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傳誦的智慧化身 天下奇才:武侯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人稱臥龍,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

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

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成都有武侯祠。

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

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

諸葛亮兄諸葛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

領豫州牧。

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

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躬耕隴畝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 ,

諸葛氏是琅邪的漢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

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

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

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

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家於南陽郡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隆中對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

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

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陽市襄城區古隆中)拜訪諸葛亮。

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於得見。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

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

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

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

赤壁大戰

火燒赤壁聯吳抗曹, 曹操的軍隊不習慣水戰,他們受不了船上的風浪顛簸,

所以就用鐵索把戰艦的頭尾連接起來,這樣就平穩的多了。

周瑜的部將黃蓋,

發現曹操的水軍用鐵索都連在一起,完全失去了戰艦的機動性,他就根據這個弱點,

建議用火燒戰船的方法,消滅曹操的水軍。

周瑜、諸葛亮與黃蓋密謀,

由黃蓋向曹操詐降,互相暗中約定了投降的時間和信號,

由黃蓋帶著十艘內部裝滿了乾柴、

油液和硫磺的船,外用布幔遮蓋,插上旗號,船後拴上輕便的小船,

以備大船起火後人員的轉移。

船過江心後,就扯起風帆,借著東南風,

直向曹操的水軍處進發。

曹操的將士看見這些船,都認為是投降的船來了,

擠在船頭看熱鬧,一點兒也沒有防備。

當船隊駛離曹軍還有二里的時候,

十艘大船突然起火,火烈風猛,直向曹操的水軍衝去。

曹操的戰船被燃起火,

而船又都連在一起,一時拆不開,結果一會兒就烈焰騰空,曹操的水軍都陷入火海之中,

火勢很快又蔓延到陸地上的軍營。

這時早已準備好的孫權和劉備的聯軍,

趁火勢急攻曹軍,結果曹操的二十萬大軍一片混亂,不戰自潰,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

曹操自己也只帶領了少數人馬,在孫、劉大軍的追擊下,從陸路經華容道

(今湖北監利縣東北)逃向江陵。

曹操損失慘重,無力再戰,

只得留下部將曹仁據守江陵、襄陽,自己率領殘兵敗將退回了北方。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奠定了以後三國鼎立的基礎。

它是諸葛亮聯合孫權抗擊曹操

戰略方針的勝利。

曹操回到北方以後,積極經營北方,使北方進一步得到了統一。

孫權在江東的政權更鞏固了。

劉備則在荊州站住了腳根。

諸葛亮在劉備初敗之後,力促孫、劉聯盟的實現,並使劉備轉危為安,

建立了一塊發展自己勢力的基地,這充分反映了他的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幹。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

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

建 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

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荊州。

至次年十二月,

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

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

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

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白帝城託孤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

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

,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

終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

你可以自行取度。

]」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

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

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

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

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

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

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

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

劉備稱帝後,諳葛亮任丞相。

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

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

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

文化的發展。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

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

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

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

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

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

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

,但也並非出於偶然。

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

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

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

,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他的忠公體國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

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繪畫篇

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

他的畫作既取材於現實生活(

如南中少數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豐富的想像(如神龍等),

而且構圖宏偉,場面博大。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普洱茶「茶祖」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得不說諸葛亮(孔明)對茶文化的貢獻。

孔明率軍南徵到雲南地區,將士們遇到大山中的瘴氣中毒染病。

一日

,諸葛亮夢見白髮老人託夢,頓悟出以茶祛病的方法。

茶到病除,

士氣大振。

為了答謝白髮老人託夢之恩,更為了造福當地百姓,

在征戰結束後,諸葛亮在當地大山中播下大量茶籽,種茶成林,

並把烹茶技藝傳授給當地人。

在雲南古茶區,有「孔明山」、

「孔明茶」,每年農曆7月23日孔明誕辰日,當地人都要舉辦

「茶祖會」,紀念孔明帶來茶種,帶來健康,帶來先進文化的賢德。

《前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wéi)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通「缺」)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hángzhèn)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

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wén)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yòu)(通「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rǎng)除奸凶,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

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

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

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音「生」)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以先帝之明,

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

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

而議者謂為非計。

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

此進趨之時也。

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

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

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

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

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

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

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

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

——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窮兵疲,

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

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

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

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

——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

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

——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

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個人發明

木牛流馬,饅頭,孔明燈,諸葛連弩,八陣圖。



相關成語

足智多謀、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七擒孟獲、赤壁鏖戰、

草船借箭、羽扇綸巾、出師未捷身先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焚香彈琴、雲淡風輕、談笑風生 。

武侯墓(諸葛亮墓)

諸葛亮之墓武侯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諸葛墓,在陝西省勉縣

(沔縣)定軍山腳下,每年,勉縣的人在清明節的那天都要去拜謁諸葛亮遊覽定軍山;

2008年10月,在勉縣還舉行了三國文化節。

武侯祠(諸葛亮紀念館)

陝西省漢中市武侯祠,位於勉縣(沔縣),始建於公元263年,為最早的武侯祠

(早成都武侯祠約50年),故而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建有武侯祠(原本為昭烈廟),為蜀中著名的歷史旅遊名勝之一。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崗武侯祠,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崗始建於魏晉時期,

為後人瞻仰諸葛亮的功勳在南陽郡宛縣建立臥龍崗諸葛庵便於祭祀。

後人評詠詩辭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武侯·王安石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

群盜伺昏黑,聯翩各飛揚。

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掉頭梁父吟,羞與眾爭光。

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

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強。

暉暉若長庚,孤出照一方。

勢欲起六龍,東回出扶桑。

惜哉淪中路,怨者為悲傷。

豎子祖余策,猶能走強梁。

  讀諸葛武侯傳·李白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詠史·白居易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書憤·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楊慎所引的武侯廟·楊慎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南陽·汪遵  陸困泥蟠未適從,豈妨耕稼隱高蹤。

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司馬溫公輓詩·孔武仲  龍臥南陽久,天回北斗高。

廟堂更政化,岩谷起英髦。

正色朝端肅,華巔國務勞。

西州忽移翣,風木動悲號元縝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託孤。

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

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諸葛武侯  南陽高臥隱人龍,出處躬耕莘野同。

討賊祁山聲大義,於今史冊播丹忠。

  羅貫中《三國演義》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定軍山武候祠對聯  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中夏晝臥  寂寂無聊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風。

壯圖奇策無人問,不及南陽一臥龍。

歷史的發展常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諸葛亮半生苦心經營的蜀漢政權,在他死後雖然仍由他的信任者蔣琬、費棉、姜維的全力支持和經營,但國力日衰。

在他去世三十年後,終於被魏所滅亡。

諸葛亮的事業在他死後雖然失敗了,但諸葛亮畢竟是一代名相,

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和軍事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

十年磨一劍:諸葛亮隱居南陽之謎

「諸葛大名垂宇宙」, 翻開中國歷史,南陽人所謂的「智聖」——諸葛亮占據著輝煌一頁,在民間,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忠誠的典範,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千百年來,流傳下來他很多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

千古一相,智駭天地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

三國系列個人評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

歷史謎團:蜀漢名相諸葛亮墓地之謎

(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

諸葛亮人物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

紀鴻武「漢上泛舟」風雲激盪定軍山

漢中,有著「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荊襄,西控秦隴」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被兵家視為軍事要地。三國時期,蜀漢把漢中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兵戎相見,用盡謀略,特別是作為著名古戰場的定軍山,更是在風雲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