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治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隆中對》,它既是偉大的戰略構想,又是一個最終失敗的戰略構想。

這導致短短十二年的時間,劉備從幾乎一無所有,到自立「漢中王」。

但是劉備一死,蜀漢集團又迅速陷入了困境。

而面對這些困境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提出《隆中對》的諸葛亮。

今天就順著這個話題,來看一看,諸葛亮面臨的困境到底是什麼?他是怎麼應對的?

首先,當然是外交困境。

劉備死前剛跟孫權打了一場「夷陵之戰」,大敗而歸,孫劉聯盟破裂。

但是更重要的威脅,仍然是曹魏,因為力量太大。

我們昨天提到,劉備在漢獻帝還沒死的情況下,「強行」稱帝。

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他的「正統」地位,但是在政治格局中卻損失很大,因為失去了和中原地區的聯繫,尤其是和漢獻帝之間的聯繫。

所以,完全淪為一個地方性政權。

特別是在劉備去世之後,蜀漢對曹魏就完全沒有政治上的威脅了。

反而是名義上漢獻帝「禪讓」,曹魏接過帝位後,占據了一定程度的「正統」。

當時,還有很多漢朝遺老,跑到曹魏的朝廷里當官,還頻繁給蜀漢地區寫「勸降信」,言下之意就是你所謂的「漢家正統」我們不認了。

諸葛亮接手蜀漢政權的時候,外部環境就是這麼兇險。

蜀漢的內部呢?更是麻煩。

昨天我們提到,在劉備去世前後,益州地區已經先後有四個郡發生叛亂,而且第二次叛亂還持續了兩年時間。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會爆發這麼大規模的叛亂?

這就要從劉備的創業模式說起了。

劉備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二十幾年間,不斷有不同利益和背景的人加入,導致整個團隊的層級關係非常複雜。

我們來算一下:劉備從河北起兵,跟著他的有關羽、張飛、趙雲;然後在徐州的時候,又有糜竺糜芳兄弟加入,就是他的大小舅子;到了荊州,又有諸葛亮、黃忠、魏延等人加入。

後來占據益州之後,有了法正、李嚴這些劉璋舊部加入;但是劉璋在益州也是外來戶啊,所以還有一大批益州本地的士族。

你看,河北集團、徐州集團、荊州集團、劉璋集團、土著集團,一共是五撥人。

另外,還有像馬超這樣,哪個集團都不算的。

所以,蜀漢集團的內部政治結構十分複雜。

之前,劉備還有「漢室宗親」的政治地位,和「復興漢室」的價值願景,可以整合這些人的想法和行動。

但是,當劉備逐漸喪失這些政治優勢之後,這種複雜的政治層級就變成了各懷鬼胎的一盤散沙。

只有了解這一層意思之後,我們才能看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得那句話:「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好了,我們再來看諸葛亮是怎麼處理的。

首先,外交方面,諸葛亮用義正詞嚴的方式寫了一封公開信來罵曹魏,信里一再聲明,我們蜀漢的使命是「復興漢室」,而你們曹魏就是篡漢的國賊,等著吧,很快我們就會出兵討伐你們。

同時,諸葛亮又幹了另外一件事,他派使臣頻繁的出使孫吳,和孫權重新簽訂了盟約。

把對外的事情暫時解決之後,諸葛亮才起兵到南方去平叛。

而且在平叛的過程中,他對跟隨叛亂的孟獲採用的是懷柔政策,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七擒七縱」,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可是,這一系列動作,只是解決了暫時性的危機,根本的危機還是在內部。

實際上,諸葛亮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堅持蜀漢正統的地位,和「復興漢室」的使命。

但是,這兩個條件,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當然的了,而是必須不斷付出具體動作去強調。

這個動作就是北伐,就是諸葛亮「六出祁山」。

有一句名言:軍事是政治的延續。

所以,可以換一個角度,從蜀漢政權的內部看看,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一系列的表現。

首先,剛才說過面對曹魏,蜀漢在政治上處在劣勢和守勢,這一部分缺陷只能通過軍事攻勢來彌補,也就是「六出祁山」。

而且,這麼做是有明顯效果的: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曹魏的三個郡一看諸葛亮大軍兵臨城下,立馬就投降了,這對曹魏政局是一次不小的震動。

其次,不斷北伐這個動作,就是給東吳孫權傳達一個意思:我是心心念念「復興漢室」,不會對你打主意,東吳也就放心了。

所以,當諸葛亮去世,接班的蔣琬和費禕停止了北伐動作之後,東吳那邊的第一反應是,你們不打曹魏,是不是要來打我了。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通過北伐這個動作把蜀漢內部的政局,調動和平穩下來。

這裡有兩層目的:第一,是通過強調「復興漢室」的使命,整合所有人的價值觀;第二,就是通過讓國家處在長期對外戰爭的狀態,對內進行壓制。

但是,這麼做也不是沒有副作用。

在這一過程中,他必須平衡所有人的心理,儘量避免各個層級的人心有不滿。

所以,諸葛亮治理蜀漢,實際上用的是嚴刑峻法,而且必須保證公證。

比如,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敗,整個軍事行動都功虧一簣。

諸葛亮隨後做了四件事——

第一,斬了導致失敗的馬謖;

第二,封賞盡力減小損失的王平;

第三,重罰了資格最老的趙雲;

最後,上表把自己連降三級。

你看,不但賞罰分明,而且似乎有些量刑過重。

在國家政策方面,諸葛亮就是這個風格。

比如,他明確定下一條,就是不准劉禪搞「大赦天下」。

而且,一般的量刑,超過二十棍的案件,都要諸葛亮親自審批。

他在對內嚴刑峻法的同時,在對外軍事方面也是小心翼翼。

別看諸葛亮總打仗,實際上他謹慎的很。

因為軍事上一旦承受巨大的失敗,蜀國的內政平衡一定會發生動搖。

這就牽涉到蜀漢歷史上的一樁著名公案,就是所謂的「子午谷奇謀」。

當時蜀漢名將魏延提出,親自率領一萬精兵(史書載精兵五千,負糧五千,共一萬人)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潼關。

但是諸葛亮拒絕了這個方案,所以歷史上很多人批判他過於謹慎。

但是實際上,如果理解了以上我們說的諸葛亮的難處,就是「可以不勝,但是絕不能大敗」,你就知道他為什麼不能冒這個險了。

歷史上因此也留下了一句話,叫「諸葛一生唯謹慎。

但是,即使在蜀漢內部,理解諸葛亮這番心思的人也不多。

諸葛亮死後,接班的蔣琬和費禕,就停止了北伐的軍事行動,嚴刑峻法的治國方式也被放棄。

他們的道理很簡單,軍事行動太耗費國力。

但是實際結果呢?

反而是蜀漢進一步衰落,最後一敗塗地。

所以,觀察一個組織的外部行動,往往從內部著眼,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帶你還原真實的諸葛亮

每一個喜歡三國歷史的人,大都是從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始的,並且大多數人,最喜歡的人必定是諸葛亮,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並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恢復漢室鞠躬精粹,死而後已。三分天下諸葛...

《隆中對》原文、 賞析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

諸葛亮為什麼堅持北伐?這兩個原因很無奈!

劉備三顧茅廬後,終於見到了諸葛亮,兩人相談甚歡,制定了劉備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並在其後幾年共同努力,實現了『霸業可成』的先決條件。但是,沒想到關羽一時失意,致使隆中對的『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

讀《通鑑》隨筆之二

《資治通鑑》諸葛亮的亮相是從隆中對開始的。劉備三顧茅廬,孔明乃見之。《通鑑》載亮曰:「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以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名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