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誰更優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三國時期,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

公元197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

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通過赤壁之戰戰勝曹操,三國鼎立的格局得以初步建立。

就魯肅來說,和諸葛亮一樣堅持孫劉聯合的主張。

並且,魯肅還提出了類似《隆中對》的戰略分析——《榻上策》。

那麼,問題來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誰更優秀呢?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榻上策是魯肅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時,與孫權合榻對飲時,對孫權提出了的戰略規劃,由於其是在榻(一種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上進行的對話,因此得名。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則發生於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

由此,在時間上,《榻上策》要明顯早於《隆中對》。

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和魯肅的《榻上策》,後者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

但是,對於《榻上策》來說,第一個步驟就沒有完全實現,雖然黃祖是被孫權擊殺了,但是,在魯肅生前,劉表的荊州卻沒有被東吳完全占據。

直到呂蒙即位大都督後,孫權才聯合曹操擊敗了關羽,占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

但是,不管怎樣,因為劉備的蜀漢處在長江上游地區,東吳幾乎不可能「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了。

畢竟在東吳巔峰的時候,也只是占據長江中游和下游地區。

所以,就魯肅的《榻上策》來說,在第一個步驟就遇到了極大的阻礙,這也導致後面的規劃也難以實現。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諸葛亮的《隆中對》,主要分為聯孫抗曹站穩腳跟、壯大實力占據荊州、分兵入蜀建立霸業、等待天下有變進圖中原。

在諸葛亮的戰略規划下,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堅定執行這一目標,基本上實現了前三個步驟。

也即蜀漢巔峰的時候,握有益州和荊州之地,就差最終的收復中原、光復漢室了。

如果不是孫權、曹操包夾關羽,諸葛亮的《隆中對》無疑有完全實現的可能。

相對於魯肅的《榻上策》,諸葛亮的《隆中對》具有更高的完成度,也即更加可行、合理。

最後,在筆者看來,相對於魯肅的《榻上策》,諸葛亮的《隆中對》更加有魄力。

在魯肅和孫權提出榻上策的時候,孫權已經是一方諸侯,繼承了孫堅、孫策的基業。

與此相對應的是,當時的劉備,則寄居在劉表之下,只有一個小小的新野,隨時可能被曹操的大軍消滅。

在幾乎一無所有的基礎上,20多歲的諸葛亮就敢提出三分天下的目標,這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意氣風發。

而最終歷史的走向,果然和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預料的一樣,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當然,就魯肅的《榻上策》,其之所以比《隆中對》稍遜一籌,很可能是因為當時處在公元200年,也即依然是諸侯並立的時期,天下大勢顯然不如《隆中對》提出時更加清晰。

文/情懷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荊州,《三國志》說「北據漢大意失荊州、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赤壁鏖戰曹操敗北,...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魯大師的東吳版「隆中對」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劉備集團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步步實行,直到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荊州被殺,最後一步被扼殺,劉備集團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只能據益州自立。...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