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擁兵10萬伐吳,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諸葛亮本人對於這場戰役持怎樣的態度呢?按理說,以諸葛亮丞相的職務和地位,他如果有任何建言,因該先於趙雲等人被記錄下來。

劉備與諸葛亮初次見面,約207年,諸葛亮提出了要據有荊州、益州。

換句話說,據有荊州、益州是為了可以兵分兩路北伐,讓曹魏首尾不及相顧,這樣將有助於北伐的成功,也能進一步復興漢室。

先談荊州之重要,荊州處在首都洛陽的正南方,能夠容納不可勝數的中原名士們。

同時,荊州不僅控扼了長江上下游的交通,同時也掌握了南北的往來,是中國交通的重要通道,不只是孫權想要據有,劉備也不想失去,甚至連曹魏也想分一杯羹。

再談到益州之重要。

益州向稱 「天府之國 」, 是個四面封閉之地,加上它物產豐隆、可以自給自足的存在。

掌握了益州,就能掌握荊州的命脈,也就掌握了揚州的命脈。

總而言之, 以益州控扼荊州,又以荊州控扼揚州,無異於取得荊、揚兩地。

對於劉備來說,荊州跟益州的地位同等重要,失去任何一地,都將使劉備復興漢室的心愿落空,同時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 》的根本,如果沒有了荊州,那無疑使《隆中對 》成為空談。

公元219年,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孫權乘虛而入,導致荊州失陷。

關羽死於 219年冬天,劉備出兵則在兩年後的 221 年秋天,從時間上說,劉備的憤恨是不是能夠持續兩年。

而劉備又在關羽死之後,接連為獻帝服喪、即帝位,如果劉備真的因憤恨失去理智而出兵,難道還要顧慮著先即帝位嗎 ?

由此看來,劉備伐吳應該有著更複雜的原因。

劉備應該很了解荊州的重要性。

在關羽失荊州之後,劉備困於益州之地,對於要統一天下來說,無疑是失去了半個身軀,同時也讓他少了一個作戰基地。

如此看來,夷陵之戰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關羽之死,而更在於荊州之失。

那麼,諸葛亮本人對於這場戰役持怎樣的態度呢?在 《三國志 》中,陳壽並沒有任何記載。

按理說,以諸葛亮丞相的職務和地位,他如果有任何建言,因該先於趙雲等人被記錄下來,絕不可能只有趙雲的諫言而不見諸葛亮的話語,所以只能合理推斷為諸葛亮確實沒有說過任何的話。

孫、劉之間,本為利益結合,當利益有所衝突,也就是他們該分開的時候了。

對於諸葛亮來說,與孫吳的結盟固然重要,然而荊州對於蜀漢卻更加重要。

兩相比較,荊州關係到蜀漢的長久目標,而與孫吳的關係,則在利益一致時仍有可能再次結盟。

比如,夷陵戰後兩國便互通友好, 而且相約平分天下。

在孰輕孰重的權衡下,蜀漢不能失去荊州。

如果不奪取荊州,蜀漢將偏處一隅,不但失去爭奪天下的機會,此後更要為了生存,不斷地出征曹魏,以換得繼續生存的機會,而這又將成為莫大的負擔 。

諸葛亮如果經過深思熟慮,一定也會傾向於支持伐吳。

既然諸葛亮的態度傾向於劉備的這一邊 ,他也無須對劉備再作任何勸諫,這恰恰能夠解釋為什麼在 《三國志 》中,遍尋不著一絲諸葛亮勸阻伐吳的記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成語故事:簞食壺漿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故事的主人公有兩個,分別為諸葛亮和劉備。該故事出自著名的《隆中對》。先來看看原文: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