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不勸劉備,原因有6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集團,起家的中原集團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以及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
荊州丟了,荊州集團就第一個不答應,益州集團也不答應,因為沒了荊州,原荊州集團的人就要進入益州去分取有限的資源,因此兩大派系合力推動之下,攔是攔不住的了,劉備就是表個態也要打一打,不然內部不穩。
至於,諸葛亮感嘆法孝直在可以勸住劉備,並非是法正比諸葛亮高明,而是因為法正可以算是益州集團的代表性人物,如果他可以壓住益州集團的聲音,那還有攔住伐吳的希望。
不過,劉備估計是沒想到,會敗得那麼慘,棺材本都賠進去了。
其次,荊州是四戰之地,戰略意義十分重要,沒有江陵,北伐就只能從雍涼慢慢推進。
諸葛亮後期北伐,也大多是因為單線作戰,糧草後勤太遠導致乏力。
而坐擁了荊州的孫吳又沒能很好的配合北伐,只有石亭之戰坑了曹休一把,才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業。
再加上當時,東吳大都督呂蒙病逝,陸遜名聲不顯,孫權本人更是戰五渣的軍事能力。
東吳方面兵力雖然略勝蜀軍一籌。
但是這樣的兵力優勢其實在實戰中並不明顯。
而且,劉備本人是征戰多年的老將,部下的馬良、馮習、張南、傅彤、黃權等也都算得上中堅力量,更別說出征前本來還有悍將張飛鎮守閬中。
從軍事力量來說,蜀漢還是略強於東吳。
其實,孫吳背盟不僅打劉備的臉,而是也打諸葛亮的臉。
畢竟在諸葛亮一手設計的《隆中對》裡面,荊州益州是劉備集團的兩條大腿;現在突然沒頭沒腦的被人陰掉荊州,等於說《隆中對》的原定計劃已經破產了那麼此時劉備伐吳,既是給自己找回面子,也是為繼續執行《隆中對》既定方針爭取最後一絲機會,那麼,諸葛亮怎麼好反對這種事情呢?
你們不要看劉備曾經給諸葛亮一個「軍師中郎將」or「軍師將軍」的帽子,就以為諸葛亮就是劉備軍師、參謀長;實際上後來諸葛亮逐步負責留守、看家、「足食足兵」,其角色愈發的像蕭何似的後勤部長而非張良似的參謀長。
而夷陵之戰顯然是延續了漢中之戰的分工模式:劉備東征,諸葛亮留守成都——只不過法正已死、且無人有能力接替法正罷了。
史書記載諸葛亮在夷陵兵敗後感慨,說:「若法正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就因為法正身為劉備的「參謀長」。
反過來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時身為「後勤部長」的諸葛亮,要介入劉備的軍事謀劃部署,其身份是比較尷尬的。
另一方面,跟劉備混的人都是被劉備個人魅力所吸引的。
要論實力背景等等,有誰願意跟劉皇叔去冒險?整個蜀漢的權力結構都是由劉備一個人的個人魅力所撐起來的。
這時候關羽死了,荊州丟了。
要知道關羽也是劉備集團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一直在為劉備效忠盡心盡力。
假如劉備說,我們要以大局為重,關羽死就死了,我們以後再報仇,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是曹魏。
跟劉備混的人怎麼想?劉備打了一輩子的個人魅力牌就丟了。
劉備也知道曹魏勢力強大,他也知道道理上應該聯合東吳伐魏。
但是實際上這麼做的結果會是什麼?諸葛亮明白。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為何諸葛亮沉默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為什麼攻打孫權?難道真的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收藏,也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小編每天都會更新有趣的歷史資料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遭到曹操孫權兩面夾擊,兵敗被殺。建安二十五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
讀書筆記:隆中對是諸葛亮的失誤?其實是替人背黑鍋
最近在看《三國志》,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先從傳統上《三國演義》最核心的角色諸葛亮說起。說起諸葛亮,就不能不說隆中對,這是諸葛亮為劉備集團定下的宏偉藍圖。但是最終沒有實現。有人說是諸葛亮背鍋...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三國爭霸誰最牛?如果諸葛亮保孫權,關羽保曹操,天下將會如何?
三國是繼東漢之後的一個短暫時代,前後僅持續60年。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相互征討,戰爭一直沒有停止。而在三國爭霸之戰中,每一國都有一個「鐵三角」支撐。這三個鐵三角都是由一人主策,一人主...
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改奪荊州,歷史會被改寫嗎?
歷史上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期,對曹魏發動了六次戰爭,可是出祁山次數只有兩次,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連山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蜀道之難還是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後代很多歷史學者,都評價諸葛亮...
是誰謀殺了關羽?誰該為關羽之死負責?真相卻出人意料!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襄樊,曹操派于禁、龐德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採用了司馬懿、蔣濟的意見,派使者聯繫東吳從後面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
如果劉備聽了這個人的建議 夷陵之戰可能就不會失敗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以後,轄有長江南北八郡的戰略要地荊州,為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所瓜分。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基地,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漢...
諸葛亮為什麼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等到「天下有變」時再進行北伐?
隆中對中曾言:「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之後劉備的戰略也基本按照隆中對執行,還比較順利,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甚至超過了江東孫權集團。魏蜀吳短暫...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為何蜀漢最先滅,此人一句話點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一代梟雄劉備天生異相,不可一世。自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初出山門,如魚得水大展抱負,經數十年艱辛苦戰,終於把風雨飄搖中的劉備集團發展...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