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冠一怒為兄弟,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為了報仇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野馬
夷陵之戰孫吳戰勝蜀漢,直接鑄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後世對夷陵之戰多有探討,那麼劉備為什麼一定要打夷陵之戰呢?
《三國志》:「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
」《三國演義》將夷陵之戰歸因於兄弟義氣和報仇,其根源當在此。
從陳壽的字面意思看,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未免沒有報仇的動機。
不過有兩個疑點需要分析。
首先,陳壽評價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劉備很少有不聽勸言橫衝直撞的軍事行動,發動夷陵之戰應當有預謀;第二,《三國志》對關羽敗亡時劉備中央的反應寫得極為簡單:「俄而孫權襲關羽,取荊州。
」關羽敗亡前後劉備無任何應對,孫劉兩家也難見交集——直到一年多以後。
此不似僅有報仇這麼簡單,劉備應該自有打算。
顯然,以「報仇」釋夷陵之戰太片面了。
先分析戰略意圖。
史籍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具體緣由沒有更多記載,我們只能根據當時的相關事件推測蜀漢真實意圖。
蜀漢在夷陵之戰前後的重大軍事行動有兩批,劉備、關羽的漢中襄樊之戰和諸葛亮南征。
劉備漢中之戰成功以後,已經可以威脅到長安,這類似劉邦當年打回關中的路數。
而關羽緊隨其後北攻襄陽,對曹操的核心區洛陽、許昌形成了壓力。
諸葛亮南征則是為了北伐肅清後方。
由此看來,劉備入蜀的戰略意圖很明確:住進來,攻出去,自己掌握戰略主動。
這既符合《隆中對》,也符合經營蜀地的規律,孤守四川是敗亡之道。
所以,劉備東下是必然的,據益州連荊州是蜀漢一定會走的棋路。
再看戰略可行性。
蜀漢要尋找出路,要麼北攻魏,要麼東征吳。
以劉備當時的情況,向北滲透非良策。
一方面出漢中面臨後勤難,險要太多易被敵封鎖,另一方面魏雖經大亂,但大將多在,防守尚可,所以向東發力是蜀漢的唯一出路。
畢竟孫吳比曹魏弱,對荊州的統治時間短,稱不上牢固。
再從邦國安全角度看,魏攻吳不需要翻越秦巴山地,一旦吳蜀交火,蜀漢憑藉漢中、廣元的關隘可以低成本禦敵於國門之外;吳國則必須時時在荊揚前線重兵布防,不能專心向西。
最後,如何理解諸葛亮戰後評語: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
態度上,諸葛亮應該和諸葛瑾類似,反對早期蜀、吳火併。
諸葛亮日後選擇打涼州,既有避免刺激吳國的原因,也有欲曹魏疲敝趁火打劫。
雖然現在相關文獻已散佚,無法得知諸葛亮具體在想什麼,但是諸葛瑾以東吳的立場也已猜到荊州是蜀漢視為核心板塊的區域,更遑提蜀漢,況且蜀漢文官中為數不少是荊州人士。
可能,諸葛亮更多的是沒想到劉備會被沒多大名望的陸遜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蜀漢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件。
因為荊州丟失意味著困守四川,這是自取滅亡。
且在當時的情況下,攻吳更容易,管理荊州也比經略涼州更為方便。
參考文獻
[晉]陳壽.《三國志》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三國志》中單獨立傳的臣子有兩個,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誰?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曹操、劉備、孫權等皇帝級別的人物,可以享受到單獨列傳的待遇。但是,如同太史公的《史記》中,項羽以霸王的身份享受到皇帝才有的本紀待遇一樣。在三國志中,竟然也有兩位非皇帝人物被...
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伐吳,是不是會伐吳成功?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
蜀漢的衰敗與覆滅,諸葛亮和關羽得被這個鍋!
公元219年(建安24年),劉備在四川稱漢中王,蜀漢政權正式崛起。蜀漢政權持續了42年,在這42年里,究竟有那些戰略上的失誤而導致蜀漢政權最終的覆滅呢? 諸葛亮在給劉備做的《隆中對》戰略中明確指...
劉備為什麼一定要發動對吳戰爭?是為了給關羽和張飛報仇?
對於三國,大家都是很熟悉了,三國演義所說,自關羽張飛先後被殺,劉備夜不能寐,整日想和為弟報仇,於是舉國發動了對吳戰爭,由此更發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戰。
宋傑;蜀吳統治下江陵軍事地位之演變
作者簡介:宋傑,男,北京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北京 100089) 內容提要:劉備、關羽統治下的江陵是蜀漢西征北伐的後方基地,又是荊州戰區的指揮中心、主將駐節...
如果關羽死後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蜀漢最終可以奪得天下嗎?
憑心而論,個人觀點覺得,劉備即便不發動夷陵之戰,依然奪取不了天下。在這裡本人依據個人觀點來談下原因。在關羽死後蜀漢內部出現兩種不同觀點:一,以劉備張飛為代表的伐吳復仇派;二、以諸葛亮趙雲黃權為代...
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不勸劉備,原因有6點
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集團,起家的中原集團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以及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丟了,荊州集團就第一個不答應,益州集團也不答應,因為沒了荊州,原荊州集團的人就要進入益州...
蜀漢北伐的戰力來源竟不是本國人?
提到三國時代,蜀漢北伐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從諸葛亮到姜維,蜀漢前後共計十六次北伐(諸葛亮五次,姜維十一次),每次北伐,蜀軍夜打過能有所斬獲,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畢竟無論是國力軍力,蜀漢都照比...
五虎上將中,他的本事最大,讓他去守荊州,絕不會上演關羽的悲劇
劉備創業初期,慘澹經營,連戰連敗。別說稱王稱霸,就連找塊根據地都難,整天寄人籬下,東躲西藏,讓曹操追的滿街跑,前途一片茫然。直到他見到諸葛亮,二人隆中晤對,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瞭然於胸,給他的帝業生...
劉備為何要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僅僅只是腦袋發熱為關羽報仇嗎?
對劉備集團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劉備建立的蜀國,是一個外來政權。而這個外來政權的成分卻相當複雜,有初期便追隨左右的關羽、張飛、簡雍等老資歷,有諸葛亮、蔣琬、馬良等荊州系,有...
此人見證蜀漢興亡,不待見姜維,卻忙著巴結諸葛瞻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關羽發動荊襄之戰,遭到曹操與孫權的兩面夾擊,最終不僅將荊州丟了,自己也沒了性命。經此一役,劉備在荊州的數萬大軍全軍覆沒。不過,戰後卻有兩位將領奇蹟般地從荊州逃回了益...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竟然是因為這些
近日偶然與人談及歷史人物,說起劉備,大多認為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等等這些被認為這是劉備成功的基礎。論及個人能力,卻大多不肯恭維,普遍認為文韜武略,遠遠不如曹操孫權。甚至被人調侃為逃跑將軍,總是...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劉備是為了奪荊州還是為弟報仇
劉備是為了奪得荊州還是為弟報仇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被孫權呂蒙襲取荊州,兵敗身亡。自此,吳蜀仇根深種。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公元221年,劉備續漢脈正大統,年號彰武,史稱蜀漢。同年...
諸葛亮過繼諸葛喬是重大策略失誤嗎?
五、中監軍關興死亡時間推定 關興死亡的具體時間有沒有線索?追諡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關羽傳》)。這段話也需要仔細分析:1、諸葛...
《三國志》單獨立傳的兩位臣子:一是諸葛亮,另一個是他?
對於三國這一段歷史,陳壽的《三國志》是大部分人進行了解的主要史籍。在三國志中,曹操、劉備、孫權,包括他們的後代,也即帝王級別的人物,基本上都會享受到單獨列傳的待遇,比如記錄劉備的《三國志·蜀書...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君主,早年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相繼投奔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雄主,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前半生可為是顛沛流離,三顧茅廬後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