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你知道什麼樣嗎?真的有那麼神機妙算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上真的的諸葛亮~
相比之下,為後人所熟知的諸葛亮是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里那個能呼風喚雨接近神靈的諸葛亮。
千百年來,諸葛亮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代表。
他的政治家,軍事家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
而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漸漸模糊,他的生平當真有過「借東風」「空城計」「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等這些事跡嗎?一代武侯的這些故事裡到底有幾分真假?
歷史上諸葛亮的真實故事同樣紛呈多彩,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
諸葛亮雖然博學多才但也並非無所不能。
他雖然精通謀略也時常失算。
諸葛亮有著高尚的人格,卻也有性格上致命的弱點.
《三國志》這樣寫道「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
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
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
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
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這些就是諸葛亮未遇劉備之前的生平記載。
之後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那個時候諸葛亮的《隆重對》,有學者提出懷疑。
因為早些年魯肅為孫吳擬劃的軍事策略和《隆重對》相仿,可這個不足以說明諸葛亮抄襲。
《隆重對》有不足之處是事實。
它的思想是先取荊州,後奪西川。
這本無錯,可諸葛亮要同時擁有荊州,西川,以便將來一路人馬東伐孫權,一路人馬北伐曹操。
荊州,西川相隔千里,要同時守全兩處極其不易,之後的荊州兵敗,關羽喪命,劉備出兵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西蜀第一次衰落便由此開始。
這也是《隆重對》失誤之處的見證。
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諸葛亮能擬出《隆重對》這樣的軍事策略,足見其高明之處,我們不過是事後諸葛亮罷了。
諸葛亮出山之後的十多年裡其實從未指揮過任何一個部隊,而是在現在的湖南衡陽一帶任職,他的職位相當於今天的「糧食局長」和「稅務局長」。
在曹操下江南時,劉備在軍事上第一次用上諸葛亮。
諸葛亮遊說孫吳,以巧言激之,以利害說之,終於孫劉聯手共抗曹操。
期間諸葛亮和周愈並無格對,由此可見「草船借箭」,「借東風」之說,純屬虛構。
曹操敗兵之後,劉備遂收江南,這才拜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其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在荊州時候劉備還拜了一個軍師,這個人就是龐統,此人與諸葛齊名,除了獻上連環計策,我卻看不出他有哪點能耐。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劉備,使擊張魯。
龐統隨去,卻與諸葛爭功,最終落得「落鳳坡」的下場。
諸葛亮這才離開荊州,荊州的事務囑託關羽負責,諸葛亮開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攻克成都。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只有這幾字記錄「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
十年後,也就是建安二十六年,諸葛亮擁劉備為帝,劉備建立了西蜀王朝,諸葛亮領丞相尚書事,自此三國鼎立形式已定。
諸葛亮雖然是西蜀丞相,但西蜀實質政權上的二把手卻是關羽,關羽掌管著西蜀的半壁江山。
諸葛亮和關羽之間有一個微妙敏感的事件,就是關羽之死。
自建安十六年,關羽獨鎮荊州。
而當時諸葛亮是借用劉備之意,假設了劉備是想讓關羽坐鎮荊州。
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
是年關羽攻打曹操。
在關羽北征的半年裡,荊州一直空虛。
諸葛一生謹慎,關羽兵出荊州半年之久,他並未增添一兵一卒,即使關羽捷報頻傳,荊襄卻始終不全。
難道說諸葛亮不知道荊襄的重要?還是他認為孫劉兩家幾十年來對荊州的爭奪,孫吳突然放棄窺探荊襄之心?諸葛亮心裡明白的很。
當時西蜀兵多將廣,諸葛亮不發兵將相助關羽,便與他的盡忠,他的謹慎的性格大大相反了。
三國複雜的人物關係耐人尋味,諸葛亮忠心劉備不容質疑,關羽忠心劉備更不容質疑,而兩個忠心劉備的頭號人物卻時常鬧矛盾。
事實不是華容放曹之後諸葛亮饒關羽一命,關羽就對他言聽必從了,諸葛亮用的人必須是對他言聽計從,這話出自他自己之口。
諸葛亮駕御不了關羽,關羽的命運在那個時候也許就有了決定。
所以有學者懷疑,諸葛亮藉助東吳之手殺害了關羽,這給諸葛亮鮮活的歷史面貌上濃濃的摸了一黑。
羅貫中寫三國的時候美化了西蜀美化了諸葛亮,然而熟讀《三國演義》,從他的筆鋒里也不難看出這些,這也許就是前輩文字里的尋味之處。
章武三年春,劉備去世,囑咐劉禪以父事諸葛亮。
諸葛亮繼劉備遺志,統一華夏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標。
然,北上伐魏,必先平定南方。
於是就有了「七擒孟獲」的故事。
對敵人七擒七縱,以諸葛亮事事小心謹慎的性格,他決計不會有這麼大的軍事冒險行為。
一切史料記載上也沒有出現過「孟獲」這個名字。
在《三國志》里,對於諸葛亮南下只有十二字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對三國史最有說服力度的《三國志》,太過簡略。
學者們研究諸葛亮南下這場顯赫的戰役里,有的人說他一直打到今雲南大理附近,有的說他已經打到寮國邊界。
至於「七擒孟獲」可能是諸葛亮摧毀了敵人七個軍事基地,如此說法,在歷史一千多年的長河裡,真的是無從稽考了。
在南征的日子裡,諸葛亮發明過一件殺傷力極高的武器「連弩」,這個武器給他北伐曹魏幫了不少忙。
南方平定之後,《三國志》中這麼記載「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這個時候,諸葛亮正式北上伐曹,寫下了著名千年的《出師表》。
《三國志》中也有記載「『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禪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敗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敗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遂行,屯於沔陽。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失街亭而告終,馬謖無能,劉備曾囑咐不能委於重用,諸葛亮還是重用了馬謖。
他這次伐魏最大的收穫是收復姜維,可收復了他自認將才的姜維,他還是每每事必親躬,沒有給他留下多少實踐的機會。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卻只知領兵打仗,不會處理人際關係,鬧到最後劉禪疑他,要傷他性命,他還問別人保身之法。
諸葛用人可見一斑。
六年冬,諸葛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此諸葛亮第二次北伐。
因糧盡而還。
七年,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
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
此第三次伐魏始末。
也就是在這次伐魏,諸葛亮漸漸疏遠魏延,再一次在用人上露出瑕疵。
九年,諸葛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邰交戰,射殺邰。
「木牛流馬」就是在第四次伐魏時,諸葛亮所發明的。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這是《三國志》里記載的第五次伐魏。
司馬義計不如諸葛,謀卻勝於諸葛。
堅守不戰,最終熬死諸葛亮。
諸葛亮五十四歲撒手人寰,空留下五丈原一夜秋風。
歷史上並沒有六出祁山,只此五次。
諸葛亮一生在軍事上一味逞強,窮兵黷武。
在戰略上謹小慎微,不納別策,以致數次北伐無功而返。
在政治上獨把朝政,致使西蜀官員進出無門,後繼乏人,不管在演義里還是史料中,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一代名相卻始終不能力挽狂瀾,難以改變歷史的潮流。
諸葛亮一生成敗被後人爭論不休,諸家高談闊論見仁見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成敗暫且不論,他的執著追求,他的忠心耿耿卻一直被後人所景仰,無怪乎羅貫中把他神話成人們心中完美的偶像。
陳壽也誇獎他「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
亮言教書奏多可觀,別為一集。
蜀漢丞相諸葛亮,不過是被後世神話的凡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一度以來,在羅貫中《三國演義》里,諸葛孔明是那個能呼風喚雨接近神靈的人物。甚至千百年來,諸葛孔明成為了中國...
揭秘:諸葛亮不為人知的一面
為後人所熟知的諸葛亮是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里那個能呼風喚雨接近神靈的諸葛亮。千百年來,諸葛亮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代表。他的政治家,軍事家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歷史上真...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那麼歷史中真是如此嗎?
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諸葛亮在我們心中是完美無缺的,論忠,他與劉備肝膽相照,論才,他百戰不殆,機智過人。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神乎其神的傳奇功績大半出自於作者虛構,無限理想化,甚至掠他人之美。例...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
關於「三顧茅廬」的故事,有人認為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自己找到劉備來施展才華的,說沒有劉備「三顧茅廬」事實,可是我讀了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他自己就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什麼樣子?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三國是一段很精彩的歷史,哪怕是不識字的人,也知道幾個三國人物。比如說曹操最奸詐,關羽最重義氣,劉備最會收買人心。小說《三國演義》,成功塑造了好多個臉譜化的人物。在三國演義里,把諸葛亮打造成了無所...
諸葛亮謀略過人一心為國,蜀漢為何卻第一個滅亡?
在三國的歷史天空上,可以說是群星閃耀、熠熠生輝。曹操、劉備、孫權、呂布、袁紹、諸葛亮、周瑜、司馬懿……在這些閃爍的群星中,諸葛亮絕對是其中最亮的一顆。諸葛先生一心為國,鞠躬盡瘁,為何卻難幫劉備父...
《三國》中被誤讀的幾個歷史人物
世人熱捧的三國故事,主要來自演義。本文盡力溯本清源,呈現一個個豐富而細膩的歷史人物。1、關羽 一介武夫 剛愎自用從「溫酒斬華雄」的豪邁到「千里走單騎」的忠義,從遍布世界的關帝廟到香港影視劇里警察...
理性討論關羽之死,解密武聖關羽之死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劉備於益州在群臣力薦之下進位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統軍鎮守荊州地區,荊州地區駐軍是劉關張當時三人征戰留下的老班底,征戰多年,所以說只要關羽緊守荊州,不犯大錯...
三國蜀漢政權,中國歷史上閃耀的流星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分歸一,無數英雄在亂世中崛起,也在這個亂世中消逝。 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成立最晚的政權。劉備的戎馬生涯前二十年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的狀態,...
被《三國演義》耽誤的「愚才」魯肅,真實的魯肅究竟有多厲害呢?
魯肅算是三國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實魯肅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和周瑜差。魯肅也被稱為是「東吳四英將」,周瑜死後魯肅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實要比較魯肅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還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為演義...
諸葛亮配得上「千古人龍」的稱號嗎?
在南陽市的邊緣有一漫土崗,雖然低矮,但卻是南陽市的制高點,一馬平川的南陽平原,人稱聚寶盆,生息著一千多萬蒼生。這個土崗是毫無遮攔的南陽市的屏障,這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承載了一千多年來南陽的人...
他是蜀漢後期的第一名將,卻被小說家整整毀了600多年
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出現之前,尊劉貶曹的情況遠沒有這麼嚴重。但是自從羅貫中完成了這部作品之後,劉備成了全國人民的大救星,曹操則成了一代奸雄。但是這僅僅是文學作品,與真實的歷史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看過此文的人都由衷的敬佩劉備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說明有些歷史是不真實的,但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變的,演義中有著重大落差的劉備,真實的劉備真像演義中寫的那樣嗎?其實並不是。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差不多2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癥結早被某人點出
由於劉備不久虎口拔牙,硬是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此次荊州之爭的負面影響就容易被忽略。但我認為,這一輪博弈深刻地改變了三國風雲的走勢,讓諸葛亮「隆中對」只有上半場,卻難以延續下半場,「出師未捷身先死...
劉備集團:關羽算個部門經理嗎?還是CEO?
世人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是這樣的嗎?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任何偶然事情發生的背後或許都存在著必然。建安二十四年( 219 年) 關羽從江陵出兵攻 打襄、樊地區,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