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政權無論換了誰守荊州,荊州都會丟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我國,關羽失荊州的故事為大家耳熟能詳。
當時一直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蜀漢政權換了個人守荊州,那麼荊州還會丟失的?
話說荊州乃古代九州之一,在荊山和衡山之間。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荊山在今湖北南漳縣。
荊州大體相當於今湖北一帶,由荊山之下直到衡山(大別山)之南。
漢朝為十三刺史部之一,範圍擴大。
轄境相當於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粵一部分;漢末以後轄境又逐漸減小。
東晉定治江陵,為當時及南朝長江中游重鎮。
東漢末年,荊州刺史是劉表。
劉表去世不久,劉表之子投降曹操,於是劉備和孫權組成聯盟,對抗曹操。
後面的故事大家也知道的,就是「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後,荊州為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所得。
曹操占據南陽郡和南郡兩郡,劉備占據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四郡,孫權則占據江夏郡。
建安15年,孫權納魯肅的建議,把自己所占據的南郡一部分借給了劉備,於是劉備占據了荊州絕大部分的地盤。
建安24年,關羽北伐失利,荊州被瓜分,劉備此後喪失了荊州的地盤。
荊州在我國歷史上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三國時期,荊州不僅上通中原,水扼長江,而且它在軍事上,政治上也是有其獨特的影響力的,劉備雖然占據荊州,當時北有曹操,東有孫權,發展空間狹小,唯一的出路就是巴蜀之地。
荊州入川道路比較近,也可以通過水路,後來劉備入川占據了益州,也是利用了荊州的優越地理位置。
可是荊州的位置雖然好,也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缺陷:地理位置和蜀吳關係。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經過恩施,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千米,三峽分為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兩岸崇山峻岭,懸崖峭壁,兩岸是連綿的山峰,加之此處地勢狹長,不利於軍隊展開。
關羽失利之時被圍,劉備也無法去救援,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地理位置不利,位置較遠,不利於救援。
後來劉備東征失利,也是吃了地理位置上的虧。
荊州在蜀漢政權建立後,重心位置被轉移,益州的作用已經是非常明顯的,實際上在「隆中對」上,諸葛亮也比較推崇益州的作用,而荊州的主要作用主要是牽制。
這種想法的結局實際上就是過分低估了荊州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赤壁之戰後,為了分擔來自曹操的壓力,東吳方面把南郡一部交給了劉備,也就是所謂的「借荊州」。
此後隨著戰事的平靜,蜀吳之間在荊州問題的矛盾也日益明顯。
荊州問題是三分之後最大的問題 也是蜀吳關係中最關鍵的問題。
對於蜀 而言,隆中對是劉備軍事集團的總戰略 第一步取荊州, 第二步取益州, 第三步待天下有變, 一軍出漢中, 一軍出荊州, 再聯合東吳出合肥 ,三路伐曹。
暫且不論這個戰略的正確與否 ,至少可以知道荊州, 益州之於劉備集團 ,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吳而言, 榻上策是總綱領, 大概分兩步 ,第一步占荊州 ,以竟長江之極; 這裡沒有提到益州, 第二步 ,以南抗北。
所以對於吳 自己的揚州
和荊州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兩家在荊州問題上是不可調和的。
是終有一戰的。
而這種情況就完全否決了所謂東和孫吳 ,北拒曹魏政策的可行性!也就是說荊州問題不解決,蜀漢和東吳早晚會有一戰。
荊州離益州之間有三峽天險,東面和北面也有強敵環伺,丟失只是早晚的事。
由此可見,荊州是守不住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希望大家多多點讚和評論。
他的獻計,劉備沒有聽取,導致關羽陣亡,隆中對無法實現!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之後,這位奇才為他勾勒了先三分天下,後一舉統一的美好藍圖、實現這個理想的第一步便是: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諸葛亮出山第一計,劉備沒有採納,導致隆中對破產,無力一統天下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
劉備為什麼攻打孫權?難道真的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收藏,也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小編每天都會更新有趣的歷史資料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遭到曹操孫權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
打破三國局勢平衡的重要戰役,是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魏蜀吳三個政權,赤壁戰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話說劉備赤壁之戰後不久,攻取了益州,並在建安二十四年在漢中擊敗了曹操大軍,接著派劉封...
步韻杜甫《蜀相》說諸葛亮: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
步韻杜甫《蜀相》陳能雄/文亂世良材四處尋,隆中管樂器修森。一匡志遠堪扶主,三顧情深遂擇音。東渡連吳雙合璧,南征伏孟眾歸心。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大意失荊州背後是諸葛亮的戰略失誤造成的
話說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之時,提出了很多戰略目標和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取的荊州和益州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最終達到復興漢室的目標。然而這些目標的基礎,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
三國的恩恩怨怨:孫權為啥非要找劉備索要荊州
東吳拚命的要劉備歸還荊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俗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荊州可是東漢末年的大地盤,包括:湖北、湖南全境還有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在東漢以長江為界,南陽、南郡、江夏郡在江...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諸葛亮第一次獻計,劉備沒有聽取,導致關羽陣亡,再無力征戰天下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
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誰更優秀?
漢末三國時期,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公元197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公元208年,曹操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