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竟然是因為這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偶然與人談及歷史人物,說起劉備,大多認為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等等這些被認為這是劉備成功的基礎。
論及個人能力,卻大多不肯恭維,普遍認為文韜武略,遠遠不如曹操孫權。
甚至被人調侃為逃跑將軍,總是被人打的又是哭又是跑。
尤其是夷陵之戰,讓剛建立不久的蜀漢政權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都批評劉備感情用事,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就夷陵之戰來說,筆者認為發動這場戰爭並沒有錯,相反恰恰體現了劉備長遠的戰略眼光和他的梟雄本色。
劉備其實是一代梟雄,他的野心決不是偏安西蜀一隅,而是要爭霸天下乃至統一天下。
雖然劉備一生十次更換主公,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
但是生在那樣亂世,從最底層一路殺到有名氣,然後才逐漸轉型成為軍閥,作為軍閥,劉備在沒有資源和背景的情況下,跟曹操這種級別的對手一路對抗,他在戰場最前線冒著被剁成肉醬的風險時,曹操已經有了不小的軍隊官職與人脈。
最終劉備沒有死在向上爬的過路上,大器晚成,成就了一翻光輝事業,建立蜀漢政權,跟歷史上著名的魏武和大皇帝對峙。
這些光是賢德仁義,知人善任就可以的,必須心中有乾貨。
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三國志·先主傳》)」;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
」(《三國志·魯肅傳》);周瑜說:「劉備以梟雄之姿……」(《三國志·周瑜傳》)。
這樣的一位梟雄劉備是不會甘心偏安一隅的。
更不會因為個人情緒而舉全國之力發動一場戰爭。
劉備想的應該是以攻為守,在進攻中尋找機會擴大地盤,圖取天下。
蜀漢欲圖天下,必先取荊州。
既然要進攻,不是伐魏便是攻吳。
很多人認為劉備應該聯吳抗曹,筆者認為,沒有荊州的蜀漢是難於攻打比自己強大很多的魏國的。
更不說還得提防孫權在背後動刀子,尤其是剛剛被孫權背後狠狠的捅了一刀的情況下。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沒有荊州的蜀漢想要攻魏,只能翻越祁連山去進攻強大的魏國。
這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這點從諸葛亮幾次出祁山和姜維九伐中原的結果可以看出。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是諸葛亮在隆中給劉備定的總體戰略方針,荊州之於蜀漢集團,是戰略總方針中無可或缺的關鍵一環,是從南線經略中原至關重要的前進基地。
畢竟,交通發達的荊州,其戰略機動價值和迴旋空間是另一路無法比擬的。
失去荊州,對蜀漢而言就意味著失去奪取天下的戰略基礎。
既然不能伐魏便只能攻吳,既然荊州非取不可,只能攻吳。
蜀國所處的境遇,要求劉備必須攻吳。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魏國地廣人多,經濟軍事實力也最強。
蜀國和吳國軍事力量不相上下,但是吳國東吳三代占據江東,基底深厚,而蜀國內部矛盾紛爭,經濟及社會資源是三國中最弱的。
也就是說比如現在綜合實力對比是1:2。
十年之後就是1:4.二十年就是1:8了。
時間越長,蜀漢與吳魏兩國的差距將越大,也許再沒有吞併吳國,一統天下的機會。
失去荊州後,原來從荊州而來的荊州派大都希望奪回荊州。
劉備一生信義號令天下,收攏人心。
而今關羽被東吳殺了,那個跟隨自己白手起家,出生入死;那個降漢不降曹,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萬里追隨自己的兄弟被東吳殺了。
那些跟隨自己入川打江山的老部下的家園讓人強占了;甚至張飛的死也跟東吳有點關係。
作為老大的劉備必須有所作為才能安撫人心,樹立威信。
弱國無外交,在當時荊州被奪,關羽被殺的情況下,蜀漢集團不可能立即放低姿態,在失去荊州後立即媾和,向東吳獻媚。
相反的,蜀漢集團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都有對東吳進行打擊的必要,正所謂弱國無外交,當時的蜀漢如果表現得過於怯弱,則反而無法達到聯吳抗曹的目的。
具備伐吳的條件。
軍事上蜀漢出兵約5萬,東吳8萬人,蜀軍都是從荊州到西川到漢中的精銳,英勇善戰,士氣正旺。
劉備用兩年的時間做了充分的準備。
曹魏方面曹丕剛接班不久,更是剛剛稱帝,內部事務繁雜,斷然不敢貿然出兵。
後顧之憂較小。
更兼荊州民心還懷戀蜀國。
此時,以漢室正統的天子之師,討伐悔盟投敵的東吳叛逆,以為英雄復仇的正義之師討伐偷襲盟友的吳軍。
在軍事上占優的情況下,劉備舉全國之力攻吳,勝算還是有的。
即使無法全勝,奪回部分荊州的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當時三國的戰略態勢會發生重大變化,對後世歷史也會發生重大影響。
更或者劉備在夷陵之戰能大獲全勝,殲滅吳國陸遜軍團,那麼接下來順江直下,勢如破竹,取江陵下武昌,甚至幾萬雄師過大江,旗揚石頭城,一舉攻滅東吳,有大江阻隔,曹魏就是想分一杯羹,也討不得太多便宜。
實現南北二分局面,都並非絕不可能。
如果是劉表,劉璋之流,或許會龜縮守成,過幾天太平日子。
譬如劉邦這類人物,劉備不可能困守一方,必定在機會顯現的時候放手一搏。
誠然,夷陵之戰最後以蜀漢的飲恨而告終,加速了蜀漢的敗亡。
但是我們不應該以成敗論英雄。
縱觀歷史局面,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帶領蜀國走出困局的唯一辦法。
雖然這是一場冒險,可從來就沒有必勝的戰爭,對於一個戰鬥一生,志在天下的英雄來說,這就是一場必須面對的博弈。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三國時期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在這段亂世文明中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魏國的曹操和吳國的孫權還有蜀國的劉備了,且不說曹操的奸雄本色,吳國孫權的三國...
夷陵之戰並非為關羽報仇,但這一戰劉備卻非打不可
大家好,今天開始將用6期的版面對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進行分析。公元221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親率五萬兵馬對吳國發動戰爭,史稱「夷陵之戰」。這場戰爭在實際上鞏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的惡夢:決定蜀國滅亡的三次戰役!
三國時期,劉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創建了蜀漢政權。可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族歸為一統,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未能獲得成功。蜀國為何失敗,這裡說說決定蜀國成敗的三個重...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不是單純為關羽報仇這麼簡單
夷陵之戰是三國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其他的兩個著名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關於這場戰爭的緣由還得從孫劉聯盟的開始說起。我們知道在赤壁之戰前孫權為了保住江東於是就採納了魯肅的建議同劉備聯盟...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關羽丟失荊州後,本有機會死裡逃生,卻被此人的一句話徹底葬送
一、真正「擊敗」關羽的人公元219年,這一年是三國的一個關鍵年份,先是劉備在五月自領漢中王,跟著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並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在十二月,最重磅的消息傳來,關羽兵敗被殺!...
東吳四大都督排行榜:誰最有戰略遠見?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是公認的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三國志》將前三人並作一傳,將陸遜單立一傳,其餘如程普、黃蓋、韓當、甘寧、徐盛、丁奉等十多位名將合作一傳,充分表明周魯呂陸的特殊地位。而四大都督...
關羽被曹操抓後,被重賞,孫權抓住關羽立即斬殺,為何截然相反
關羽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關羽在很早的時候就一直跟隨著劉備,劉備將關羽視為自己的親兄弟。關羽在三國很多人的眼中地位都是非常高的,三國最聰明的謀士郭嘉評價關羽:萬人敵。雖然關羽被稱為萬人敵,但也有...
關羽真的只是「大意失荊州」嗎?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大意失荊州」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意思是說由於一個人的疏忽而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個成語是來源於三國時期因關羽本人的疏忽而造成蜀國丟掉荊州的歷史故事。那麼,關羽果真是因...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孫權眼中,為什麼東吳和關羽只能活其一,而不能並存
公元220年,東吳呂蒙殺關羽,其後九年,孫權建立東吳稱帝,這是為何?想必很多人不曾發現其中隱藏的秘密。《三國演義》我們都看過,講實話,說真事,在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以魏國的國力最為強大,吳國...
就連諸葛亮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家庭。諸葛亮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 ,父親諸葛珪娶章氏為妻,生有三男兩女。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鈞。...
為什麼劉備最後沒能一統天下,敗就敗在這裡!
三國時代,劉備能夠說是自食其力,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歷盡艱辛,終究創立了蜀漢政權。惋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屬歸為一統,劉備中興漢室的抱負未能得到勝利。蜀國為什麼失敗,這裡說說決議蜀國成敗的三個...
讓劉備引以為恨的人: 直接破壞了蜀漢大計
在三國當中,劉備一直是一個爭議較大的人。有人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一輩子都在為「興復漢室」的大事奮鬥。有人說他是個野心家,他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為劉封、劉禪,「封禪」,正是顯示了劉備稱帝的野心。不...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