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不僅僅是「讀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段時間,我花了很多精力在一篇論文上,想要讓論文儘可能地完善,就勢必要查閱很多資料,而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高效閱讀。

一本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資源管理》就有693頁,1036000字,即使是簡單地從頭翻到尾也要一個多小時,更不用說還要查找其他的書籍資料、各類期刊雜誌。

為了能在短時間內看完相關的資料文獻,我看書更多地追求速度。

然而寫完論文以後,我再去看書,卻發現即使是我之前看過一遍了,對於這本書的內容還是沒有什麼印象。

讀一本書要花費很長時間,如果讀完一本書就只是做到了「讀過」,就是在浪費時間。

《實用型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提出「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通過運用閱讀技巧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大岩俊之是一名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

他曾一年讀300本書,在經歷了閱讀的彎路之後,總結出了很多實用型閱讀技巧,並致力於開發誰都能掌握的、並且絕不會遭遇瓶頸的讀書法「緩速讀書」。

普通人也能高效讀書,只要掌握了適合自己的讀書法。

一、確定閱讀目的

毫無疑問,我們每天都在閱讀,閒暇時間拿出手機刷刷微博,看看新聞,在幾分鐘的時間裡我們就接收到了很多信息,如果是為了打發時間,那麼閱讀的材料就品類繁多了,通過手機我們能夠閱讀電子雜誌,看小說等等,不用考慮時間的問題。

可如果是為了有所成長,這樣的閱讀方式就不行了。

更何況,在成人的世界,閱讀多少帶有功利性,無論是為了寫論文,考試還是學習技能,當你主動拿起一本書,總是會先有一個想法,驅使你開始閱讀,這就是你的讀書目的。

因此,拿到一本書後,首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是為了查閱某個知識點,還是為了讓自己在新的領域初步探索。

明確了讀書目的,整個閱讀過程的效率就有了一個提升。

曾經的語文老師總是會說帶著問題去閱讀,這句話當時覺得沒什麼,現在卻發現,這是閱讀的基本功,讀一本書連為什麼讀這本書都不知道,那麼拿起這本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二、找出重要的20%

在以往的慣性思維里,一本書是要從頭讀到尾的,這樣的下意識行為讓我們對很多書籍望而卻步,除非必要,否則完全不想去碰那些一眼望去就需要大量時間閱讀的書籍。

大岩俊之指出,在書籍的閱讀過程中也遵循「二八法則」,即一本書重要的內容只占20%,80%的內容是可以捨棄的。


每個人讀書的目的不一樣,相對應的重要內容也會有所變化,把精力集中在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部分,會大大節省時間精力。

一本《人力資源管理》有十八個章節,而我寫論文需要了解的是其中的三個章節,這三個章節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只有56頁,相對於整本書693頁的大體量,56頁顯得非常容易。

只吸取書中對自己而言最有價值的部分並加以實踐應用,遠比抱著必須掌握整本書的決心而死磕一本書來的更有效率。

三、用「輸出」來加強記憶。

從小學到到高中,我們記住一本書的方法就是不斷的重複背誦,記住一個字的方式就是重複抄寫,所以,即使是畢業多年,我們仍然能夠回想起小學課本上的詩句,英語文章中的單詞。

然而,繁多的事務占據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我們不可能像以前一樣背誦抄寫,摘抄也只能偶爾為之。

但是,顯而易見的,只有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才能有更深的記憶。

「輸入」之後沒有「輸出」,對我們而言也就是「讀過之後就戛然而止」,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讀過的書也就拋之腦後了,想要記住書中內容有很多種方法。

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風靡全球之後,很多人都選擇用一張思維導圖來解決問題,除了手繪思維導圖,用手機下載一個思維導圖的APP方便隨時編輯也成為一部分人的常態。

在列出一張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我們把知識進行了整合,思考,一張思維導圖就是我們回溯接收到的信息的過程。

想要加深對書籍的記憶也可以通過列思維導圖來完成。

準備一本筆記本或者使用一個思維導圖APP,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合上書列出這本書的思維導圖,通過提煉書中的要點來加深記憶。


除了列思維導圖,在讀書的過程中寫讀書筆記也是一種好方法,看到作者的某段文字,把心裡一閃而過的想法記錄在便利貼或者書上,回頭再看之前記在一邊的筆記又會有新的收穫。

四、通過實踐來實現自我成長

功利性閱讀的目的就是完成自我成長,而讀完之後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掌握學到的知識。

看完一本《實用型閱讀指南》我們可以知道如何利用序言目錄來掌握一本書的概要,通過做筆記來對整本書進行再加工,讓它變成「自己的書」,通過對書中內容的有的放矢,來提高閱讀效率。

讀完《非暴力溝通》我們會明白溝通的四個要素,以及如何運用溝通的四個要素來完成一場融洽的溝通,那麼在讀完這本書後,下一次的溝通就要有意識地運用溝通技巧來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時間長了,我們與周圍人的溝通氛圍也會發生轉變。

學完《Excel數據處理與分析》我們至少對函數公式的運用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數據處理上比之前更有效率。

每一本書的出版都不是毫無意義的,都有相應的價值,只有把學到的用起來,這些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出自宋真宗《勵學篇》的詩句很多人都知道,在小時候總是有對讀書的憧憬,但是讀了這麼多書卻沒有被吸收,讀書也就變成了雞肋一樣的存在。

「讀書有用」與「讀書無用」的爭論至今沒有截止,真的是讀書無用嗎?還是你只是「讀過」,沒有把書中的知識用起來呢?拿起一本書,只是開始,最後這本書的作用還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它,希望你每讀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書|怎樣有效緩解知識焦慮

在信息傳播如此發達的時代,公眾號、問答網站、知識付費平台應運而生,這些平台在繁冗複雜的眾多信息中為我們篩選出了更具有價值的內容,同時也拓寬了很多人的知識領域;但過多的知識領域突然全部呈現在眼前時...

不能轉化為能力的讀書,都是紙上談兵。

在《窮查理寶典》中,芒格講過一個關於馬克斯·普朗克的故事。普朗克得了諾貝爾獎後,要在德國各地進行演講,每次講得內容都差不多,是關於新的量子物理論,時間長了,連他的司機都記得講座內容。有次司機說,...

破除「讀書無用」困局,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書真的有用麼?這是困擾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記得剛上大學時,關注各種名人訪談,印象特別深刻地就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說,他大學的時候讀過800本書,而且還把讀書200本作為新東方的錄用條件之一。...

如何達到一年閱讀300本書?

最近讀《高效能閱讀》,其中提到了快速閱讀的竅門,先閱讀目錄,找到你認為重要的章節,標記下來,接著跳讀,在你認為重要的章節處仔細閱讀。並且要帶著問題閱讀,在看目錄的時候假設你是作者,想像你會怎麼寫...

怎樣有效讀書

有天半夜看書,讀到關於戰勝拖延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每個人其實都是最優秀的自覺經濟家,當我們說畏難的時候,我們畏的其實不是困難本身,而是困難背後所暗含的時間成本。 這句話我特別有感...

一本書讀完就忘?你需要這本閱讀指南

俞敏洪在大學裡讀了800本書,他說他在新東方面試時提的問題不多,第一個就是「你大學讀了多少本書」。他心目中的最低標準是200本,如果面試者只讀了幾十本書是肯定不會要的。很多人都建議你多讀些書,可...

我們如何才能不辜負人生中最寶貴的十年?

生活在這個時代,「焦慮」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成為了常態。我們會因朋友圈刷屏的關於某某同齡人融資百萬的文章而不安,會因為身邊的同事升職加薪而羨慕,更會因自己「原地踏步」的窘境而手足無措。我們也深知學...

提高自身能力,只用三步

看完《西遊記》,我們都特別羨慕孫悟空能擁有72變的能力,如果現在有一本書告訴你:看完之後,照著做就可以為你增加一種學習的能力。通過這種能力,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技能,你會不會心動?沒錯,這本書就...

如何一年閱讀3000本書

很多時候,讀過的書一轉眼就忘記了,總覺得有些精闢的文字在哪裡見到過,但著實想不起來,然後還在用三毛的這句「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這句話說的是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經過實踐才能了解事物的內在本...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兩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了上百本書,但對大多數書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我的生活也並沒有太多的改變,經常有一種無奈: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岩俊之曾...

get新技能:如何用一張圖記住一本書

什麼?用一張圖記住一本書,你是不是在講故事,你說的是不是用一張圖記住一本書的書名?——不是,我說的就是用一張圖記住一本書,當然這也不是我說的,這是《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說的。大岩俊之是...

超實用的讀書方法

俄國劇作家詩人克尼雅日寧曾說過讀書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而懂得書上所沒有的東西。但現實中往往大部分都屬於第一種,所以經常聽到朋友抱怨「讀了很多書也沒用,關鍵...

終於找到有效讀書的好方法

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幾乎每個人在讀書上面耗費的時間都挺多,有些人一本書讀完甚至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少年時期,有時間去慢慢研究書中精髓的話,那麼成年以後,在工作、人際交往中如果還要花費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