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的經典決策不只劉備之於諸葛亮,你知道他們的「隆中對」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諸葛亮的了解,最深刻的應當數《出師表》,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描述出的戰略遠景,
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隆中對具有典範價值。

諸葛亮

但是,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他們憑藉自己敏銳的政治嗅覺,為當時的一方英雄制定出有遠見的、順應時代的戰略規劃。

諸葛亮、毛玠、魯肅分別提出適合自己政權發展的戰略規劃——不同版本的「隆中對」。

曹操版的「隆中對」:

公元190到公元200年 十年間曹操的主要乾的三件事是:略地;募兵;屯田。

曹操的第一支隊伍,出自黃巾軍,黃巾軍是個奇怪的軍事組織,它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部隊,它還有隨軍的家屬和農民,就是當時的青州的黃巾軍戰鬥員是三十萬,隨軍家屬和農民加起來一共是一百萬,而且還帶著農具和耕牛。

為了解決黃巾軍投降部隊以及各地流民大批人的安置問題,曹操採納謀士毛玠提出了一個戰略性建議:「宜奉天予以令不臣」(要用皇帝的名義號令不聽話的諸侯),並「修耕植蓄軍資」(發展農業生產,積蓄軍用物資)。

如此王霸之業可成也。

」。

毛玠

毛玠的建議包括三個內容:一、奉天子——政治策略,二、修耕植——經濟策略,三、蓄軍資——軍事策略。

正因為如此,奠定了曹操強兵足食的基礎,從眾多諸侯中脫穎而出,成就霸業。

東吳版的「隆中對」:

早在諸葛亮出山前的7年,在建安五年,魯肅為孫權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戰略規劃。

魯肅提出:大漢已經不可復興,曹操兵強馬壯力量太大,將軍應該鞏固江東,三分天下(劉表、孫權、曹操)等待北方有變,將軍可西進消滅黃祖(劉表部將),再消滅劉表,最後奪取益州,與曹操劃江而治。

尋找機會消滅曹操,統一天下。

魯肅認為「曹操不能除,為今之計只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禍吧。

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一帶占為已有,這就是王業的基礎了。

208年,魯肅聽說劉表死,就向孫權建議要到荊州去說服劉備合作取荊州,共同對抗曹操。

公元208年12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時間黑雲壓城。

東吳集團內部戰降兩派鬥爭立馬白熱化,諸葛亮也趕過來湊熱鬧,舌戰群儒,激將孫權。

周瑜則縱論天下,高談闊論。

但孫權始終搖擺不定,直至魯肅一席話,才下定決心,放手一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魯大師的東吳版「隆中對」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劉備集團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步步實行,直到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荊州被殺,最後一步被扼殺,劉備集團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只能據益州自立。...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生逢亂世,要想成就霸業最需的是什麼?人才!將才,謀士,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家!三國之中能稱為將才的多如牛毛,能稱為謀士的也不在少數,但稱得上戰略家的卻沒有幾個。曹操算一個,諸葛亮算一個,吳國的魯肅...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