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

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不能一統天下,也不至於如此的脆弱不堪,成為三國之中最先滅亡的國家吧? 下面從次到主揭秘蜀國最先滅亡的九大原因。

TOP9 痛失荊州,戰略破滅

荊州是長江防線承上啟下的關鍵,歷史上凡割據江南半壁江山者,多以揚州為核心、以荊州為門戶、以益州為屏蔽,戰略要衝的意義不言而喻。

諸葛亮當年隆中對的設想中,就是以益州為基地,荊州為支點,東出荊州直取中原,西出奇兵橫掃關中,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可見,荊州對於西蜀政權意義極重。


然而,一向胸懷天下的劉皇叔,一向神算無遺的諸葛亮,卻對荊州這個戰略要衝重視程度不足,將荊州要地的得失,甚至說光復漢室大業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孤傲自負的關羽身上。

委關羽為帥領兵北取樊城,必須派趙雲或其他可靠之人回防荊州,同時遣使江東進行外交遊說,如此安排則萬無一失。

但卻單單安排驕傲自滿的關羽出兵樊城,獨面孫曹夾擊,關羽被曹操及江東那群謀士窺其弱點從而完虐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事實證明,不僅呂蒙成功地完爆關羽,就是龐德若非于禁徇私也完全可以誅殺關公。

荊州一失,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設想成為空談,不得已日後只能進行徒損國力、勞而無功的六出祁山。

劉備的江山也由橫跨荊益變成了益州一隅,關羽、張飛、關平、王甫等一大批名將皆因此亡,之後為報關羽之仇,更是傾盡蜀國全部,甚至包括了劉備的性命。

從此,蜀國一蹶不振,荊州之失,及之後的夷陵慘敗,令蜀國生存的空間極度壓縮,戰略的構想無從實施,實力的對比永處下風,可以說蜀國的滅亡從荊州失去的那一刻便註定了。

TOP8 輕視盟友,自毀聯盟

赤壁之時,劉備雖兵微將寡,東吳也無後來之盛,雙方卻能求同存異,以唇亡齒寒、休戚相關的互信,大破曹兵百萬。

然而,隨著劉備勢力的極度膨脹,對孫吳這個盟友日漸疏遠,且不說因為借荊州問題雙方所積蓄的重重矛盾,單就關羽面對孫權為子求姻時「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的傲慢不遜態度,就殊無半點盟友間的基本尊重和禮儀。

這不僅僅是關羽的個人行為,折射出的是劉備集團在勢力極速膨脹後對於東吳重要性的日漸輕視。

劉備的聲威大振,不僅令曹操膽寒,也讓江東不安。

這時候劉備沒有及時安撫江東,也沒有提出與孫吳合作共取中原,顯然在劉備眼中,中原只是劉備一人的囊中之物,旁人是無權分享的,嚴重違背了諸葛亮當年「外結孫權」的戰略意圖,這也極大地刺激了孫權背後下刀的決心。

因此,孫劉聯盟的破裂,率先舉刀的是東吳,但埋藏禍根的卻在西蜀。

諸葛亮作為一代政 治家,焉能不知道聯盟的重要性,但他在聯吳方面口號多於行動,否則,以孔明之智,孫劉兩家縱然恢復不到赤壁之時的精誠合作,斷也不至於如此的脆弱不堪。

諸葛亮在聯盟問題上,沒有徹底放下身段,沒有完全拋棄世仇,欲想結之又想棄之,搖擺不定中使吳蜀同床異夢之心愈盛,方使得蜀軍的北伐在一次次孤立無援的悲壯中悽然謝幕。

TOP7 內鬥劇烈,民心背離

蜀雖號稱一國,實際不過益州一隅,原本益州本地精英該群立朝堂,共管西蜀。

然而上起君王,中至權臣,下到地方大員,在法正早逝、李嚴被貶、黃權投魏之後,莫不以外來精英勢力及被孔明洗腦的益州人為主,益州本土之人對蜀國大政方針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

外來集團的目標是傾益州之力而一統天下,益州集團卻想顧念家鄉保全一方,雙方的政治目標存在嚴重分歧。

但益州人對蜀國軍政影響甚微,所以出現的情況是:朝堂之上坐而論道者皆為泊來外人,沙場之上拋妻棄子捨身賣命的卻皆是益州土人。

益州人所受恩惠甚少,但捐舍極多,連年的征戰使益州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劉備入蜀前,益州本地原本物富民豐,安逸已久,光復漢室之心本就不強,北圖中原之志更是不足,蜀國的歷次北伐其實都是蜀民在強權綁架下的被迫之舉。

正因為西蜀高層與益州本土的離心離德,漸行漸遠,方才在鄧艾奇襲下投降成風,潰不成軍。

王不與民同樂,民自不願與王共難也!

TOP6 窮兵黷武,耗盡國力

蜀國以漢室正統自居,光復漢室,重振山河乃是蜀漢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故蜀國從立國伊始,便拋卻民生,先軍後民,以戰揚威,來召示天下自己的正統地位和重振漢室的堅決意願。

於是,戰爭貫穿了蜀漢政權的全部,從劉備東襲孫吳,到孔明的六出祁山,再到姜維的九次伐魏,這些收效甚微卻極度透支國力的戰爭,幾乎拉垮了整個蜀漢的經濟和民生。

倘若劉備能夠審時度勢,不計桃園小義,以天下蒼生為念,不盲目伐吳;諸葛亮能夠不以先帝所託為絆,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窺魏、吳亂時而出奇兵襲之;姜維能夠跳出恩師的窠臼,以西蜀的長遠為計,不做頻繁無謂的出擊,蜀雖未必定能稱雄天下,但自保尚有可能,至少不會如此迅捷而亡。

早知如此,何不借劉備之人和、孔明之才智、蜀道之地利,固守西川,以待天時。

若天時、地利、人和聚齊,帝王之業焉有不成之理?奈何劉備、諸葛亮、姜維都想成大功於己身,不肯為後人做階梯,結果在逆勢而行的急功近利之後,帶給蜀國的只能是慘不忍睹的衰敗和亡國。

TOP5 小國寡民,先天不足

依靠諸葛亮的曠世奇才,劉備從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流離窘境,一躍成為雄踞一方的三分之主,使織席販履出身的劉備,在多年寄人籬下的忍氣吞聲後,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地與曹操、孫權等人平起平坐了。

劉備的跨越式崛起雖然迅捷,但也帶來自身基礎的孱弱和不牢,與雄踞中原沃土的曹魏、盤踞江南富庶的孫吳相比還是有著許多先天的不足。

偏居狹小一隅的蜀國事實上只是一個兵微將寡,國小民少的彈丸小國(蜀國面積看似不小,其實可用於發展的國土非常有限)。

所以,論人口多寡,論疆域幅員,論經濟高低,論根基深淺,蜀國無一出魏、吳之處。

小國寡民的先天不足,使得蜀國在起跑線上就遠遠落後於魏、吳。

在曠日持久的殘酷消耗下,蜀國率先國力不支,轟然倒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TOP4 坐失良機,永為老三

機會對於蜀漢這樣的弱小政權是最為重要的,一旦獲得千載難逢的良機,蜀漢完全能夠以小博大,以弱勝強,一戰而完成對曹魏的絕殺。

蜀漢能夠逆轉蜀魏實力差距,進而奪取天下的最佳時機,莫過於關羽水淹七軍,大破于禁之時。

此戰之後,黃河以南曹操勢力大挫,再加之赤壁的陰影、漢中的失落,曹軍士氣低迷,連一向心高氣傲的曹操都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動了遷都避禍之念,三國實力的強弱對比首次來到了有利於吳蜀的歷史分水嶺。

如果此時,諸葛亮能夠再現當年隆中對時胸懷天下、放眼四海的高瞻遠矚,及時把握住這次機會,親到東吳說服雙方的利害關係,以歸還荊州、平分天下為誘,輔以盛迎孫夫人、撮合孫權子關羽女等一系列聯姻手段,再次促成吳蜀共抗曹賊、同復漢室的聯盟,那麼三國的形勢將極大改觀,劉備光復漢室的胸心壯志也不再是虛無縹緲的鏡中花、水中月。

只可惜,胸懷大志的劉備,神算無遣的諸葛,都未對此傾注足夠的心血和關注,任由關羽獨自落敗。

劉備因此也錯過了逆轉曹魏的最佳時機。

之後,劉備更是不顧曹丕篡逆、天下共憤的良機北伐曹魏,反而為了桃園結義的小義而捨去光復漢室的大義,傾全國之力與東吳決戰,結果換來了孫劉俱敗,曹家獨大的不利結果。

原本是岌岌可危的曹魏,卻因劉備的一次太過冷漠和一次太過激情而逃過一劫,並且收穫到了蜀吳互殘的大禮,可謂由地獄直升到了天堂。

TOP3 主上昏庸,朝綱不振

就演義而言,劉禪沉溺享樂,重用奸佞,數度於己方勢氣正盛、幾可一役而成大事之際,強召軍隊班師回朝,將千載難逢覓得的殲滅司馬、活擒鄧艾的良機錯失,不僅使問鼎中原的宿願徹底破滅,也為蜀國日後的滅亡植下了禍根。

作為一國之君,懦弱無能的劉禪在鄧艾軍兵進成都之時,竟然在尚未滿盤皆輸、足能固守成都的情況下,不念先帝創業的艱辛,選擇了草率投降。

就以上罪狀而論,劉禪的確是蜀國亡敗的頭號罪人。

TOP2 集權獨斷,毀邦誤國

諸葛亮主政之後,以一己智絕而獨撐西蜀全國,莫說天下賢士英傑請纓無門、投蜀無路,即使蜀中群臣也鮮有嶄露頭角、施展才華的機會。

不要說五路大軍圍攻西蜀這樣的軍國大事,孔明閉門獨議而不與群臣相商,就是「罰二十以上」的雞毛蒜皮之事也親力親為,不委他人。

諸葛亮的專權和獨斷,嚴重挫傷了蜀漢群臣的積極性,更令天下願為蜀漢盡忠的人才望而卻步,使蜀國錯失了三國初建民心不穩的最後人才流動期。

等到各國穩定之後,再想招納天下英才已是晚矣!

孔明一死,蜀國立刻陷入了人才缺乏,後續無人、政體混亂的尷尬境遇,單以此論,西蜀成於諸葛,亦敗於諸葛。

TOP1 民不思漢,根基已失

劉備以一介布衣之所以能夠三分而取蜀,並不是倚其武功謀略,而憑其一呼百應的漢室正統和德仁天下的賢君感召,方使天下英雄趨之若鶩,四海百姓奉若神明,甚至有人為使劉豫州一餐之飽而殺妻取肉。

然則劉備一死,蜀國感召天下歸心的精神王牌已失,再加之劉備的精神和形象沒有很好的衣缽傳人,隨著歲月的更迭民心對故國的思念漸微,蜀國已再無吸引天下豪傑為之赴湯蹈火的魅力和光環,天下民心的向背已不再利於西蜀,雖有諸葛亮的智絕彌補,姜伯約的勤勉相濟,但也只能苟延殘喘而不能持久長存。

以「人和」立國的蜀國支柱已失,根基不復,最終被占盡天時的魏晉所滅也就在所難免了。

來源:搜狐自媒體易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

在眾多三國故事裡面,劉備向孫權借荊州的事實是多數網友都熟知的,但孫權當初為何要把把荊州借給劉備呢,這就是本文今天要講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