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大家對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說比較了解了,對於裡面的人物更是十分的熟悉。

而劉備雖然有兩個極強的兄弟,但是在前期一直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好在最後請得諸葛亮出山,這次慢慢有了起色。

而赤壁一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三分天下的局勢就在這一戰後開始變得明朗了。

此戰之後,東吳繼續擴張,而劉備也沒有閒著,開始入川伐蜀,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劉備占領了蜀地之後,在法正等人的謀劃之下,又開始對漢中發動了進攻,不僅如此,還斬殺了曹魏大將夏侯淵。

一時間劉備的勢力也是擴張的極大,並自稱為漢中王。

曹操自然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劉備如此壯大,就親自帶兵前來討伐劉備。

只可惜雙方僵持了很久,最後因為糧草的原因,曹操被迫退兵。

而此時鎮守荊州的關羽顯然已經忘記了一開始諸葛亮對他的叮囑,不僅與孫權得到關係越來越僵,而且為了擴大戰果,發起襄樊之戰。

而曹操這邊也看出孫權和關羽的關係日益下降,於是就開始教唆孫權進攻蜀國。

公元222年,在曹魏的挑撥之下,東吳突襲荊州,並且斬殺了關羽。

這件事情讓劉備怎麼也忍不了,於是不顧眾人的反對,執意帶領著七十五萬大軍攻打東吳。

知道這件事情的曹丕估計高興壞了,這下子不僅可以坐山觀虎鬥,消耗他們兩家的實力,說不定自己還可以牟取不少的利益。

但是問題來了,在劉備夷陵慘敗的時候,按理此時的蜀國最為弱小,為什麼曹丕不趁機攻打蜀國,反而要進攻東吳,這有點奇怪啊。

仔細想想,其中的原因並不簡單。

第一,曹丕本就垂涎東吳,那時候的蜀國,不僅實力較弱,而且沒有東吳富庶。

如果曹丕可以滅掉東吳,那麼蜀國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而且經過此戰,蜀國實力消耗太大,如果魏國不插手,東吳的實力就會迅速的崛起,這是曹魏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曹丕進攻東吳,就算不滅掉東吳,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吳蜀兩家的實力。

第二,劉備帶領大軍進攻東吳,東吳也全力抵抗,雙方的主力都在吳蜀邊境一帶。

這個時候如果進攻蜀國,那麼很有可能蜀國會立馬和東吳和好,東吳肯定也是不願意看到唇亡齒寒的局面,所以到時候兩家兵力一和,魏國根本沒有任何的好處可以占。

第三,蜀國人才還在,當時劉備只帶了黃忠一人,諸葛亮、趙雲等一眾元老還在。

諸葛亮的威名可是不小的,在和曹魏多年的戰爭中,曹魏可沒少在諸葛亮手中吃虧,可以說曹魏是不太願意面對諸葛亮的,畢竟諸葛亮實在是太厲害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這個大家都知道,只是沒有想過和的並不是這三家中的一家,而是中途加入的司馬家,這恐怕是三家的創始人都沒有想到的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夷陵之戰後東吳為什麼不趁勢攻打蜀國?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著名三大戰役之一:夷陵之戰。當時劉備集結龐大的兵力準備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但是戰役卻是以劉備軍的慘敗收尾,這一仗可以說讓劉備損兵折將前期積累的優勢也損失殆盡,那麼東...

蜀國和魏國打仗的時候,吳國都在幹什麼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看似是一種三足鼎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局面,但實際上幾方之間必定是存在爭鬥的,一時的穩定並不代表永久,天下大勢總歸是要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們發現,好像經常就是魏國與...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獲勝,三國將會怎麼樣

三國時期,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出兵攻打東吳,被陸遜打敗,身死白帝城,那麼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沒有被陸遜打敗,那麼會發生什麼呢?劉備攻打孫吳是傾國之兵,所以失敗後,也把蜀國的家底基本丟光了,留給...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