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

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望結束分裂格局的,而在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和姜維多次北伐中原,根本目的也是希望統一天下,匡扶漢室。

但是,對於東吳和孫權來說,更多的是給人一種偏安一隅的感覺。

當然,在東漢末年和三國初期,東吳內部還有存在爭奪天下的聲音的。

其中,一個是周瑜,另一個就是提出了東吳版「隆中對」的魯肅。

一方面,就魯肅來說,曾向孫權建議「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在魯肅向孫權提出此戰略方向的時候,曹操正在和袁紹進行較量。

魯肅主張「剿除黃祖,進伐劉表」,也即吞併荊州。

而「竟長江所極」,顯然是要將劉璋的益州也拿下,這樣才可以全面據有長江天險。

至於最後的成高皇帝劉邦的基業,則是需要孫權成為一個新朝代的開國皇帝。

可以這麼說,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之前,魯肅也為孫權和東吳指明了統一天下的戰略方向。

並且,不僅魯肅的建議得到了孫權的認可,其本人也得到了重用。

在周瑜病逝後,魯肅成為東吳的新一任大都督。

但是,不管是諸葛亮的隆中對還是魯肅的榻上策,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對於劉備和諸葛亮的丟失,不僅意外著失去關羽等戰將,更導致隆中對方案的徹底失效。

而對於孫權和魯肅來說,「竟長江所極」也因為巴蜀之地被劉備拿下而作罷。

但是,不管是魯肅還是諸葛亮,有生之年都秉承著爭奪天下的鬥志。

再者,在東吳集團,如果說魯肅是理論派和溫和派的話,那麼周瑜無疑是實踐派和鷹派。

對於周瑜來說,也有拿下荊州和益州,進而和北方曹操二分天下的目標。

當然,如果東吳真的和曹操二分天下的話,那麼一山不容二虎,到時候自然要對天下展開一番爭奪。

尤其是周瑜如果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很可能劉備不會那麼順利地拿下益州。

並且,周瑜迫切想要獲得荊州的目的,不僅是擴大東吳的實力,也是保留一個威脅曹操腹地的跳板。

最後,當然,對於孫權和東吳政權,在周瑜、魯肅相繼病故後,基本上就陷入到相對保守的狀態中。

即便呂蒙取得了荊州,但是東吳的精力有不少是放在對南方山越的征伐上。

而且,不僅孫權的後半生耗費在東吳統治集團的內耗上,江東四大家族等地方豪強把持的東吳政權,從本質上就缺乏北進中原的強烈動機。

與此相對應的蜀漢,在諸葛亮這個強力人物病逝後,也逐漸形成厭戰和偏安一隅的思想。

文/情懷歷史

(漫談三國:一百七十三)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ID:qinghuailish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魯大師的東吳版「隆中對」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劉備集團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步步實行,直到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荊州被殺,最後一步被扼殺,劉備集團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只能據益州自立。...

荀彧,孔明,周瑜,魯肅誰的戰略最高明?

荀彧先安定兗州發展,再聯合呂布滅袁術,再屠徐州解決側翼威脅,最後與袁紹決戰。諸葛先取荊州,再聯東吳北抗曹操,之後入蜀取西川。天下有變之時,再劍指宛洛魯肅聯劉表(後改為劉備),與劉備平分荊州,之後...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