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三顧茅廬的真實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

歷來被人所讚揚。

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朝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

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

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成為一代傳奇。

但是《三國演義》中許多和諸葛亮有關的故事並未找到史實,後世對三國里的一些記事也產生了疑問。

比如,劉備真的曾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嗎?

對劉備三顧茅廬最初的記載是蜀漢建新五年,諸葛亮出師北伐前寫的《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諸葛亮傳》也曾提到這件事:「凡三往,乃見。

」此外,《隆中對》更是詳細介紹了這一事件的經過。

如果僅看這些,劉備似乎真的三顧草廬了,然而又有大量史料顯示諸葛亮竟是毛遂自薦!《魏略》是這樣記載的:「劉備屯於樊城。

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

」西晉司馬彪《九州春秋》也有類似記載。

在《三國志》更有寫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

自此更是看出諸葛亮胸懷大志,想要輔佐君主,而非閒雲野鶴之輩。

《魏略》早於《三國志》,且以史料豐富,態度嚴謹見長。

史料記載竟相差如此之大,這是怎麼回事。

據後人推測是年僅26的諸葛亮毛遂自薦,但當時已46歲的劉備並未重視諸葛亮。

後有謀士告訴劉備,諸葛亮是不可多見之才,劉備才三顧茅廬。

想來,也只有這個解釋較為合理。

真可謂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好一個表忠心的臣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家講經典」沈伯俊:為諸葛亮析疑辯誣

〔摘要〕本文針對近年來批評和責難諸葛亮的三個問題,予以辨析:(1)「三顧茅廬」事實確鑿,本無可疑。(2)「借刀殺關羽」毫無根據,完全站不住腳。(3)綜觀戰略戰術、統率能力、改革創新、軍事實績,諸...

諸葛亮耐不住寂寞?所以才引發三顧茅廬

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是如何相見?《三國演義》里是繪聲繪色啊——三顧茅廬,關羽、張飛失了耐性,只想把這不識相的傢伙綁了來。劉備慌忙阻止,再次造訪,終於見到了這個被稱為臥龍的大才子。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計...

劉備三請諸葛亮,歷史上卻有其事嗎?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世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就詳細描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成就霸業的故事。然而在真實歷史上,劉備真的曾經三次前往茅廬請諸葛亮嗎?一直以...

劉備為何三請諸葛亮?劉備三請諸葛亮是真是假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婦孺皆知。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的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栩栩如生,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關羽...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

關於「三顧茅廬」的故事,有人認為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自己找到劉備來施展才華的,說沒有劉備「三顧茅廬」事實,可是我讀了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他自己就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

三顧茅廬真相推敲 孔明先是毛遂自薦?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及外交家,歷代備受讚揚推崇。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宋代也將諸葛亮供奉為忠臣名將。元英宗封他為伍烈忠武顯靈仁濟王。到了元末明初的名著《三國演義》,更讓諸葛亮...

三國最大謊言 諸葛亮出山並非劉備三顧茅廬

三國故事裡,諸葛亮和劉備的佳話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三顧茅廬,劉備為了招攬人才,不惜前後三次前往臥龍崗,請諸葛亮出山,如此往復三次才得以成功,可見其求賢愛才之心,不過歷史上三顧茅廬確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