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燒赤壁,呂蒙取荊州,陸遜敗劉備,那麼魯肅的戰績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魏擁有張遼等五子良將,蜀漢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大將,而對於東吳來說,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位大都督同樣非常耀眼。

就東吳四大都督來說,周瑜火燒赤壁,奠定而來三國鼎立的格局;呂蒙擊敗關羽,奪取了荊州;而陸遜則在夷陵之戰中擊敗了劉備。

與此相對應的,魯肅似乎沒有什麼比較耀眼的功績。

那麼,問題來了,魯肅憑什麼和周瑜、呂蒙、陸遜相提並論呢?

首先,在赤壁之戰後,周瑜病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代替自己。

在周瑜去世後,魯肅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兵馬,但是,指揮作戰不是魯肅擅長的地方。

對於魯肅來說,之所以可以和周瑜、呂蒙、陸遜相提並論,並且受到孫權的重用和信任,主要是魯肅在戰略謀划上的一流能力。

東漢末年,周瑜和魯肅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在孫策去世後,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了魯肅。

在周瑜看來,魯肅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也即對魯肅有非常高的評價。

在東漢末年,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指明了方向,成為劉備能夠建立蜀漢的重要戰略規劃。

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孫權和東吳,也有自己的「隆中對」,也即「榻上策」。

榻上策是魯肅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時,與孫權合榻對飲時,對孫權提出了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發生於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相似的治國對策。

由於其是在榻(一種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上進行的對話,因此得名。

對於魯肅的「榻上策」,在時間上要早於「隆中對」,其戰略方針是占據長江以南,從而成就劉邦一樣的事業。

在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大軍南下,對於當時的江東來說,主降派占據了上風。

在此基礎上,魯肅、周瑜等人力排眾議,堅持了聯合劉備抵抗曹操的方針,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此,裴松之在《三國志》注釋中,明確表示「劉備與權並立,共拒曹操,皆肅之本謀」。

「建計拒曹公,實始魯肅,於時周瑜使鄱陽,肅勸權呼瑜,瑜使鄱陽還,但與肅暗同,故能共成大勛。

」由此,對於赤壁之戰的勝利,雖然離不開周瑜等將領在前線的作用,但是,對於魯肅、諸葛亮等謀劃之人,也起到了自己的貢獻。

最後,在赤壁之戰後,魯肅主張將荊州借給劉備。

雖然從短期上來看,這讓東吳損失了一定的利益。

但是,從長期來看,確保劉備勢力的存在,有助於共同抵抗強大的曹操。

而且,劉備占據荊州,也為東吳一方分擔了非常大的防禦壓力。

換而言之,在聯吳抗曹這一戰略上,魯肅的眼光更為長遠,其戰略謀劃能力無疑要在了呂蒙、陸續、周瑜之上。

總的來說,魯肅為孫權霸業所貢獻的功績,往往不在於行軍作戰所獲得的「戰績」,而在於進行戰略謀劃而取得的「謀績」。

不管是「戰績」還是「謀績」,都對東吳的建立和壯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情懷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

東吳四大都督排行榜:誰最有戰略遠見?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公認的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三國志》將前三人並作一傳,將陸遜單立一傳,其餘如程普、黃蓋、韓當、甘寧、徐盛、丁奉等十多位名將合作一傳,充分表明周魯呂陸的特殊地位。而四大都督...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