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千古一策《隆中對》,對在哪,錯在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74】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戰略規劃,《隆中對》為諸葛亮贏得了讓人世代仰慕的生前身後名。

因為《隆中對》,整天被人追著砍的劉備集團,最終成就鼎足三分霸業。

也是因為《隆中對》,劉備諸葛亮事業的頂峰,僅僅到成都稱帝、蜀漢建國而已,北伐曹魏、興復漢室的終極目標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作為後輩末學,大鵬沒有資格去點評甚至指摘《隆中對》的部分失策。

只能站在事後諸葛亮的立場,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參考近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對《隆中對》試析一二。

《隆中對》全文不過六百餘字,核心是對當時天下格局的分析,和在此基礎上分兩步一統天下的「兩步走」戰略規劃。

對群雄割據形勢的分析,是《隆中對》最為出彩的部分:曹操已經粗定北方,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只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之。

何去何從,唯有荊州與益州可以成為立足之地、進取之本,由此產生了「兩步走」興復漢室的戰略。

第一步,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建立基業,造就「跨有荊益」的戰略優勢、鼎足態勢。

第二步,待天下有變,從荊州與益州同時出擊,形成對曹魏的鉗形攻勢,還於舊都、興復漢室。

遺憾的是,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三步走」只進展到三分天下的第一步,便再也不能實質性的邁出一統天下的第二步。

即使第一步,也僅僅是據有益州一州之地,而非「跨有荊益」。

《隆中對》最正確的部分,是對當時天下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準確的預見到了三分天下局面產生的必然,並指導劉備集團順應時代潮流,爭取鼎分局面的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作為第一流的政治家所具有的超凡洞察力,簡直如「神預言」一般的「預測帝」。

《隆中對》的失誤之處,在於「跨有荊益」,即同時占據荊州與益州的戰略規劃。

「跨有荊益」是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建國大業的支點,具有足以撬動「興復漢室」夢想支點的地位。

諸葛亮設想的出師北伐,是以「跨有荊益」為基礎的。

但這是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幾乎無法實現的前提。

荊州與益州雖然接壤,但在當時甚至在當下,也不是一個整體的經濟區域。

益州四塞險固,幾乎與外界孤立無緣,是獨守之國,基本上是以獨立的經濟區姿態存在。

且兩地之間的交通極為不便。

荊州益州之間雖有長江水路可通,但從荊州西部重鎮西陵,到益州東部要衝永安,是長達193公里的長江三峽,根本無法順暢通行。

陸路更是易守難攻,當年劉備入川,若非張松、法正這兩個帶路黨裡通外國,加上劉璋愚蠢不堪,開門揖盜,劉備僅僅數萬兵馬,豈能輕取益州。

而且益州與荊州經濟實力相當,任何一地都沒有對另一方明顯的人力物力優勢。

劉備集團無論是想以益州為根據地掌控荊州,還是想立足荊州支配益州,均不可能,必須捨棄一方。

「跨有荊益」與「外結孫權」存在著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曹魏獨大且其力量遠超孫劉兩家之和的情況下,與東吳的聯盟決定著蜀漢政權的生死。

荊州成為兩家關係的死結。

對處於長江下游的孫吳而言,上游的荊州是門戶之地,不奪取便無法立國。

早在孫堅、孫策時期,孫吳便已經計劃奪取荊州。

如果劉備集團要「跨有荊益」,孫劉之間就失卻了戰略平衡,孫權必定要拚死爭奪荊州。

對孫權而言,占據荊州是與劉備實行聯盟政策的根本前提。

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要實現吳蜀聯盟共抗曹魏,就必須讓荊州歸屬東吳。

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當然,「跨有荊益」戰略無法實施,並不是諸葛亮在制定《隆中對》時的戰略短視,而是後來事態的發展,打破了《隆中對》賴以實施的戰略環境。

換言之,諸葛亮草廬對策之時,「跨有荊益」是有落實可能的。

《隆中對》時,曹軍北方壓境,孫權占據江東已歷三世,對劉備而言,只有取代劉表、劉璋,占據荊益才有出路。

而且當時劉備、諸葛亮身處荊州,斷然不可能放棄嘴邊的肥肉,去跨山涉水把手伸向益州,所以《隆中對》自然而然提出了「跨有荊益」的規劃。

但隨後形勢數變,先是孫權勢力藉助赤壁之戰進入荊州,再是劉備率主力入川,三是關羽大意失荊州。

到了此時,「跨有荊益」已經完全沒有了賴以實施的地緣環境。

從諸葛亮後來不贊同劉備發動爭奪荊州的夷陵之戰,和主政蜀漢時期不再去爭奪荊州,而是在結好孫吳的前提下專心從秦川一線出師北伐來看,入川後,諸葛亮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了「跨有荊益」這一戰略的不可能性,主動予以放棄。

反而是劉備無視已經變化的戰略形勢,執意「跨有荊益」,結果夷陵一戰不但沒有拿下荊州,反而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耗光了蜀漢幾乎全部家底。

形勢比人強。

《隆中對》的對,就在與正確分析形勢,並自覺去順應進而推動形勢朝著己有利的方向去發展。

劉備無視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的形勢,以一種偏執的心態去執行《隆中對》「跨有荊益」的戰略規劃,焉能不敗!

反觀諸葛亮,儘管「跨有荊益」是自己一手設計的宏偉藍圖,但在戰略態勢已經轉變的情況下,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一規劃的不可能性,從而主動放棄。

盲目堅持既定的前進方向,走到最後不一定就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勝利,反而會是無路可退的懸崖峭壁。

而有時轉個彎,換個方向,山重水複疑無路後,卻極有可能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帳號dapengshuosh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戰略規劃-隆中對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做的戰略規劃,未出隆中已知三分。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首先講自己復興漢室多年還是一事無成,但我還未放棄。君你為我排擾解難嗎?諸葛亮的規劃是: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據地,槍桿子出...

寒硯三國:季漢北伐與隆中對戰略的放棄

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的關羽北伐,試圖在本應戰略防禦的時期將西線的勝利拓展到整個漢水流域,莽撞地衝破了曹孫劉三方在漢水、湘水地區形成的短暫戰略平衡態勢。關羽北伐,在招致以關羽為首的劉系荊州方面軍全...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價值五個億的戰略諮詢報告

作者頭條號:村長say東漢末年,有一個叫劉備的「企業家」,經過熟人推薦,去拜訪諸葛亮的戰略諮詢公司。劉備當年苦於沒風投關注,也打不過曹操這樣的BAT,而且「市場」比較混亂,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市...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