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隆中對》雖是千古名篇,但其在戰略上有嚴重缺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年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
當時諸葛亮是這樣對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
諸葛亮認為,自董卓在洛陽專權之後,東漢政權已形同虛設,而此時各路豪強割據一方,相互之間征戰不斷。
隨後,諸葛亮列舉出了幾個他認為值得重視的割據勢力。
此時曹操已經逐漸占據北方,手中有百萬大軍,更是挾持著漢獻帝,以劉備目前的實力,對抗曹操無異於以卵擊石;而此刻東吳孫權雖然整體勢力比不上曹操,但是自孫堅開始,孫氏一族已在江東經營了三代人了,因此根基穩定,並不是劉備可以撼動的,只不過有曹操這個威脅的存在,因此孫權是可以結盟的盟友。
說來說去,目前劉備能爭奪的就只有荊州與益州這兩塊領土了。
如果有一日,劉備可以一舉占據荊州與益州,就有了與曹操和孫權抗爭的資本。
等到時機成熟了,劉備就可以讓一員大將領兵,以荊州為根據地,直攻洛陽。
劉備則率領荊州與益州的大軍攻打關中。
這樣一來,就可以收復中原,最終光復漢室了。
而劉備聽到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後來他根據諸葛亮在隆中定下的策略,果然取得了荊州的一部分與益州,隨後他自立為漢中王,並在曹丕廢除漢獻帝後登基稱帝,建立蜀漢政權,與曹魏,東吳一起三分天下。
只可惜《隆中對》的前半段沒有任何問題,但後半段一統天下這一部分並沒有實現,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隆中對》在戰略上有嚴重的缺陷。
借鑑我國古代軍事理論書本《孫子兵法》,對《隆中對》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它的戰略缺陷主要有以下這幾個方面。
首先,《隆中對》在整體思路上就有問題。
要知道率軍征戰,攻破城池最佳的方式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隆中對》的整體思路是「先戰而後求勝」,在這樣的思路帶領下,蜀漢後期就進入了常年的征戰過程。
以當時益州的全部人口進行計算,幾乎是以七人供養一名士兵征戰,導致本就疲敝的蜀國越發艱苦,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在曹魏集團派遣鄧艾偷渡陰平,出現在成都城前時,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壓死了駱駝,期盼和平的百姓讓劉禪不得不做出了投降的選擇,這才導致了蜀國的覆滅。
其次,《隆中對》在選擇起勢的位置其實並不太有利。
要知道當時雖說荊州與益州容易奪取,但蜀川之地因為其地理環境,向來只能守成,而不能建國。
在我國歷史上,幾乎所有在蜀川之地建立的政權都十分短命,更不用說從這裡出兵一統天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還選擇以蜀川為根據地,出兵北伐,基本上就告別了一統天下的希望。
正因如此,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無法成功,地理環境是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諸葛亮雖然在多次帶兵出征中逐漸讓理論與實際結合,最終演練出一套讓天下人為之畏懼的帶兵征戰手段,但在《隆中對》時期,諸葛亮還沒有帶過兵,自然不了解戰場。
當時他提出的分兵政策,實際上是有問題的。
要知道兵法講究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
但在《隆中對》裡面,諸葛亮卻讓一大將從荊州出發攻打洛陽,劉備領大軍直取漢中來謀求一統天下。
諸葛亮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借鑑了劉邦當年得天下,是出秦川,劉秀中興漢室,是攻的洛陽。
只不過這兩人一統天下的道路與此時的劉備不同,決不可同日而語。
雖說《隆中對》里不乏有一些戰略上的錯誤,但瑕不掩瑜,不能因為結果而對當時的情況進行批判性的分析。
對於《隆中對》,大家還是持肯定態度居多的。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中原,毛主席如何評價他
諸葛亮之才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其輔佐劉備,從四處流走的困境,到割據一方,同曹劉三足鼎立,著實不易。而這一切,誠如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隆中對》的一番規劃。可見當時候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成就了蜀漢霸業,也使蜀漢滅亡,因為一個致命的缺陷!
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曾總結歷史,預測天下大勢,向劉備提出了一個使之由弱變強的戰略,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洞悉天下大事,深知曹操官渡之戰以弱勝強,打敗了強大的袁紹,並最終坐擁...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劉備東征之時,為何諸葛亮堅決不隨軍?而且不曾發一言以勸諫?
隆中對是諸葛亮定下來來,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現在荊州丟了。難道他這個戰略制定人上去說。算了,荊州不要就不要了,給他們吧。劉備說行啊,你拿個辦法出來啊,下一步怎麼走。可諸葛亮有什麼辦法?他有辦法,...
隆中對固然厲害,但是它在戰略上也是有很大缺陷
《三國志》: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
論諸葛亮《隆中對》之成敗
論諸葛亮《隆中對》之成敗 內容提要:《隆中對》是諸葛亮軍事思想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觀察和解決戰爭問題的典範。它對劉備勢力的發展及三分天下的局勢起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然而,近年來不少學者對《...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是非功過「隆中對」 --一個投資人眼中的戰略與戰術
作者:張守哲 編者按: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自前年以來,發表了數百餘篇經典文章,其中諸多經典之作,廣為傳播,洛陽紙貴。在此,格隆匯繼續為大家帶來會員深度思考系列文章。今天為大家分享來自張守...
諸葛亮選擇劉備作為輔佐君主極為明智
對於三國歷史了解的朋友們,對於隆中對肯定非常熟悉。當時劉備在水鏡先生推薦下多次前往草廬中拜訪諸葛亮,劉備終於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為漂泊半生的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並讓劉備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與孫...
偉大的戰略構想《隆中對》最終為什麼沒實現?諸葛亮也無能為力
《隆中對》的前兩步基本實現了,也就是劉備先占領荊州,然後進取四川(益州)。但是很可惜,第三步,以荊州和四川作為根據地,兩路出兵,經略天下,建立帝業,這個沒有實現。那為什麼呢?《隆中對》的戰略有什...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有多少人發現 其實諸葛亮《隆中對》有幾處致命點
公元207年,被曹操打敗的劉備無處可去,只能南下荊州投靠了劉表。多年的寄人籬下讓劉備常常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莫非自己就要這樣一事無成的老去。合理劉備灰心喪氣的時分,劉表的身邊的謀士徐庶向他進言...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司馬懿:諸葛亮的《隆中對》存在致命錯誤,諸葛亮一死蜀國必亡
導讀:公元207年,被曹操打敗的劉備無處可去,只能南下荊州投靠了劉表。多年的寄人籬下讓劉備經常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難道自己就要這樣一事無成的老去。正當劉備心灰意冷的時候,劉表的身邊的謀士徐庶向...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諸葛亮的《隆中對》存在致命缺陷,司馬懿:諸葛亮死後蜀國必亡
導讀:公元207年,被曹操打敗的劉備無處可去,只能南下荊州投靠了劉表。多年的寄人籬下讓劉備經常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難道自己就要這樣一事無成的老去。正當劉備心灰意冷的時候,劉表的身邊的謀士徐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