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伐吳,只因諸葛亮沒明白他的真實意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伐吳,在演義中被稱為是為兄弟復仇,不惜傾國之力,最後搭上了性命也要做的一種壯舉。

其實,這是劉備謀劃近兩年的策略,只是結局很慘。

為什麼這樣說,且看看劉備伐吳時都發生了哪些事情。

219年,即建安二十四年,7月關羽失荊州,12月被殺。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即位,10月逼迫漢獻帝禪位,孫權向曹丕稱臣。

221年,劉備稱帝,7月伐吳。

這個時間線很有意思。

在曹操去世,曹魏進入政權更迭之時,正是國內局勢風起雲湧之時。

此時東征正是時候。

劉備

孫權這個人有時做人很和善,將妹子嫁給了劉備,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後來將荊州搶了回來,又怕劉備打擊報復,國內的大將呂蒙也去世了,所以又向劉備求和,又向曹魏稱臣。

可以說玩了一手的無間道。

但是呢,劉備覺得自己是漢室宗親,漢獻帝沒了,大漢也沒了,而能代表大漢的只有他了。

所以,東征孫吳也是恢復漢室的一大壯舉。

他的這壯舉下面,依然是想奪回荊州。

畢竟再不出兵就晚了,等曹魏順利度過接班人的問題,等孫權國內軍事再穩定之時,一切就都晚了。

劉備不敢北伐,劉備一直都怕曹操。

雖然曹操剛去世,但他手下仍然精兵強將,打不過。

所以他要借著關羽被殺的由頭伐吳,當然,我們不排除他為關羽復仇的心情,但是只為關羽復仇達不到他傾國之力來伐吳。

孫權

劉備為什麼非要伐吳。

因為他知道,荊州對他的重要性。

所以,都說劉備憨厚,借別人的東西都要還,可為什麼就是不還荊州?

因為,荊州對於東吳和西蜀來說,那是相當的重要。

必須拿下。

所以,這時劉備假託為關羽復仇,東征孫吳。

這時就要看諸葛亮的態度了。

諸葛亮是比較反對伐吳的,因為在他的策略中聯吳是基本策,雖然在《隆中對》中他也說了取益州荊州三分天下,但他明確的知道厲害關係,時代在發展有些能拿到盡力拿,有些就要有取捨。

但劉備呢?嘴上說為弟復仇,但實際上想得到諸葛亮的支持。

諸葛亮並不是很支持,當然,現在也有人說這是劉備和諸葛亮早就達成的默契,說早在隆中對時就定下的基本國策。

諸葛亮

以史為劍不這樣認為,應該就是諸葛亮不同意伐吳。

而且,諸葛亮的哥哥在東吳,本來諸葛亮極力修好的和東吳的關係,被關羽和劉備損失殆盡。

結果弄個背腹受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劉備本來就不...

三國中最能忍的六個人,你知道有誰嗎?

東漢末年的三國:曹魏、蜀漢、孫吳,戰火紛飛,英豪迭起,無數英雄叱吒風雲,文有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賈詡等等,武有呂布、關羽、趙雲、典韋等。而這些值得我們稱讚的英雄,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多都靠著...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唯一支持劉備伐吳的人為何死得這麼慘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作為漢室後裔、並位居漢中王的劉備自然不能無動於衷。首先,劉備通告天下,為漢獻帝發喪(此時謠傳漢獻帝已遇害)。之後,在益州群臣的勸進下,於公元二二一年四月即帝位於成都,仍以...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