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還原真實的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每一個喜歡三國歷史的人,大都是從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始的,並且大多數人,最喜歡的人必定是諸葛亮,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並且終其一生都為劉備恢復漢室鞠躬精粹,死而後已。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
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早年躬耕於南陽,劉備奮鬥了半輩子還沒有立錐之地。
讓你聞名於世的則是天下公知的隆中對。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同時,積極聯絡當地的豪傑。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位於今河南南陽)。
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
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
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
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
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以來,各地豪傑並起,占據州、郡的數不勝數。
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
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
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
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
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看見諸葛亮的眼光何其厲害,不僅知道天下大事,還知道如何藉助天下之勢成就偉業,這就相當於給劉備建立一個可以奮鬥的目標。
先聯吳抗曹,奪取荊州,然後以荊州為跳板,進攻西川,拿下漢中,徐圖天下有變,出兵吞併曹魏。
而事情的發展,也基本上都像諸葛亮所言,只不過後來呂蒙偷襲荊州,加上劉備一意孤行,被火燒夷陵,託孤白帝城,讓隆中對的戰略設想不得已夭折。
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放棄匡扶漢室這一條,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是卻六次失敗,而這六次失敗的北伐就被很多人詬病,包括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也寫到:諸葛亮的才能,比起奇謀來更擅長管理內政,管理人民的的本領要比打仗強。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咸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寫的意思是諸葛亮在劉備託孤之後,作為丞相安撫百姓,制定法律,約束官僚。
公平執法讓人沒有怨言。
是難得的治國良才,但是連年動武,六出祁山未果,原因將軍打仗非其所擅長。
但是我們要想想,蜀漢的國土面積不過是曹魏的九分之一,人口也只是曹魏的四分之一,帶領自己的軍隊去攻打一個比自己強這麼多的國家,但是曹魏卻只能防守而不敢輕易進攻蜀國,別跟我說是因為蜀國易守難攻,那也得看是誰守,你看劉璋,守得住嗎?自己的軍隊比魏國若,但是魏國卻只能防守而不能進攻,這樣的諸葛亮真的被高估了軍事才能嗎?三國時期,天下一共分為十三州,曹魏九周半,東吳二州半,蜀漢一州,按理說在強大的曹魏眼裡,蜀漢甚至都不能稱之為一國,但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蜀漢才叫蜀漢。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失街亭,無奈退兵;第二次斬殺魏國名將王雙;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陰平二郡,歸蜀國管轄;第四次成功斬殺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最後一次司馬懿不敢出門,只能硬生生熬死諸葛亮,司馬懿甚至說:「諸葛亮真奇才也。
」司馬懿本人也是一個會打仗,功於心計的人,卻能夠給予諸葛亮如此高的評價,說明他真的是被打怕了。
其實如果仔細閱讀三國的話,會發現諸葛亮是劉備上升了一個境界,諸葛亮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劉備的思維方式,他告訴劉備,你沒有必要去依附比人,你可以有自己的地盤,只要你按照我的這條路去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就是你。
在此之前的劉備是怎麼樣的?投靠袁紹、袁術、曹操、呂布、劉表等人,雖然劉備一天到晚喊著匡扶漢室,但是他自己心裡的實際目標估計和孫權一樣,據一方而當諸侯就算了,在他占據徐州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他完全沒有擴張地盤的打算,而是準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提議,他很有可能會投靠孫權,管理者荊州的幾個郡,也不會再是後來的漢昭烈皇帝。
諸葛亮的才能,他所做的一切我們現在看來也許並沒有那麼神,我們深入了解三國,發現他並不會借東風,也不能夜觀天象,還不會用奇門遁甲來續命,但是這並不是我們看扁諸葛亮的理由,想一想諸葛亮當年的處境,全國十三州只占其一,帶領自己的軍隊打得對面只敢防守,我們想一想他在公元207-234年,這二十多年,是他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走向,在兩個強大的敵人面前讓自己的主公站穩腳跟,並讓蜀漢延續了三十多年。
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天縱奇才,但是也是一個普通人,他沒有羅貫中筆下那麼無所不能,也沒有現在很多人心裡想的那樣:諸葛亮就是個管內政的,不會打仗。
甚至在諸葛亮死後,他安排的費禕,董允等人依舊讓蜀國繼續運轉了三十多年,你說諸葛亮才能平平?
人物評述-淺議諸葛亮
人物評述-淺議諸葛亮文/衡茂縱觀整個三國歷史,其靈魂人物非諸葛亮莫屬。而三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也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之時對劉備的分析和預測的那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進行著,直至最後司馬取代曹魏建立...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隆中對》原文、 賞析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會成大事嗎?他最好的出路是投奔孫權!
在漢末群雄當中,劉備可是唯一一個平民出身,手下最依仗的關羽,是身背人命的逃犯。同樣,《三國志》中並沒有張飛是財主的記載,估計應該也是寒門。從弱冠之年的小鮮肉到四十多歲的中年的大叔,劉備走的都是寄...
是非功過「隆中對」 --一個投資人眼中的戰略與戰術
作者:張守哲 編者按: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自前年以來,發表了數百餘篇經典文章,其中諸多經典之作,廣為傳播,洛陽紙貴。在此,格隆匯繼續為大家帶來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今天為大家分享來自張守...
關羽不失荊州,劉備能夠在「隆中對」戰略下一統三國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從涿郡起兵以來,一直就顛沛流離,沒有固定地盤,直到依附劉表之後,在新野三顧茅廬之後,請出諸葛亮,從而得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東連孫吳,北拒曹操,赤壁之戰,占據荊州五郡...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說三國話權謀(21):孫策的戰備眼光與諸葛孔明的隆中決策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和孫策是最有戰略眼光的人,孫策這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戰略眼光非常厲害。從袁術手下要回了自己父親的一些舊部兵馬,然後就能夠憑藉這個而占...
三國的密碼,孫權劉備從未聯盟!司馬懿看透本質才滅吳國蜀國!
傳統觀點認為,孫劉聯合共同抗曹是三國時代最突出的政治特點。這種觀點其實太過籠統,從嚴格意義上講孫權和劉備之間從未真正結盟。從曹操征劉表飲馬長江到三國歸晉,在長達半個世紀時間裡,孫劉兩家之間爭鬥是...
三國之蜀漢興衰——成也此人敗也此人
蜀是三國里起家最晚、滅國最早的國家,但並不代表它是最弱的一個,全盛時期的蜀國實力超越孫吳,直追曹魏。那麼為何天平傾斜的如此之快呢?一切的開始只因一人————
三國蜀國的戰鬥力第一!
好像大部分人都說蜀國是最差的,其實是最強大的!開始諸葛亮和關羽鎮荊州,龐統輔助劉備進攻,這都是按照隆中對的計劃而行,如果龐統不意外死,諸葛亮也不用入川,到劉備取得漢中,那就牛逼了,隆中對說的就能...
諸葛亮明明說過天下有變才可北伐,為什麼自己都不遵守?
東漢末年,身為漢室後裔的劉備,因出身貧寒,只能白手起家。在那個亂世中,他先後擔任過幾任縣令,又據有過徐州,卻在不久之後,再次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到處寄人籬下。當他在荊州的時候,名士徐庶和水鏡先...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他若不死,蜀漢定能統一三國
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分天下。但論各國領袖的才能,曹操當首屈一指,孫權隨後,最後才是這個只會哭的劉備。劉備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一直不高,但為什麼,他能夠立足於烽火戰亂的三國之中,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
三國篇:姜維,士為知己者死
據說姜維被殺之後,魏軍將士對姜維想借鍾會之手殺死他們的計策非常憤怒,所以剖開了姜維的屍體,發現姜維的膽如斗大。《世說新語》中記載: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斗在古代是計量用的工具,「十升為斗,十斗為...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