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千古一策《隆中對》,對在哪,錯在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是【大鵬說《通鑑》之74】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戰略規劃,《隆中對》為諸葛亮贏得了讓人世代仰慕的生前身後名。
因為《隆中對》,整天被人追著砍的劉備集團,最終成就鼎足三分霸業。
也是因為《隆中對》,劉備諸葛亮事業的頂峰,僅僅到成都稱帝、蜀漢建國而已,北伐曹魏、興復漢室的終極目標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作為後輩末學,大鵬沒有資格去點評甚至指摘《隆中對》的部分失策。
只能站在事後諸葛亮的立場,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參考近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對《隆中對》試析一二。
《隆中對》全文不過六百餘字,核心是對當時天下格局的分析,和在此基礎上分兩步一統天下的「兩步走」戰略規劃。
對群雄割據形勢的分析,是《隆中對》最為出彩的部分:曹操已經粗定北方,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只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之。
何去何從,唯有荊州與益州可以成為立足之地、進取之本,由此產生了「兩步走」興復漢室的戰略。
第一步,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建立基業,造就「跨有荊益」的戰略優勢、鼎足態勢。
第二步,待天下有變,從荊州與益州同時出擊,形成對曹魏的鉗形攻勢,還於舊都、興復漢室。
遺憾的是,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三步走」只進展到三分天下的第一步,便再也不能實質性的邁出一統天下的第二步。
即使第一步,也僅僅是據有益州一州之地,而非「跨有荊益」。
《隆中對》最正確的部分,是對當時天下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準確的預見到了三分天下局面產生的必然,並指導劉備集團順應時代潮流,爭取鼎分局面的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作為第一流的政治家所具有的超凡洞察力,簡直如「神預言」一般的「預測帝」。
《隆中對》的失誤之處,在於「跨有荊益」,即同時占據荊州與益州的戰略規劃。
「跨有荊益」是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建國大業的支點,具有足以撬動「興復漢室」夢想支點的地位。
諸葛亮設想的出師北伐,是以「跨有荊益」為基礎的。
但這是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幾乎無法實現的前提。
荊州與益州雖然接壤,但在當時甚至在當下,也不是一個整體的經濟區域。
益州四塞險固,幾乎與外界孤立無緣,是獨守之國,基本上是以獨立的經濟區姿態存在。
且兩地之間的交通極為不便。
荊州益州之間雖有長江水路可通,但從荊州西部重鎮西陵,到益州東部要衝永安,是長達193公里的長江三峽,根本無法順暢通行。
陸路更是易守難攻,當年劉備入川,若非張松、法正這兩個帶路黨裡通外國,加上劉璋愚蠢不堪,開門揖盜,劉備僅僅數萬兵馬,豈能輕取益州。
而且益州與荊州經濟實力相當,任何一地都沒有對另一方明顯的人力物力優勢。
劉備集團無論是想以益州為根據地掌控荊州,還是想立足荊州支配益州,均不可能,必須捨棄一方。
「跨有荊益」與「外結孫權」存在著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曹魏獨大且其力量遠超孫劉兩家之和的情況下,與東吳的聯盟決定著蜀漢政權的生死。
荊州成為兩家關係的死結。
對處於長江下游的孫吳而言,上游的荊州是門戶之地,不奪取便無法立國。
早在孫堅、孫策時期,孫吳便已經計劃奪取荊州。
如果劉備集團要「跨有荊益」,孫劉之間就失卻了戰略平衡,孫權必定要拚死爭奪荊州。
對孫權而言,占據荊州是與劉備實行聯盟政策的根本前提。
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要實現吳蜀聯盟共抗曹魏,就必須讓荊州歸屬東吳。
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當然,「跨有荊益」戰略無法實施,並不是諸葛亮在制定《隆中對》時的戰略短視,而是後來事態的發展,打破了《隆中對》賴以實施的戰略環境。
換言之,諸葛亮草廬對策之時,「跨有荊益」是有落實可能的。
《隆中對》時,曹軍北方壓境,孫權占據江東已歷三世,對劉備而言,只有取代劉表、劉璋,占據荊益才有出路。
而且當時劉備、諸葛亮身處荊州,斷然不可能放棄嘴邊的肥肉,去跨山涉水把手伸向益州,所以《隆中對》自然而然提出了「跨有荊益」的規劃。
但隨後形勢數變,先是孫權勢力藉助赤壁之戰進入荊州,再是劉備率主力入川,三是關羽大意失荊州。
到了此時,「跨有荊益」已經完全沒有了賴以實施的地緣環境。
從諸葛亮後來不贊同劉備發動爭奪荊州的夷陵之戰,和主政蜀漢時期不再去爭奪荊州,而是在結好孫吳的前提下專心從秦川一線出師北伐來看,入川後,諸葛亮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了「跨有荊益」這一戰略的不可能性,主動予以放棄。
反而是劉備無視已經變化的戰略形勢,執意「跨有荊益」,結果夷陵一戰不但沒有拿下荊州,反而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耗光了蜀漢幾乎全部家底。
形勢比人強。
《隆中對》的對,就在與正確分析形勢,並自覺去順應進而推動形勢朝著己有利的方向去發展。
劉備無視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的形勢,以一種偏執的心態去執行《隆中對》「跨有荊益」的戰略規劃,焉能不敗!
反觀諸葛亮,儘管「跨有荊益」是自己一手設計的宏偉藍圖,但在戰略態勢已經轉變的情況下,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一規劃的不可能性,從而主動放棄。
盲目堅持既定的前進方向,走到最後不一定就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勝利,反而會是無路可退的懸崖峭壁。
而有時轉個彎,換個方向,山重水複疑無路後,卻極有可能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帳號dapengshuoshu)。
諸葛亮趙雲都錯了 劉備借為關羽復仇之機伐吳出發點是正確的
前面講到,諸葛亮為了迅速得到劉備的認可,並希望馬上就得到劉備的重用,不再虛度光陰,所以他在和劉備見面後就獻上了《隆中對》,而《隆中對》的主要思想就是讓劉備拿下荊益兩州,然後聯盟孫權,若天下有變則...
蜀漢戰略規劃-隆中對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做的戰略規劃,未出隆中已知三分。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首先講自己復興漢室多年還是一事無成,但我還未放棄。君你為我排擾解難嗎?諸葛亮的規劃是: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據地,槍桿子出...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打江山,全靠諸葛亮的隆中對,卻被司馬懿用8個字輕鬆破解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在描寫周瑜和諸葛亮關係時,有6個字流傳天下: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周瑜的剋星,凡是周瑜使出的招數,全被諸葛亮識破,在諸葛亮面前討不到半分便宜。當然這是小說家言...
寒硯三國:季漢北伐與隆中對戰略的放棄
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的關羽北伐,試圖在本應戰略防禦的時期將西線的勝利拓展到整個漢水流域,莽撞地衝破了曹孫劉三方在漢水、湘水地區形成的短暫戰略平衡態勢。關羽北伐,在招致以關羽為首的劉系荊州方面軍全...
諸葛亮的隆中對成就了蜀漢霸業,也使蜀漢滅亡,因為一個致命的缺陷!
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曾總結歷史,預測天下大勢,向劉備提出了一個使之由弱變強的戰略,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洞悉天下大事,深知曹操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打敗了強大的袁紹,並最終坐擁...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害死關羽的,不是曹操,不是孫權和呂蒙,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因為擅自發動襄樊之戰,結果打不下襄樊,反而被孫吳抄了後路,最後敗走麥城,將星隕落。那麼,為什麼他會死得這麼慘?是因為曹操太奸詐,策反了孫權?並不是。曹劉的立場一直都是對立的,孫...
憑什麼說隆中對的三分天下就比魯肅榻上對的二分天下要強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在這次載入史冊的會面中,劉備給諸葛亮的禮物很簡單:三流的軍閥家底(包括新野城池一座,軍隊萬人左右,關羽、張飛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人才,以及無法估值的名聲),一流...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遺憾——《隆中對》沒有實現完
武廟十哲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直是古代歷史上智慧和忠誠的化身,其27歲的時候一直隱居鄉野,但是卻兩耳只聞窗外事,一心還讀者聖賢書。對天下大勢諸侯秉性可謂是瞭若指掌。
價值五個億的戰略諮詢報告
作者頭條號:村長say東漢末年,有一個叫劉備的「企業家」,經過熟人推薦,去拜訪諸葛亮的戰略諮詢公司。劉備當年苦於沒風投關注,也打不過曹操這樣的BAT,而且「市場」比較混亂,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市...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是非功過「隆中對」 --一個投資人眼中的戰略與戰術
作者:張守哲 編者按: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自前年以來,發表了數百餘篇經典文章,其中諸多經典之作,廣為傳播,洛陽紙貴。在此,格隆匯繼續為大家帶來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今天為大家分享來自張守...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