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最終敗給了魯肅的《江東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小河對岸
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雖有英雄之志卻無明確的戰略規劃,以致其年近半百而事無成。
直待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益州之地以為基業的戰略規劃,才使得劉備如撥雲見日而茅塞頓開。
隆中對,其戰略核心是:1)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2)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3)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4)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中原),劉備親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關中)...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而與蜀漢《隆中對》相對,東吳也有其一套戰略規劃,這便是魯肅為孫權謀劃的《江東對》。
江東對的戰略核心是:1)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2)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江東對與隆中對的共同之處,都是認為曹操勢力強大,不可以與之爭衡。
而不同之處是,1)隆中對是先據有荊州、益州之地,以成鼎足之勢。
然後,再待中原有變,一路兵馬從荊州指向宛城、洛陽,一路兵馬從益州指向關中。
而江東對是先鼎足於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再趁中原多事,剿除黃祖、征討劉表,其終極目標是據有整個長江流域而與曹操對峙。
2)隆中對要光復漢室,江東對則認為漢室不可復興。
而《江東對》與《隆中對》有一個重大衝突點,這便是爭奪荊州。
其最終結果是,東吳偷襲荊州得手,並斬殺了關羽。
可以說魯肅《江東對》的戰略目標基本上達成,而《隆中對》跨有荊州、益州之地的戰略規劃最終落空。
那為何《隆中對》敗給了《江東對》呢?首先,諸葛亮弄清了自己的戰略規劃,卻對他人的戰略意圖認識不夠。
《江東對》的終結目標是要「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這也是為何東吳在與蜀漢湘水劃界之後,還要偷襲關羽的原因所在。
而諸葛亮卻謀劃跨有荊、益之地後,還夢想結好於孫權。
雖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但從《隆中對》的整個戰略規劃來看,劉備、諸葛亮都始終對東吳的戰略意圖認識不夠。
而東吳的目標則很明確,相比並不現實的光復漢室來說,顯然更易於達成。
再則,荊州與益州在地理上被天然地割裂為兩個部分,信息與交通極為不便,彼此之間很難及時支援,這也是東吳能偷襲荊州得手的原因所在。
第三,《江東對》的「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的終結目標,相比《隆中對》並不現實的光復漢室來說,顯然要更為實際也更易於達成。
參考史籍:《三國志》、《後漢書》等等;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此人比諸葛亮更先提出天下三分,來看看他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魯肅在歷史裡可不像三國演義里 一個忠厚的,好愚弄的人。他之所以向著劉備,是因為魯肅和周瑜不同。如果周瑜是鷹派,對劉備的態度主戰,強硬。那麼魯肅就是鴿派,主和,真實。歷史上著名的南郡之爭,真是的歷...
憑什麼說隆中對的三分天下就比魯肅榻上對的二分天下要強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在這次載入史冊的會面中,劉備給諸葛亮的禮物很簡單:三流的軍閥家底(包括新野城池一座,軍隊萬人左右,關羽、張飛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人才,以及無法估值的名聲),一流...
害死關羽的,不是曹操,不是孫權和呂蒙,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因為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結果打不下襄樊,反而被孫吳抄了後路,最後敗走麥城,將星隕落。那麼,為什麼他會死得這麼慘?是因為曹操太奸詐,策反了孫權?並不是。曹劉的立場一直都是對立的,孫...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說諸葛亮是個英雄,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說英雄也經常會犯錯誤,諸葛亮也不例外,這一點同樣有人相信。千百年來評騭諸葛亮功過得失的文章、言論不知幾何,稱得上是多如過江之鯽。其中直言不諱批評諸葛亮的缺點...
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誰更優秀?
漢末三國時期,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公元197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公元208年,曹操率大...
「隆中對」並不是諸葛亮獨有,還有兩個,一個被推行,一個被拋棄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描述出的一個戰略遠景,分析了當時天下大勢,預見三分天下的可能,為劉備擬定了實現戰略藍圖的相應對策,諸葛亮也因此走上政治舞台。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三國時期其實各家都有一付隆中對,他們有何不同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鼎足三分的可能性,並提出相應的戰略,這是多麼銳利深刻的戰略目光啊...
劉備東伐江東是蜀國集團唯一一次創業成功機會,卻沒有抓住
劉備,字玄德,帝王之後。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更是傳為佳話。劉備集團的創業歷程無比艱難,但是歷史還是給劉備了機會。在占領荊州後,奪得益州。建安二十三年,劉備親帥大軍進攻漢中,從此踏上了事業的最高峰。
軍師聯盟中關羽北伐曹操被孫權奪荊州身死,其違背諸葛亮便註定
《軍師聯盟》最新劇情,劉備大將關羽北伐曹魏,奪襄陽攻樊城,終被孫權抄襲後路所敗,失荊州孤立無援,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被東吳斬殺,關羽的出擊實際上嚴重違背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構想,在開始之初就必敗。
隆中對固然厲害,但是它在戰略上也是有很大缺陷
《三國志》: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
諸葛亮三分天下之計,卻暗藏一個隱患?結果關羽兵敗身亡!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和「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這是五百年後的唐代詩聖杜甫對諸葛亮推崇備至時寫下的詩句。由此可見,杜甫堪稱為諸葛亮的...
隆中對就是一個騙局,其中說到的機會卻讓司馬懿的後人得到
所謂的《隆中對》就是劉備拜訪諸葛亮時兩人的一段對話,確切的說是諸葛亮的獨白。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下的形勢,並為劉備描繪了一幅雄偉的藍圖。諸葛亮侃侃而談:「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魯肅「吳中對」的評價為什麼比不上諸葛亮的「隆中對」?
眾所周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為劉備做了一整套頗有遠見的戰略規劃,預言了後來的天下三分,成為整個劉備集團的戰略總方針,史稱「隆中對」。但鮮為人知的是,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幾年前,魯肅曾...
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三分鐘了解東吳五十年戰略演變,孫權諸葛亮合謀瓜分曹魏帝國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建安年間前期,諸侯間的主戰爭基本位於北方,那自赤壁之戰之後,長江以南也開始「誠多務也」。先是劉備得荊州四郡,再是魯肅為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並組成孫劉聯盟,再後來劉備應劉璋之...
諸葛亮給劉備量身定做的職業規劃,魯肅也曾為孫權定製過
先來看魯肅給孫權定製的職業規劃,魯肅在周瑜的引薦下,來見孫權,孫權相當敬重魯肅,和魯肅談論,一天到晚不疲倦。一天晚上,孫權留魯肅喝酒,夜深同榻抵足而臥。半夜孫權問魯肅:「方今漢室傾危,四方紛擾;...
三國頂尖謀士,只此兩人,郭嘉和司馬懿等都靠邊站!
三國英雄人物很多,猛將如雲,智謀之士也燦若明珠,在這些人物當中,出色的有李儒、田豐、審配、陳宮、賈詡、郭嘉、程昱、荀彧、許攸、張昭、周瑜、龐統、法正、司馬懿、楊修等,然而,在這些謀士中,只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