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擁兵10萬伐吳,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核心提示:諸葛亮本人對於這場戰役持怎樣的態度呢?按理說,以諸葛亮丞相的職務和地位,他如果有任何建言,因該先於趙雲等人被記錄下來。
一
劉備與諸葛亮初次見面,約207年,諸葛亮提出了要據有荊州、益州。
換句話說,據有荊州、益州是為了可以兵分兩路北伐,讓曹魏首尾不及相顧,這樣將有助於北伐的成功,也能進一步復興漢室。
二
先談荊州之重要,荊州處在首都洛陽的正南方,能夠容納不可勝數的中原名士們。
同時,荊州不僅控扼了長江上下游的交通,同時也掌握了南北的往來,是中國交通的重要通道,不只是孫權想要據有,劉備也不想失去,甚至連曹魏也想分一杯羹。
三
再談到益州之重要。
益州向稱 「天府之國 」, 是個四面封閉之地,加上它物產豐隆、可以自給自足的存在。
掌握了益州,就能掌握荊州的命脈,也就掌握了揚州的命脈。
總而言之, 以益州控扼荊州,又以荊州控扼揚州,無異於取得荊、揚兩地。
四
對於劉備來說,荊州跟益州的地位同等重要,失去任何一地,都將使劉備復興漢室的心愿落空,同時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 》的根本,如果沒有了荊州,那無疑使《隆中對 》成為空談。
公元219年,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孫權乘虛而入,導致荊州失陷。
五
關羽死於 219年冬天,劉備出兵則在兩年後的 221 年秋天,從時間上說,劉備的憤恨是不是能夠持續兩年。
而劉備又在關羽死之後,接連為獻帝服喪、即帝位,如果劉備真的因憤恨失去理智而出兵,難道還要顧慮著先即帝位嗎 ?
六
由此看來,劉備伐吳應該有著更複雜的原因。
劉備應該很了解荊州的重要性。
在關羽失荊州之後,劉備困於益州之地,對於要統一天下來說,無疑是失去了半個身軀,同時也讓他少了一個作戰基地。
如此看來,夷陵之戰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關羽之死,而更在於荊州之失。
七
那麼,諸葛亮本人對於這場戰役持怎樣的態度呢?在 《三國志 》中,陳壽並沒有任何記載。
按理說,以諸葛亮丞相的職務和地位,他如果有任何建言,因該先於趙雲等人被記錄下來,絕不可能只有趙雲的諫言而不見諸葛亮的話語,所以只能合理推斷為諸葛亮確實沒有說過任何的話。
八
孫、劉之間,本為利益結合,當利益有所衝突,也就是他們該分開的時候了。
對於諸葛亮來說,與孫吳的結盟固然重要,然而荊州對於蜀漢卻更加重要。
兩相比較,荊州關係到蜀漢的長久目標,而與孫吳的關係,則在利益一致時仍有可能再次結盟。
比如,夷陵戰後兩國便互通友好, 而且相約平分天下。
九
在孰輕孰重的權衡下,蜀漢不能失去荊州。
如果不奪取荊州,蜀漢將偏處一隅,不但失去爭奪天下的機會,此後更要為了生存,不斷地出征曹魏,以換得繼續生存的機會,而這又將成為莫大的負擔 。
諸葛亮如果經過深思熟慮,一定也會傾向於支持伐吳。
既然諸葛亮的態度傾向於劉備的這一邊 ,他也無須對劉備再作任何勸諫,這恰恰能夠解釋為什麼在 《三國志 》中,遍尋不著一絲諸葛亮勸阻伐吳的記錄。
劉備伐東吳時,諸葛亮是反對還是贊成,法正真能勸劉備回頭嗎
「夷陵之戰」身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雖然規模偏小,但是在三國史上有巨大影響。關羽北上伐曹,孫權突然背盟,襲取荊州。關羽得知消息以後,並沒有從上庸回益州,而是想再次把荊州奪回來。可惜最後兵敗身死...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三國成語故事:簞食壺漿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諸葛亮和劉備。該故事出自著名的《隆中對》。先來看看原文:
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不勸劉備,原因有6點
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集團,起家的中原集團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以及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丟了,荊州集團就第一個不答應,益州集團也不答應,因為沒了荊州,原荊州集團的人就要進入益州...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為何靠益州劉邦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亡國,其實龐統早已看穿
三國志中,劉備經常稱自己為中山靖王后代,漢室宗親,俺麼劉備自然也是劉邦的後代。相比較來說,劉備與劉邦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知人善任、都願意放權、都施行仁政,這是兩人的相似之處。但是劉備和劉邦...
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為何諸葛亮沉默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
荊州如果不丟,全體出動,一起北伐,有勝算嗎?
劉備手下有五位功勳卓著的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在建立蜀漢的過程中,除了諸葛亮的輔佐之外,這五位大將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因陳壽在《三國志》將五人列為一傳,被後世稱為「五虎上將」。如果五...
劉備為何傾國伐吳?背後戰略眼光非諸葛亮所能逆睹也!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倘若荊州丟了關羽逃回益州,劉備還會東征伐吳嗎
(加盟作者海無顏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兵發襄樊,不料卻被曹仁擋在孤城之外,曹操大軍陸續增援,關羽久攻不下。不久之後,孫權與曹操暗中結盟,偷襲關羽在荊州的大本營。關羽腹背受敵,倉皇...
諸葛亮趙雲都錯了 劉備借為關羽復仇之機伐吳出發點是正確的
前面講到,諸葛亮為了迅速得到劉備的認可,並希望馬上就得到劉備的重用,不再虛度光陰,所以他在和劉備見面後就獻上了《隆中對》,而《隆中對》的主要思想就是讓劉備拿下荊益兩州,然後聯盟孫權,若天下有變則...
諸葛亮借用一成語,為劉備展示宏偉藍圖,但構想本身卻有重大缺陷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諸葛亮和劉備。該故事出自著名的《隆中對》。先來看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