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戰敗,曹丕卻攻打吳國,有以下不可告人目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曹丕字子桓,曹魏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操與卞夫人嫡長子,曹丕自幼博學多識,文武雙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受禪讓稱帝,結束了四百年大漢的統治,建立曹魏政權。
次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復仇,舉全國之兵七十三萬伐吳,蜀軍聲勢浩大,屢戰屢勝,222年二月,蜀軍已深入吳境兩三百公里。
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攻猇亭。
建立大本營。
東吳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急忙向曹丕稱臣。
曹丕自始至終坐山觀虎鬥,未曾發兵救援東吳,更沒有進攻蜀漢的意思。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劉備被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一敗塗地,曹魏居然在樊城大肆屯兵,意欲攻取荊州,曹丕為何進攻戰勝國東吳,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荊州是戰略要地,曹丕攻打東吳意在荊州。
荊州是天府之國,物產富饒,人丁興旺,足可以養兵百萬。
荊州又處於交通要道,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而東吳與劉備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主戰場正是荊州,此時荊州剛經歷過戰火,東吳剛從劉備手裡收歸荊州,立足未穩,再加上劉備伐吳時,孫權曾承諾歸還荊州,送還兇手范疆、張達,以求劉備的原諒。
劉備新敗,荊州是誰的更是說不清楚,曹丕正是想在荊州易主,模稜兩可的時候,一舉拿下,這樣便可以名正言順。
曹丕得到荊州,西可以攻取益州,東可以進攻東吳,這樣曹丕就可以坐擁四分之三天下。
其次蜀漢有諸葛亮鎮守,曹丕冒然進攻蜀漢只會徒勞無功。
益州山川縱橫,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想要攻取蜀漢,必然進攻漢中,而這之間又有秦嶺阻隔,因此絕非易事。
曹丕在劉禪繼位時,曾讓五路大軍共計八十五萬攻蜀,也是徒勞,分別是西涼鐵騎沙摩柯起兵十萬,進攻祁山方向,名將張郃起兵二十五萬進攻漢中,南蠻孟獲起兵十萬進攻成都方向,讓盟友孫權起兵二十萬自荊州方向進攻蜀漢。
大將軍曹真起兵二十萬進攻祁山方向。
然而卻被諸葛亮輕易化解,魏軍不戰自退。
由此可見,有諸葛亮在,再加上趙雲、馬超、魏延等當世名將全部都在蜀漢,曹魏攻打蜀漢沒有可能占到便宜。
再次吳蜀軍隊都基本在荊州,魏攻吳蜀必然不會全力相救,而魏攻蜀,吳國必然與蜀國再次聯手。
吳蜀剛剛經歷一場大戰,而原因是東吳偷襲荊州,背信棄義,並且斬殺了關羽。
東吳是對不起吳蜀聯盟的,然而吳蜀雖然破解,只是劉備痛恨東吳。
孫權仍然盼望吳蜀聯盟能夠恢復,共同抗擊曹魏,這一點從孫權割地賠罪,願意歸還荊州給劉備就可以看出來,因此如果曹丕攻打蜀國,劉備已經敗亡,諸葛亮必然遣使與東吳再結聯盟,這必然讓吳蜀更加團結的聯合在一起,因為孫權很明白,一但蜀國滅亡,東吳也不會存在很長時間而事實上曹丕沒有攻取的情況下,諸葛亮還是和東吳恢復了聯盟關係。
最後蜀國人窮物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蜀國雖然面積不大,但險要關隘很多,易守難攻,曹魏勞師動眾,幾次都沒有好的結局。
就連曹操也沒能收服漢中失地,攻取蜀漢要比攻取東吳難得多,在加上蜀國物產不足,土地貧瘠,人口也不多,攻取蜀漢遠遠沒有東吳價值大,因此曹丕將進攻的重點對準了東吳。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伐吳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夷陵之戰後,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進攻東吳?原因不簡單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大家對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說比較了解了,對於裡面的人物更是十分的熟悉。而劉備雖然有兩個極強的兄弟,但是在前期一直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好在最後請得諸葛亮出山,這次慢慢有了起色...
諸葛亮舉全國之力北伐,目的何在?克復中原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從公元228年春到234年秋,諸葛亮先後五次對曹魏用兵,開展北伐大業,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六出祁山"。可是當我們看到《三國志》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則有些許出入,書中記載諸葛亮真正從祁山出兵的北伐僅...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改奪荊州,歷史會被改寫嗎?
歷史上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期,對曹魏發動了六次戰爭,可是出祁山次數只有兩次,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連山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蜀道之難還是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後代很多歷史學者,都評價諸葛亮...
關羽該不該死,孫權該殺他嗎?探秘孫權殺關羽的幾個重要理由
三國爭霸中,強國最想看到的就是兩弱相爭,坐收漁翁之利。偏偏吳蜀在那個時機掐起來,白白葬送掉赤壁之戰後,能大幅度弱化北方最強勢力影響的最後一個機會。後期,諸葛亮從祁山那個方向北伐,東吳也有策應過打...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三國時孫權成功奪取荊州後,為何一定要斬殺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于禁的七軍,並且斬龐德,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突然孫權派呂蒙和陸遜分兵襲取荊州,最終荊州落到了東吳手中,而更為可悲的是,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孫權部下斬殺。大家...
諸葛亮為啥沒統一天下?
諸葛亮為啥沒統一天下?文 邵旭峰三國中,蜀國有德懷天下的劉備、有通天地人三才的諸葛亮輔國、有五虎上將衝鋒陷陣,但卻最先滅亡,原因何在?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蜀國作為進攻型的國家,卻按照防禦型的...
他一生忠勇仁義,為劉備赴湯蹈火,卻最終成了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中一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而同時對於熟讀三國歷史的人們來說,也有這樣的議論,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對於人們的種種猜疑,從來都不絕於耳。
武聖隕落,蜀漢敗亡,皆源於《隆中對》錯誤的戰略方針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想必廣為人知。劉備借荊州不還,自有其緣由,荊州之餘蜀漢是重要的戰略根據地,是將來爭霸天下不可缺少的位置,更是吳蜀聯盟時候壓制、威脅東吳,從而取得聯盟主導地位的有力棋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