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為何諸葛亮沉默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夷陵之戰拉開了序幕!
題主說劉備晚年犯了一個錯誤,諸葛亮不吭聲趙雲極力反對,我想這裡的錯誤應該指的是關羽、張飛被東吳弄死以後,劉備不惜一切起兵征討東吳的戰事!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劉備集團的首席謀士和軍師,為何不力勸劉備伐吳?而劉備的貼身保鏢卻極力的反對劉備御駕親征呢?
根據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徐圖天下的戰略方針,劉備集團必須占有荊州、益州,兩地同時出兵伐魏,方可戰勝強大的曹魏,而這一切的實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與東吳保持聯盟關係,至少雙方互為外援,共同抗擊曹操。
而後,劉備集團先後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實力大有超過曹魏的勢頭,三方保持多年的均勢幾乎被劉備的實力暴漲所打破。
也正是因為如此,「眼紅」的孫吳「背信棄義」的在關羽北伐期間下黑手,不僅襲占了荊州,還殲滅了劉備集團最精銳的荊州軍團,其最得力的戰將關羽也為東吳害!
關羽遇害後,急欲報仇雪恨的張飛,在伐吳前夕竟為自己的部下殺害,並將張飛頭顱送與東吳報功。
可以說,劉備集團最具戰鬥力兼兄弟的兩位將軍皆為東吳所害,荊州要地為為東吳所占,蜀漢集團的戰略空間被嚴重壓制在蜀地。
因此,素有仁義之師的劉備欲起兵征討孫權,除了為兄弟報仇,最大的目的可能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再度占領荊州,甚至消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為兒子日後統一中國做自己最後的努力。
熟讀三國的朋友知道,劉備御駕親征東吳的詔書發布以後,蜀漢的大部分官員皆反對,在這些人眼裡,蜀漢的頭號敵人是曹魏,而非東吳,恢復漢室仍舊是這些人的遠景!但具有戰略眼光的諸葛亮卻表現的異常平靜,甚至都沒有努力的去勸阻這位已經被仇恨蒙蔽雙眼的主公,這又是為何呢?
我想諸葛亮之所以沒有勸阻劉備,主要是受隆中對的影響。
因為在當時看來,蜀漢集團要統一中國,荊州必須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兩面出兵,逐漸蠶食魏國。
再說,荊州本身擁有發達的經濟和豐富的人口,且交通四通發達,水路交通便利,比蜀地的交通條件要好的多。
而荊州丟失後,隆中對將無法實現,所以諸葛亮心裡是希望重新占領荊州的,只是諸葛亮希望的是可以讓一將領如魏延等去「討回荊州即可」,而不是劉備御駕親征。
這就是諸葛亮為何不力勸劉備伐吳之舉作罷的原因!
至於趙云為何力勸劉備不要伐吳,主要是因為在趙雲看來,蜀漢的頭號敵人是曹魏,欲圖取天下恢復漢室必須伐魏。
即使以為皇帝的劉備要為關羽和張飛報仇,大可派兵攻打東吳,將蜀漢的主力用於北伐曹魏上。
據了解,趙雲在跟隨劉備的初衷就是輔佐劉備恢復漢室,忠君報國。
當劉備為了一己之私放棄國讎的時候,趙雲出來極力反對也是情有所衷的!
原創不易,請隨手點讚鼓勵哦!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不勸劉備,原因有6點
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集團,起家的中原集團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以及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丟了,荊州集團就第一個不答應,益州集團也不答應,因為沒了荊州,原荊州集團的人就要進入益州...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諸葛亮趙雲都錯了 劉備借為關羽復仇之機伐吳出發點是正確的
前面講到,諸葛亮為了迅速得到劉備的認可,並希望馬上就得到劉備的重用,不再虛度光陰,所以他在和劉備見面後就獻上了《隆中對》,而《隆中對》的主要思想就是讓劉備拿下荊益兩州,然後聯盟孫權,若天下有變則...
三國爭霸誰最牛?如果諸葛亮保孫權,關羽保曹操,天下將會如何?
三國是繼東漢之後的一個短暫時代,前後僅持續60年。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相互征討,戰爭一直沒有停止。而在三國爭霸之戰中,每一國都有一個「鐵三角」支撐。這三個鐵三角都是由一人主策,一人主...
諸葛亮做了16年軍師,到底幫劉備做了什麼,劉備要託孤、讓位
蜀漢皇帝劉備夷陵慘敗,逃到白帝城,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安排託孤事宜。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國家,成就大業。我的兒子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無才,你就取代他...
軍師聯盟中關羽北伐曹操被孫權奪荊州身死,其違背諸葛亮便註定
《軍師聯盟》最新劇情,劉備大將關羽北伐曹魏,奪襄陽攻樊城,終被孫權抄襲後路所敗,失荊州孤立無援,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被東吳斬殺,關羽的出擊實際上嚴重違背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構想,在開始之初就必敗。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讓劉備引以為恨的人: 直接破壞了蜀漢大計
在三國當中,劉備一直是一個爭議較大的人。有人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一輩子都在為「興復漢室」的大事奮鬥。有人說他是個野心家,他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為劉封、劉禪,「封禪」,正是顯示了劉備稱帝的野心。不...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