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夷陵大戰敗走之後,為何陸遜不引軍繼續追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經歷樊城大戰之後,蜀國戰將逐漸流失,劉備為關羽和張飛報仇舉全國之力攻打吳國,此時的孫權不得不向曹丕稱臣,防止劉備和曹丕兩面夾擊東吳,但在夷陵之地,陸遜火燒連營大破蜀軍,蜀軍傷亡慘重,劉備也倉皇逃往白帝城,在這種情況下陸遜完全有能力追殺劉備,可是他卻沒有這麼做,為何他不引軍繼續追殺劉備,解除掉孫權的心腹大患。



三國鼎立的局面中,魏國是最強的,孫劉都是聯盟抵抗曹魏的,因為借荊州的事鬧翻了,陸遜在夷陵大敗劉備,如果引軍追殺劉備,戰事勢必會陷入膠著狀態,這個時候最怕的就是背後有人偷襲,劉備攻吳,曹丕作壁上觀,坐山觀虎鬥,此時若孫權拿不出實力來應付曹丕,必將會讓曹丕趁虛而入,況且孫權假意向曹丕稱臣,又不肯送兒子到魏國為人質,曹丕也不會傻到相信孫權,若陸遜與劉備陷入持久戰,則勢必會導致曹丕從背後偷襲,到時候腹背受敵,吳國必將會陷入危機。



劉備兵敗時諸葛亮已經趕到白帝城,劉備還託孤於諸葛亮,大小事務統統由諸葛亮負責,陸遜此時的對手就是諸葛亮了,然而諸葛亮用兵如神,乘坐冷靜,是陸遜的勁敵,若再戰下去陸遜未必能得到好處,況且西川之地易守難攻,當年劉備入主西川也是因為劉璋昏庸無能,又有謀士內外策應,才能劉備有機可乘奪取了西川,後來鍾會帶兵伐蜀,也是相當的困難,若不是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山,蜀國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滅亡了,西川自古以來地勢就是如此,陸遜毫無把握可以滅掉諸葛亮,反而被諸葛亮所布的八陣圖所阻擋,寸步不得進。



再就是唇亡齒寒,孫劉只能聯盟才能求生存,不然都會被曹魏吃掉,曹操赤壁大戰失敗後,接受司馬懿的建議,回去休養生息,整頓軍備,厲兵秣馬,隨時都有可能對孫劉聯盟再次開戰,三足鼎立之勢不能被破壞,孫劉聯盟是一方亡則雙方亡,陸遜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孫權也知道,孫權一直都堅持聯劉抗曹,他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打擊一下劉備的囂張氣焰就好了,沒必要拼個你死我活,而且夷陵之戰剛剛結束,孫權立即派人與劉備簽訂了停戰協議,而後諸葛亮也派遣使者願與東吳重修舊好,把曹魏視為共同的敵人。



事實證明陸遜的決定是對的,曹丕不相信孫權會真正的臣服於自己,立馬就派兵攻打吳國了,但這個時候陸遜已經成功回防了,化解了這次危機,三國間的博弈也越來越白熱化,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大權,一直於東吳聯盟,並且一心恢復漢室,北伐曹魏,陸遜自呂蒙死後擔任東吳大都督,為東吳屢建奇功,但也因為功高震主,一直被孫權所猜忌,最後也是鬱鬱而終,一代名將下場也不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懸案:揭秘劉備伐吳失敗的真實原因

新春秋導讀:夷陵之戰,劉備軍團大敗而歸,劉備不久就死於白帝城。但是歷史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能事後諸葛亮,一言斥之錯誤。當年,孫劉聯合抗曹時,也沒有多少人看好,官渡之戰時曹操也是明顯處於劣勢,戰...

曹丕剛當上皇帝,就被孫權騙慘了

曹丕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篡位稱帝,到公元226年病逝洛陽,不過7年時間。但他這段短暫的皇帝生涯,幾乎被兩件事情貫穿始終——被騙和復仇。孫 權 假 降公元221年八月,初當皇帝的喜悅...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