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魯肅只是一個老好人?非也,此人可以說和諸葛亮不分上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隆中對,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為未來的蜀漢天下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東吳其實也有一個隆中對,這個「隆中對」的提出者就是東吳的第二代大都督——魯肅。

大家對魯肅的刻板印象可能局限於那個東吳的老好人。

其實不然,魯肅不僅僅是那個東吳老好人,更是東吳有名的戰略家,他幾乎憑藉一人之力促成了孫劉聯盟的形成,對於孫吳政權可謂是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雙洞察力絕倫的眼睛:他是除了諸葛亮之外唯一一個看出天下大勢的人。

在官渡方面還打得激烈的時候,孫策趁機偷偷秣馬厲兵,準備偷襲曹操後方。

卻不料遭遇刺殺,不幸陣亡。

孫權新立,年僅十八,是個未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年輕人,東吳上下都對他保持懷疑,政局十分不穩定。

而此時一個落魄的年輕人主動投奔孫權,說有大事相告,他就是魯肅。

魯肅此次過來,就是要和孫權商量一下天下大勢。

魯肅認為,此時雖然曹袁兩個人打得不可開交,但是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曹操。

曹操將會占據北方。

而孫權應該發大軍進剿黃祖,蠶食劉表,占據荊州,掌控整個長江中下游,與曹操平分天下,然後就可以重效劉邦的偉業。

這就是魯肅向孫權提出的榻上策。

可以說,魯肅和幾年後劉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占據荊州,分割天下。

說他是三國時期最偉大的戰略家之一,也沒有錯。

此後,孫權就按照他的設想,討伐黃祖,攻打荊州。

但是,魯肅提出的戰略設想有個十分大的缺陷:那就是他忽視了四川的重要性。

魯肅在榻上策中隻字未提對於西蜀的戰略。

然而一旦曹操掌握了上游,就可以死死地卡住下游的脖子。

在後來的晉軍滅吳之戰中,也是長江上游的樓船勢如破竹攻破下游的防線。

可以說,這是魯肅的一大失策。

除此之外,魯肅還有一個重大的誤區:他只提出了討伐黃祖,占據荊州,與曹操形成對立,而沒有具體提出攻打北方的戰略。

就像後來呂蒙所說的那樣:如果孫權方面和曹操在徐州一帶展開決戰,將會輸的家底不剩,因為孫權方面缺少反制騎兵的手段。

所以在榻上策里,魯肅的通篇意思是保持戰略防守,與曹操平分天下。

而不像諸葛亮那樣,雙路進攻,進取中原。

消極的防守,是榻上策的最大失策。

雖然有著種種不足,但是榻上策仍然不失為那個年代最好的戰略規劃。

孫權也按照這個計劃,一步一步完成了自己的霸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魯大師的東吳版「隆中對」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劉備集團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步步實行,直到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荊州被殺,最後一步被扼殺,劉備集團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只能據益州自立。...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榻上策VS隆中對

首先是《隆中對》的內容: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