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曄獻計讓曹丕趁機攻東吳! 文帝為何不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夷陵之戰時,是滅吳的千載良機! 蜀國(劉備)取荊州~~魏國順長江而下,攻取江東六郡!孫權不善領兵,而吳國精銳多在荊州抵抗劉備;如果這時曹魏順襄樊長江上流而下~~直取江東建業!陸遜雖有才華,但縱有三頭六臂, 也難兩面都顧全, 若依劉曄之計,東吳定然滅國!! 退一萬步說,陸遜只能放棄 ,剛剛好不容易得到手的荊州~收縮兵力,退守江東,依託長江天塹 拚死防禦!

可是,為啥曹丕就是不聽呢? 難道就是因為孫權的一個假稱臣?難道聰明的曹丕難道看不懂這是假的? 曹丕就算看不懂,難道魏國曹操留下來的那些老臣也看不懂? 還是說曹丕覺得孫權稱臣這個虛名比實際的江東國土真要重要? 很顯然曹丕並不是不懂~~那為什麼都等夷陵之戰都打完了,劉備都敗退回西川了! 這時候東吳是得勝的生力軍,士氣高漲,就很難圖之了! 為啥這時候曹丕才想到去動東吳? 你就早幹嘛去了?

如果陸遜不棄荊州撤軍~~江東必被曹丕所得! 就孫權那個帶兵能力擺在,就憑他如果親自帶兵的話 絕B擋不住魏國大軍,(就算小霸王孫策在世都兩說!——)更何況當時江南已經沒多少剩餘兵力了!

經過小編考察,有諸多說法:

第一,東吳稱臣,第二,王朗好像勸曹丕坐收漁翁之利第三,夷陵陸遜只有5w,說明揚州可能還有5w以上,靠長江防禦曹丕很難打。

如果魏國真的去打東吳,東吳勢必分荊州給劉備,劉備得荊州後也會退兵,因為他也不想孫劉聯盟徹底斷裂,若劉備再得荊州,憑劉備集團的作戰能力,洛陽就非常危險,所以按兵不動才是正確的。

此時攻吳 孫權肯定是放棄荊州全面防守揚州 荊州落入蜀國 魏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看的。


魏文帝要想坐穩皇位,不僅推出九品中正制來換取世族的支持,而且借東征之名奪了臧霸青徐兵權。

但是他不是僅僅滿足於內部的暫時穩定,敵將來降,對於一個剛即位的皇帝面臨著局勢不穩的情況下,是對自己正統的最好證明。

那麼孫權上表稱臣,正中曹丕下懷。

南征孫權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內部再來個「青州兵擅鳴鼓而去」或者「魏諷謀反案」怎麼辦?當務之急還是穩固內部統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懸案:揭秘劉備伐吳失敗的真實原因

新春秋導讀:夷陵之戰,劉備軍團大敗而歸,劉備不久就死於白帝城。但是歷史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能事後諸葛亮,一言斥之錯誤。當年,孫劉聯合抗曹時,也沒有多少人看好,官渡之戰時曹操也是明顯處於劣勢,戰...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

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公...

孫權殺掉關羽的後果嚴重到甚至有可能亡國

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所擒。志得意滿的孫權決定殺害關羽,與劉備徹底決裂,雖然這樣做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孫權笑到了最後。然而不得不說這個選擇有可能成為導致吳國亡國的錯誤選擇。

曹丕為何在夷陵之戰伐吳不伐蜀

坐山觀虎鬥,錯失伐吳機遇襄陽之戰,關公敗走麥城,四面楚歌,急迫下,往西川突圍,不果,被擒,不屈,以身殉國。劉備張飛聽聞關羽死訊,茶飯不思,張飛急於報仇,身死小人之手,劉備傾半個國家的精銳,東向伐...

曹丕剛當上皇帝,就被孫權騙慘了

曹丕當皇帝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篡位稱帝,到公元226年病逝洛陽,不過7年時間。但他這段短暫的皇帝生涯,幾乎被兩件事情貫穿始終——被騙和復仇。孫 權 假 降公元221年八月,初當皇帝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