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
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
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中人才濟濟,不光是諸葛亮,還有許多謀士智囊也提出了足以改變三國格局的戰略構想,現在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講。
1.江都對
根據記載,初策在江都時,張紘有母喪。
策數詣紘,咨以世務,曰:「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俊傑各擁眾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
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
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于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籓。
君以為何如?」紘見策忠壯內發,辭令慷慨,感其志言,乃答曰:「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
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
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
」
張紘這個發展的策略,不僅同意孫策的既定策劃,而且進一步加以發揮,比孫策更加明顯。
在表述中,孫策還不敢正面提到消滅袁術,全部攻占揚州,以及奪取劉表所據有的荊州。
張紘則明確說「荊、揚可一」,即是在「收兵吳會」後,立即消滅袁術,並乘勝進攻劉表,奪取荊州。
同時他還不滿意既定策劃的最後目標,僅在於建立一個割據性的地方政權,即孫策所說的「外籓」,而是「據長江」,然後打著「匡輔漢室」的旗號,一匡天下。
這個建議,有的屬於當前的,有的則是遠景,補充並發展了孫策的既定策劃。
這是孫策政權建立和發展的藍圖。
從此,孫策的政權踏上快速發展之路。
2.奉天子以令不臣
照記載,玠語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這個「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是在公元192年由毛玠提出的。
當時東漢王朝搖搖欲墜,袁術、袁紹、劉表、公孫瓚等豪強割據一方,漢獻帝則在西涼軍事集團李傕郭汜手中悲慘度日。
毛玠分析當時局勢,應該迎回漢獻帝,站在政治的至高點上,使曹操的地方割據勢力變成東漢中央政權,曹操本人變成了匡扶漢室的英雄,而與曹操作對的人則成了亂臣賊子。
等到時機成熟,再以朝廷的「義」討伐地方豪強的「不義」。
3.榻上策
按記載,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劉表死。
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該對話後來成為東吳的治國方針。
在此對話中的同時,曹操正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勝敗未分,而魯肅卻能在當時就看出北方的敵人將只會有曹操,之後依其計略,雖然在建安十三年,孫權第三次西伐黃祖時,消滅了黃祖,但孫權僅能占領江夏南部,因為劉表的長子劉琦仍能及時到達江夏守衛江北江夏。
之後,劉表病重身亡,他的兒子和繼承人劉琮投降曹操。
故東吳在企圖攻占荊州,據有全長江流域之前,曹操就搶先南下進攻占有荊州,進而據有在長江上游的江陵,於是魯肅改而主張聯合不久之前投靠劉表的劉備,抵抗南下的曹操。
在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之後,曹操方面的勢力仍然很大,故魯肅主張借荊州給劉備,多樹曹操之敵。
終其魯肅在世之時,他一直努力維持孫劉兩家聯合抗曹,聯劉抗曹是當時東吳的治國方針。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魏蜀吳早期各有個戰略分析師,你知道都是誰嗎
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戰略為一個集團發展指明方向。魏蜀吳早期各有一個戰略分析師,他們為各自的主公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曹魏之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在兗州時,毛玠(字孝先)向他建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
定鼎三國的真正英雄是誰?別讓《三國演義》誤導了
翩翩英姿美少年, 好施樂善義結緣;風雲際會乾坤動, 長袖善舞世勢轉。遠見卓識 洞天下,語破玄機驚梟頑;逆行倒施擎天力,三分大勢一指彈。——詩讚三國英雄魯肅。如果做一個訪問調查,誰是定鼎魏、蜀、吳...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