷陵一帶打敗了劉備的蜀漢軍隊。
孫權打敗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回過頭檢討,認為向曹魏稱臣是對自己的屈辱,因此想和曹丕分庭抗禮。
此刻,北方的曹魏當權者曹丕感覺自己的皇帝位子坐穩了,於是派兵攻打吳國,但是前後兩次出兵都無功而返。
劉備夷陵大戰敗走之後,為何陸遜不引軍繼續追殺
在經歷樊城大戰之後,蜀國戰將逐漸流失,劉備為關羽和張飛報仇舉全國之力攻打吳國,此時的孫權不得不向曹丕稱臣,防止劉備和曹丕兩面夾擊東吳,但在夷陵之地,陸遜火燒連營大破蜀軍,蜀軍傷亡慘重,劉備也倉皇...
曹丕為何在夷陵之戰伐吳不伐蜀
坐山觀虎鬥,錯失伐吳機遇襄陽之戰,關公敗走麥城,四面楚歌,急迫下,往西川突圍,不果,被擒,不屈,以身殉國。劉備張飛聽聞關羽死訊,茶飯不思,張飛急於報仇,身死小人之手,劉備傾半個國家的精銳,東向伐...
劉備夷陵大敗之後,為何曹丕不攻蜀漢,反而討伐東吳?
公元220年,蜀漢五虎上將關羽由於孤軍北伐,又中了曹操與孫權聯合之計,腹背受敵,不幸於臨沮與義子關平一同被殺,這年劉備剛剛稱了漢中王。另一方面,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魏,正是因為如此...
夷陵之戰時,曹丕為什麼沒有乘火打劫,和劉備一起進攻孫權?
夷陵之戰聽起來是一場戰鬥,一把火把劉備大軍燒個精光,其實夷陵之戰前後延續一年之久。221年7月,劉備發起戰爭,進攻東吳的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222年2月,劉備從秭歸進抵夷陵(猇亭)地區,雙方...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如果劉備沒有犯傻為關羽報仇發動彝陵之戰,那麼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曹丕臉皮太薄,導致魏國錯失提前60年一統天下的大好機會!
楊角風發作,喜歡就關注吧,不勝感激!為什麼說曹丕臉皮太薄,才導致的錯失一統天下的機會呢?這事還得從關羽大意失荊州說起。關羽敗走麥城以後,被孫權所殺,並搶回了關羽鎮守的荊州。這下子可把蜀國的劉備氣...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為什麼夷陵之戰前曹丕不聯蜀伐吳卻在戰後伐吳?
公元222年,劉備親自率軍和陸遜對峙於夷陵道。陸遜堅守不出,劉備找不到戰機,到了六七月,天氣炎熱,劉備就把軍隊結營岸邊的林木中乘涼,首尾據說連營七百里。陸遜找到機會,火燒連營,劉備大敗,一路向西...
曹丕剛當上皇帝,就被孫權騙慘了
曹丕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篡位稱帝,到公元226年病逝洛陽,不過7年時間。但他這段短暫的皇帝生涯,幾乎被兩件事情貫穿始終——被騙和復仇。孫 權 假 降公元221年八月,初當皇帝的喜悅...
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伐吳,是不是會伐吳成功?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
三國中孫權為什麼看起來是個配角,偏安一方,沒有統一三國心思
三國中,吳國可以說最沒有存在感了,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心思,選擇偏安一方,而曹操劉備兩個統治者都是以漢朝自居,為了恢復漢朝的統治而奮鬥一生。孫權沒有統一三國的心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
上天給了曹丕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其中尤以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等為傑出代表。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實力最為強大,吳蜀兩國團結在一次才是魏國的對手。畢竟魏國占據北方,而吳蜀兩國合起來才是南方。
關羽死後若是諸葛亮帶兵伐吳,定能蕩平江東一統三國!
劉備伐吳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
他是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名臣,竟這樣被曹操父子錯過了
公元221年,也就是黃初二年,劉備親征,進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他就是三名臣,毛...
夷陵之戰時,曹丕為什麼不出手?他是在顧慮什麼?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劉備要回荊州,三國又會重新取得另一種平衡,不會出現變數。劉備不可能滅掉吳國,如果一旦把吳國滅掉,那麼魏國勢必會攻擊,到時候獲利是魏國。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
夷陵之戰時曹丕為什麼不趁機進攻吳國或者蜀國?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 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