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滅吳,為何魏國不趁機偷襲,其實其中還是有原因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中,劉備為了對付東吳發動了熟悉的滅國之戰但是對於這樣好的機會,大家心中有沒有意思的懷疑,為什麼在那時候操魏國不來進攻蜀國呢?
這其中到底是出現了哪方面的問題呢?
魏國計劃是要和蜀夾擊滅了吳國的,可這個時候偏偏孫權向魏稱臣。
魏國臣下諫言魏文帝曹丕說,東吳孫權是假稱臣,可魏文帝還偏偏就接受了孫權,還封了孫權為王,當劉備發起夷陵之戰時,曹丕來了個坐山觀虎鬥,那為啥曹魏不在劉備伐吳時攻打蜀國了,這裡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曹丕剛廢了漢獻帝,根基不穩,那時人心大多向漢,曹魏是新的政權,人心不穩,之前就有河西胡羌叛亂,曹丕施行崇尚道德教化政策,這個是主要因素。
二,就是劉備伐吳,蜀中有諸葛亮、魏延坐鎮留下了防守部隊。
所以蜀國攻吳,魏就沒有出兵伐蜀。
還有我們可以從魏國內部考慮,第一曹丕剛剛繼位,做的第一件事代漢自立,又發配了曹植,自己的地位尚不穩固,第二這時北方才是曹魏防守的重心。
其次蜀國雖然大舉進攻吳國,但魏延坐鎮漢中留有大批有生力量防守,且占據有利地形,魏國這時勞師遠征,前方無險可據,後方供給困難。
直到後期司馬氏當政在這個地方,設寨,屯田,治兵,才有了對蜀國進攻的橋頭堡。
再次曹魏集團本來就占據荊州一部,有進攻的發起點,又有皖城等地做後方供給給養。
且吳國還得分兵防守蜀國,這時候進攻吳國可謂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最後可能就是曹丕的個人能力了,並非政治強人,守成之君而已,並無曹操的能力。
雖然這樣,魏國進攻吳國不過是想分一杯羹,並不是配合蜀國對吳國的滅國之戰。
魏國的國策是擠壓對手的生存空間,積蓄力量。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曹魏最被低估的奇才,曾獻計滅蜀、滅吳,比郭嘉都牛!
在三國迷中,總有一批人吹捧郭嘉,說他是曹魏第一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但是,曹魏手下還有一個人遠比郭嘉強得多。這個人就是劉曄(音葉)。劉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人,這一點恐怕比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要靠...
他是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名臣,竟這樣被曹操父子錯過了
公元221年,也就是黃初二年,劉備親征,進攻東吳,發動夷陵之戰。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他就是三名臣,毛...
曹丕剛當上皇帝,就被孫權騙慘了
曹丕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篡位稱帝,到公元226年病逝洛陽,不過7年時間。但他這段短暫的皇帝生涯,幾乎被兩件事情貫穿始終——被騙和復仇。孫 權 假 降公元221年八月,初當皇帝的喜悅...
曹丕本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只因為做錯了一件事
在中國古代上,能稱上千古一帝的莫不是雄才大略之人,基本要求就是首要統一全國,其次開疆裂土,結束亂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要有大的創新。那麼東漢末年的三國亂世紛爭中,最有可能成為千古一帝的人物是...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