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師的東吳版「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劉備集團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步步實行,直到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荊州被殺,最後一步被扼殺,劉備集團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只能據益州自立。
儘管諸葛亮北伐多次,也只是以進為退,騷擾曹魏,延緩蜀漢滅亡的步伐。
蜀漢盟友東吳,也曾經有類似的戰略,因一系列談話是在榻上進行,故稱「榻上策」。
「榻上策」由東吳魯肅向孫權提出,據《三國志》記載,魯肅道:「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也就是說,東吳應該占據江東,然後消滅黃祖、劉表,吞併荊州,依賴長江天險,徐圖天下。
和隆中對相似的是,孫劉兩方都想把荊州占為己有,但結果大為異同。
從結果上來看,隆中對起初占有了部分荊州,後來劉備又吞併益州,隆中對實現了大半。
而榻上策未有實質性結果,隨著形勢的發展,曹操統一北方,孫劉抗曹已成為必然趨勢,榻上策也失去了可行性。
榻上策提出的時間早於隆中對,形勢尚不明朗,當時的劉備勢單力薄,誰知道後來竟然敢於孫、曹爭天下,突如其來的變故也使榻上策流產。
榻上策雖未進行,但可以看出魯肅目光長遠,依然不失為一個大戰略家。
周瑜死後,魯肅繼任大都督,堅持聯劉抗曹,間接促成了隆中對。
同樣是預言三足鼎立!為何魯肅的塌上對,遠不如諸葛亮的隆中對?
魯肅,在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心中,一直都是忠厚老實的代表。其實魯肅被民間嚴重低估的「王佐之才」,他比諸葛亮更早語言了「三國鼎立」,那魯肅的《塌上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有什麼異同呢?
三國的魯肅只是一個老好人?非也,此人可以說和諸葛亮不分上下
大家都知道隆中對,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為未來的蜀漢天下奠定了基礎。然而,在東吳其實也有一個隆中對,這個「隆中對」的提出者就是東吳的第二代大都督——魯肅。
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
三國最被低估的大才魯肅,你真的知道嗎
如果要評選一個三國時代,貢獻最大,存在感卻最弱的人,那一定非魯肅莫屬。魯肅出身富豪之家,身材魁梧,相貌傑出,從不在乎錢財,常用來救濟窮人,結交賢者。在漢末亂世時,他學習擊劍騎射,招募少年,講武習...
三國為什麼能成為三國:曹操、劉備、孫權各有各的「隆中對」
文 | 江隱龍 三國時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時代特徵,將英雄亂世這一主題發揮到了極致。最後曹魏滅蜀、司馬代魏、西晉一統天下,雖然有北方綜合國力遠勝於南方的大前提,但東漢末年從諸侯割據到三足鼎立的歷史...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
諸葛亮第一次獻計,劉備沒有聽取,導致關羽陣亡,再無力征戰天下
品讀三國歷史,回顧三國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大才,論謀略,他未出隆中,便預料到了天下三分之勢;論智計,他隨劉備寄身荊州時,為劉琦獻上了脫身之計;論善辯,他孤身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聯劉...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魯肅也曾主張吞併劉備,天下二分,可惜此人早逝不得不與孔明聯合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的亂世漸漸走向三足鼎立,其實是個非常意外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固然極具戰略眼光,但其實早在其出山輔佐劉備的八年前,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也正是周瑜所堅持...
比《隆中對》還要早的三國局勢分析你知道嗎?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能只聽過《隆中對》,《隆中對》的策略確乎鬼斧神工,儘管後來的發展非人力可以改變,但是一樣不妨礙其成為千秋美談。可是你知道在《隆中對》之前還有一番對三國的形式分析嗎?它就是魯肅...
醉夢三國(三十四)魯肅為何為劉備借荊州作保?只因戰略策劃需要
赤壁之戰後,孫劉兩方因荊州問題逐漸產生摩擦,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矛盾有著擴大化的趨勢。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他立足的根本。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也是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核心所在。從孫權的觀點來看...
被《三國演義》耽誤的「愚才」魯肅,真實的魯肅究竟有多厲害呢?
魯肅算是三國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實魯肅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和周瑜差。魯肅也被稱為是「東吳四英將」,周瑜死後魯肅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實要比較魯肅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還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為演義...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他的功勞比周瑜更大,一個戰略影響東吳數十年!
三顧茅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講述了劉備多次拜見,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在這座小茅廬中,諸葛亮提出了名震天下的「隆中對」,即: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為根據地,再命一上將率荊州之軍出宛、洛,劉備...
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誰更優秀?
漢末三國時期,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公元197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公元208年,曹操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