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伐吳,只因諸葛亮沒明白他的真實意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伐吳,在演義中被稱為是為兄弟復仇,不惜傾國之力,最後搭上了性命也要做的一種壯舉。
其實,這是劉備謀劃近兩年的策略,只是結局很慘。
為什麼這樣說,且看看劉備伐吳時都發生了哪些事情。
219年,即建安二十四年,7月關羽失荊州,12月被殺。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即位,10月逼迫漢獻帝禪位,孫權向曹丕稱臣。
221年,劉備稱帝,7月伐吳。
這個時間線很有意思。
在曹操去世,曹魏進入政權更迭之時,正是國內局勢風起雲湧之時。
此時東征正是時候。
孫權這個人有時做人很和善,將妹子嫁給了劉備,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後來將荊州搶了回來,又怕劉備打擊報復,國內的大將呂蒙也去世了,所以又向劉備求和,又向曹魏稱臣。
可以說玩了一手的無間道。
但是呢,劉備覺得自己是漢室宗親,漢獻帝沒了,大漢也沒了,而能代表大漢的只有他了。
所以,東征孫吳也是恢復漢室的一大壯舉。
他的這壯舉下面,依然是想奪回荊州。
畢竟再不出兵就晚了,等曹魏順利度過接班人的問題,等孫權國內軍事再穩定之時,一切就都晚了。
劉備不敢北伐,劉備一直都怕曹操。
雖然曹操剛去世,但他手下仍然精兵強將,打不過。
所以他要借著關羽被殺的由頭伐吳,當然,我們不排除他為關羽復仇的心情,但是只為關羽復仇達不到他傾國之力來伐吳。
劉備為什麼非要伐吳。
因為他知道,荊州對他的重要性。
所以,都說劉備憨厚,借別人的東西都要還,可為什麼就是不還荊州?
因為,荊州對於東吳和西蜀來說,那是相當的重要。
必須拿下。
所以,這時劉備假託為關羽復仇,東征孫吳。
這時就要看諸葛亮的態度了。
諸葛亮是比較反對伐吳的,因為在他的策略中聯吳是基本策,雖然在《隆中對》中他也說了取益州荊州三分天下,但他明確的知道厲害關係,時代在發展有些能拿到盡力拿,有些就要有取捨。
但劉備呢?嘴上說為弟復仇,但實際上想得到諸葛亮的支持。
諸葛亮並不是很支持,當然,現在也有人說這是劉備和諸葛亮早就達成的默契,說早在隆中對時就定下的基本國策。
以史為劍不這樣認為,應該就是諸葛亮不同意伐吳。
而且,諸葛亮的哥哥在東吳,本來諸葛亮極力修好的和東吳的關係,被關羽和劉備損失殆盡。
結果弄個背腹受敵。
戰亂三國,人太多傻傻分不清?讓這些圖來拯救你!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到了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篡漢建立魏國。接著,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建立蜀國和東吳。自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國相互攻伐,戰火紛飛,湧現出許多英雄豪...
三國中這六個人太能忍了,或成就一方霸主,或一生平安,佩服
記得一位先哲說過,無論怎樣學習,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時學得迅速、深刻、持久。屈辱使人學會思考,體驗到順境中無法體會到的東西;它使人更深入地去接觸實際,去了解社會,促使人的思想得以升華,並由此開闢出...
三國悲劇:同年生同年逝 大漢丞相一生未曾見過最想見的大漢天子
看三國史料而不是《三國演義》,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現象:劉備稱帝前跟不打孫權專打曹操,而諸葛亮掌權後死磕曹魏。認真研讀史料我們會發現,劉備決定打孫權是在關羽被害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劉備本來就不...
劉備稱帝後東征孫權大敗,諸葛亮早已料到卻為何不阻止?
劉備稱帝後東征孫權大敗,諸葛亮早已料到卻為何不阻止? 劉備是正宗的漢室後裔,而這也是諸葛亮追隨他安邦定國的原因,所以,在劉備以及諸葛亮的心目中,曹操囚禁漢獻帝,以他的名聲來發號施令,是繼董卓之後...
趙雲到底為什麼阻止劉備伐吳?絕非怕打敗仗!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因為憎恨東吳奪走荊州,殺死關羽,準備討伐東吳。而大將趙雲則堅決勸阻劉備。作為跟隨劉備數十年的元老,趙云為何一心和領導唱反調?
三國中最能忍的六個人,你知道有誰嗎?
東漢末年的三國:曹魏、蜀漢、孫吳,戰火紛飛,英豪迭起,無數英雄叱吒風雲,文有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賈詡等等,武有呂布、關羽、趙雲、典韋等。而這些值得我們稱讚的英雄,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多都靠著...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夷陵之戰發動的前因後果,劉備是有預謀的,夢三國陸遜力克劉備
在那個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江東可謂人傑地靈,藏龍臥虎。中原板蕩,江南的少年英雄橫空出世,天下離亂,東南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前有孫策後有周郎,又要「坐斷東南」的孫權,更有後起之秀陸遜,三分天下,孫...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三國時孫權為何最晚稱帝,甚至要在曹丕和劉備都死了之後才稱帝
眾所周知三國里最先稱帝的是曹丕,魏王曹操雖奮鬥一生,卻到死那天也沒有稱帝,在曹操死後,曹丕不得不稱帝了,因為曹丕的能力沒有曹操強,長此以往的話怕群臣不服,引發事端,所以曹丕要靠稱帝來提升自己的...
細思恐極,大家很熟悉的它竟然是自秦一統後第一個分裂政權
曹丕在公元220年篡取了大漢神器,立國號為魏。並且對外宣稱盤踞西南益州一帶的劉備政權為偽政權,以此宣揚自己的合法性。曹丕篡漢後,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成都登基稱帝,國號為漢,自命為大漢正朔,目標...
唯一支持劉備伐吳的人為何死得這麼慘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作為漢室後裔、並位居漢中王的劉備自然不能無動於衷。首先,劉備通告天下,為漢獻帝發喪(此時謠傳漢獻帝已遇害)。之後,在益州群臣的勸進下,於公元二二一年四月即帝位於成都,仍以...
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吳,為何當時曹魏不偷襲蜀漢?
關羽在公元219年,遭呂蒙和陸遜偷襲,敗走麥城,被斬於臨沮,可謂是英雄末路,令人肝腸寸斷。而作為關羽義兄的劉備聽到此消息,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劉備聽到關羽被殺昏厥過去,然後痛哭流涕,誓要奪回荊州...
孔明雖得其主,為何不得其時,毛主席是這樣評價其一個因素的
三國鼎立之時,北方曹魏勢大,但三家對比國力差距並不懸殊,真正決定三家走向的是人才的實力。曹魏有曹真、司馬懿,東吳呂蒙、陸遜,蜀漢則有諸葛亮,但是最後統一的中國的卻是幾十年後的西晉,諸葛亮並沒有完...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