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為什麼能成為三國:曹操、劉備、孫權各有各的「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江隱龍

三國時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時代特徵,將英雄亂世這一主題發揮到了極致。

最後曹魏滅蜀、司馬代魏、西晉一統天下,雖然有北方綜合國力遠勝於南方的大前提,但東漢末年從諸侯割據到三足鼎立的歷史進路中,人謀的作用至關重要。

沒有人謀,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結局恐怕就要改寫;夷陵之戰的勝負也在未定之天,所以當諸葛亮與孫權以《中分天下盟》為共同戰略綱領并力北伐之後,魏晉統一天下也未必就是唯一的結局;縱使蜀漢、孫吳國力不支,也未必就會如歷史上這般速亡——尤其是蜀漢居四塞之固,易守難攻,司馬昭遣鍾會、鄧艾滅蜀居然只用了兩個月,與司馬懿滅燕之戰時間相仿,這實在是極難想像的。

談到人謀,諸葛亮與魯肅之才比得上十萬大軍

三國戰局,最終集合於一紙未曾實現的《中分天下盟》上,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

說其偶然,是三國亂世局勢駁雜、世事紛亂,縱然如曹操、周瑜、魯肅、諸葛亮等一流軍事家,也絕無可能預料之後是一統天下、南北二分甚或三足鼎立,各人只是各取其志,努力為之。

周瑜、呂蒙可不希望僅僅是天下三分

曹操起兵之初,袁術、袁紹兄弟的勢力均強於曹操,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優勢更為「贅閹遺丑」的曹操所不能比擬。

當此時也,曹操手下的毛玠最先提出了足以與日後《榻上策》、《隆中對》相媲美的戰略計劃:「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老《三國》中的毛玠(右二)

這一番藍圖中,「奉天子以令不臣」最終成為曹操中原逐鹿的王牌,毛玠的戰略眼光不可謂不毒辣。

然而在其方略中,孫策、劉備根本未入其眼,天下唯有袁紹、劉表值得一提,而且還是「無經遠之慮」之輩,如果局勢果然如此發展,東漢末年最有可能上演的劇本便是曹操統一天下。

以其所處的時代,毛玠能看到兵強馬壯的袁紹、劉表不足以成大事已是非常不易,孫策不過是郭嘉眼中的「一人之敵」,劉備更是碌碌無為之輩,雄霸天下的「名額」,就算數到劉璋、張魯、馬超之輩,也是斷斷輪不到劉備的。

劉備?不存在的

同樣,魯肅在提出《榻上策》的時候,曹操尚與袁紹爭雄於北方,劉備尚未與諸葛亮相遇,其「竟長江之極」的劇本也是非常可能實現的。

赤壁之戰後,周瑜提出了二分天下之計,可以視為魯肅《榻上策》戰略的細化:「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是這樣想的

考慮到周瑜、魯肅一向交好,周瑜的戰略很可能也是兩人商討之後的共同意見。

周瑜二分天下之計的提出略晚於《隆中對》,但其戰略卻比《隆中對》更為詳盡。

首先,周瑜明確提出了平定益州後立刻吞併張魯;其次,在固守益州的基礎上要與馬超結盟。

如果這兩步能順利實現,周瑜將與孫權據襄陽伺機北伐,這一步便與《隆中對》中「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出一轍。

為了實行此二分天下之計,周瑜同時還提出了牽制、分化劉備集團的計策:「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於是,香香……

周瑜雖智,也不可能預見馬超速亡、張魯舉漢中降曹之事。

但以周瑜用兵之決意,若其不早亡,諸葛亮的《隆中對》決無用武之時,天下戰局或者因周瑜成功而呈南北分治之勢,或因周瑜失敗而呈曹操統一之勢,但絕難形成三分天下。

只是天不老周瑜之才,孫權、魯肅最終在周瑜死後借南郡於劉備,三足鼎立的雛形由此開始。

三分天下,先從三分荊州開始

也直到此時,諸葛亮的《隆中對》才真正登上歷史舞台。

然而劉備平定益州之後,一敗於襄樊,二敗於夷陵,蜀漢國力為之一空,《隆中對》不再有實現的可能性。

而北方經曹操的苦心經營,至曹丕代漢時已經逐漸鞏固,孫權也無力吞併蜀漢實現《榻上策》戰略。

最終,《隆中對》與《榻上策》的第二方案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中分天下盟》。

諸葛亮北伐開始後,孫權對蜀漢結盟的誠心不再有疑慮,最終稱帝,三國時代,由此名正言順。

中分天下,也當先從中分荊州開始

孫權與諸葛亮當然也明白,《中分天下盟》也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鄧芝出使孫權時,孫權曾云:「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而鄧芝立刻直爽答道:「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

」誠然如是,三國戰局之後,將迎來歷史上第二次楚漢之爭,下一個朝代的國號是漢還是吳,也不會有人猜得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蜀吳早期各有個戰略分析師,你知道都是誰嗎

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戰略為一個集團發展指明方向。魏蜀吳早期各有一個戰略分析師,他們為各自的主公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曹魏之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在兗州時,毛玠(字孝先)向他建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