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三顧茅廬」的故事,有人認為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自己找到劉備來施展才華的,說沒有劉備「三顧茅廬」事實,可是我讀了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他自己就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我認為「三顧茅廬」是真有其事的。

但是以三國志來看,其實現在大多數展現在我們了解的歷史都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編制的。

三國演義最大的主角便是劉備集團,劉備和諸葛亮都是三國里的重頭戲,因此二人的第一次相遇,羅貫中不惜濃墨重彩,把劉備與諸葛亮的第一次相見寫的栩栩如生,名字就叫《三顧茅廬》,意思是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才得到諸葛亮這位大賢。

既表明了劉備的禮賢下士思賢如渴,也表明諸葛亮在隆中高臥為的是等待時機,以待明主。

似乎三顧茅廬是真的,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的句子。

可惜歷史上似乎沒有三顧茅廬這件事。

在《三國志》里,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

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三顧茅廬。

羅貫中傳神地演義「三顧茅廬」,他是為了用劉備的禮賢下士,烘托出了一個近似神仙般的人物諸葛亮.

千百年來,「三顧茅廬」成為求賢若渴,尊重人才的代名詞.然而,魏人魚豢所著《魏略》認為,諸葛亮歸附劉備乃是「亮詣備」的結果. 當時,劉備依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於樊城.劉表懦弱無能,不曉軍事,曹操雄心勃勃,欲統一全國.諸葛亮預見曹操會攻擊荊州,便北行見備,陳述方針大計.劉備初見諸葛亮,以其年少,態度冷淡.不料,諸葛亮分析時局,提出「游戶自實以益兵眾」的對策,且頭頭是道,深合劉備之意.劉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西晉司馬彪《九州春秋》也有相同記載. 由此,人們對「三顧茅廬」說產生了懷疑: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才是個27歲的青年,已有一定實力的「皇叔」劉備,豈肯如此屈尊?諸葛亮既然有鴻鵠之志,何必對劉備的前「兩顧」避而不見?

我也以為三顧茅廬其實並不是真的:

其一,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徐庶大敗了曹仁李典的隊伍,曹操已經知道劉備不是等閒人物,此時徐庶業已北上,不如趁勢一股而下拿下新野,何必要等到劉備請出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按照三國演義的觀點,是大半年,戰場上瞬息萬變,這期間什麼事情不能發生,難道曹操故意想讓劉備做大。

其二,按照三國志的的觀點,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不過是彈丸之地,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當時荊州危在旦夕,諸葛亮與曹操又有世仇,他總認為自己叔父諸葛玄死於曹操之手,所謂「二桃殺三士」。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那是必須的,何必非要等劉備三顧自己,沒有那個必要啊。

長期以來,由於三國故事有濃厚的傳奇色彩,也由於劉備求賢若渴、謙遜待人的風度,更符合社會心理,因此「三顧茅廬」說壓倒「亮詣備」說而廣為流傳.如此看來,三顧茅廬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謊言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出師表》揭劉備三顧草廬背後真相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洋洋洒洒地花了六,七千字來描寫劉玄德三顧茅廬的精彩片段(見《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三十八回)。其真實性直讓600多年來的老少婦孺們讀的如痴如醉,並信以為真。但老羅畢竟是元朝...

談一談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歷來被人所讚揚。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朝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

趁著鬼節,這事要找劉備、諸葛亮問清楚

「三顧茅廬」,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得惟妙惟肖,劉備禮賢下士,真心誠意的精神令人深感敬佩。諸葛亮的人生也從此有了轉機,跟隨明君成就了一番事業。但是這段家喻戶曉的歷史卻一直備受爭議,各類史書的記載...

揭秘:諸葛亮出師表寫劉備三顧草廬的真相

看過不少書籍,老一直談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成就三國鼎立的大業。這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幾乎婦孺皆知,在民間也廣為散播。但是否是真有這麼一回事呢?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洋洋洒洒地花了六,七千...

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和劉備就認識嗎?

長久以來,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才終於請出臥龍諸葛孔明的故事流傳甚廣,以至於很多人潛意識裡都認為,在這件事情之前,劉備和諸葛亮是完全沒有見過面,根本不認識的。只是,卻也一直存在另一種說法,就是在這件...

三國最大謊言 諸葛亮出山並非劉備三顧茅廬

三國故事裡,諸葛亮和劉備的佳話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三顧茅廬,劉備為了招攬人才,不惜前後三次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如此往復三次才得以成功,可見其求賢愛才之心,不過歷史上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三顧茅廬真相推敲 孔明先是毛遂自薦?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及外交家,歷代備受讚揚推崇。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代也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到了元末明初的名著《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