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聽從此人建議,劉備統一中國指日可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眾所眾知,三家中勢力最大的是曹操,其次是孫權,最弱的是劉備。
但事實上,劉備也曾牛逼過,屌絲也是有春天的。
劉備巔峰時期曾力壓孫曹,差點統一了天下。
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時代的蜀漢立國最為艱難,從劉備黃巾起義到成都稱帝,用時37年,可以說劉備一生中一半的時間都在創業,可以說劉備是古往今來最具忍耐力的創業者。
可是,劉備的蜀漢只是偏居一隅,盤踞在四川盆地以及雲貴高原一帶,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弱的一方。
那麼,以劉備為首的蜀漢政權有沒有可能統一天下,恢復漢室呢?
我認為,蜀漢統一天下的機會在當時還是蠻大的,因為就當時的環境來說,諸葛亮的「隆中對」無疑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一中策略,而且東吳重要謀士魯肅也為孫權起草過一份類似「隆中對」的東吳稱霸江南的戰略計劃,這兩份不同立場的戰略計劃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那就是以荊州為根本,占據天府之國的益州,然後從荊州和益州以及揚州多方向攻伐曹魏,一統天下。
回到題中,劉備在三顧茅廬尤其是在赤壁之戰後,迅速壯大的自己的實力:文有臥龍、鳳雛,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當世名將,成為當時割據一方的割據勢力,而荊州是劉備此時的根據地,其重要性非比尋常。
為了實現孔明的隆中對而統一中原,劉備開始西征益州,開始劉備帶領的將領有鳳雛龐統、黃忠、魏延等,但攻占益州的時候,劉備犯了這一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也就是這個錯誤葬送了劉備一統中國的資本,使得劉備勢力的失敗接踵而來。
這個錯誤就是沒有聽從鳳雛龐統的建議,在宴席上智擒劉璋,迅速占領益州。
當時,龐統為劉備獻上了襲占益州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暗中選擇精兵,日夜行軍進攻成都,以奇兵襲占成都,迫使劉璋集團投降;中策,劉璋手下最重要的將領是楊懷、高沛,手下兵馬甚多,並且一直很提防劉備,多次上書建議劉璋驅逐劉備。
龐統認為劉備可以藉口荊州有急事準備回軍,藉此召見,趁機除去二人,然後一城一城的攻打,即所謂的穩紮穩打;下策,退回白帝城,等待時機。
最後,劉備以上策太急、下策太緩為由選擇了龐統的中策。
也就是這一選擇,斷送了劉備集團統一天下的機會和條件。
由於劉備軍執行龐統穩紮穩打的中策戰略,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劉備痛失與孔明齊名的軍師,取益州變得更為艱難,不得已調守備荊州的諸葛孔明和張飛、趙雲緊急入川,協助劉備攻取益州。
孔明帶張飛、趙雲益州助戰,劉備集團很快就取得了益州,並收編了馬超、馬岱、嚴顏等武將。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奪取了戰略要地漢中,又令劉封、孟達攻占上庸三郡,勢力達到了頂峰。
此時劉備占據了整個益州、大半個荊州以及漢中。
益州和荊州兩地未經東漢末年戰亂,是當時天下最大、最富庶的兩個州。
當時的劉備要兵有兵、要糧有糧、要錢有錢。
此時的劉備不僅地盤大錢糧多,而且兵馬也多,尤其是能征善戰的老兵多。
當時劉備在益州有兵馬3-4萬,漢中5-6萬,荊州4-5萬,合計總兵力14-15萬,機動兵力不下10萬,而且步兵、騎兵、水軍一應俱全,且實戰經驗豐富,戰鬥力極強。
劉備依仗軍力強盛,在漢中保持了咄咄逼人的態勢,逼得曹軍退守長安。
而駐守荊州的關羽見漢中大勝,按耐不住,率軍貿然北上,斬龐德、捉于禁,進軍樊城,嚇得曹操差一點遷都。
張飛曾說,三分天下,已得其二。
雖然張三哥的話有些言過其實,不過可以看出當時劉備實力有多強。
不過,劉備雖然氣勢逼人,但過於鋒芒畢露,在還沒有能抗衡兩個國家的實力前就冒然發動全面攻勢,嚴重破壞了孫劉曹三家的均勢,同時沒有處理好和東吳的關係,因此導致了孫曹聯手幹掉了劉備。
孫權奪了劉備的荊州,使得劉備失去了北進的基地和成就霸業的基礎,因此劉備反過來和東吳拚命,結果在夷陵劉被東吳打的大敗,傷了根本,被迫退守益州再也不復往日的輝煌,最終淪為了三家中最弱的一方。
假如劉備聽從龐統的上策,襲占成都攻取益州,那麼憑藉劉備入川時的力量就可以輕易占領益州,原來留守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也就不會入川造成關羽獨擋魏、吳的危險境地。
然後在荊州軍團的支援下,在龐統運籌帷幄下,劉備也可以奪取漢中,甚至長安都會納入蜀漢版圖,這個時候的蜀漢方有執行「隆中對」的實力和條件,西有龐統率領益州軍出祁山北伐,東有諸葛亮指揮荊州軍北伐曹魏,憑藉諸葛亮的智慧,在防守東吳方面肯定會綽綽有餘,一旦曹魏陷入兩線作戰,且領軍的是當時頂尖的兩大重量級謀士,魏國再強大能頂得住嗎?曹魏一旦滅亡,蜀漢還能與東吳保持友好嗎?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因此,我說劉備沒有統一中國就是因為自己的一個小小的決策失誤造成的,蜀國也因此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機會。
文筆不好,但原創不易,閱讀請點讚!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個重大失誤,曾被龐統一語言明,可惜劉備不聽
三國之中有很多傑出的文臣謀士,其中最出名的有鬼才郭嘉、臥龍諸葛亮以及他的老對手司馬懿,還有東吳的周瑜陸遜都是當世英傑。尤其是諸葛亮更是被稱為「智絕」三國,他的才智謀略在三國之中算是頂尖的了,年...
奪取西川對諸葛亮意味著什麼
正當諸葛亮帶領張飛、趙雲在南線高奏凱歌的時候,劉備北線卻碰了個大釘子。劉備第一集團軍以葭萌關為出發點攻略益州,最初進展很順利。大耳朵靠著多年的戰爭經驗,加上龐統、法正這樣的奇謀之士輔佐,黃忠、魏...
真實的劉備,比阿斗更扶不起!
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的昏庸無能,阿斗指的指的是劉備之子劉禪,但根據真實歷史記載,劉備比其子阿斗更扶不起來。建安十二年(207),劉備在荊州求訪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
蜀漢滅亡究竟要怪誰:若劉備遵守這八個字,也許三國歷史將被改變
從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權、次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開始,三國正式成立,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我們都知道在這三個國家中,蜀國是最先滅亡的,而對於蜀國的滅亡,與兩場戰役...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若由魏延鎮守荊州,結局會如何?東吳不敢輕敵,蜀漢不會過早衰頹
在《三國演義》之中,魏延是一個一出場就註定了結局的將領,因為魏延剛剛一上場,就被諸葛亮認定他腦後有反骨,將來必定造反,只不過劉備憐惜魏延武力不俗,這才將魏延留了下來。然而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認為再...
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為何諸葛亮沉默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
不為人了解的三國第一高人,把諸葛亮都治的服服帖帖!
說劉備制伏諸葛亮,恐怕不少人要蹦起來大罵小編「欺師滅祖,叛經離道」,但也一定有明智的人能體會個中三昧。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會知道,任何一個集團都不可能平安無事,更何況是劉備這種充滿了精英的集團呢?...
劉備入川時,為什麼只帶龐統隨軍而留諸葛亮鎮守荊州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帶數萬步卒入蜀,與劉璋會於涪。這次入川,劉備帶了龐統隨軍,卻留下諸葛亮和關羽一同守荊州,這種安排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更令人沒有想到...
荊州是關羽丟的,難道諸葛亮就沒有責任嗎?
摘要:我們都知道關羽丟了荊州之後,曹、孫、劉三家局勢發生了劇變,劉備一方的勢力大跌,隆中對的戰略受到了很大影響,世人都說是關羽的責任,但此事諸葛亮就沒責任嗎?
為什麼劉備會留關羽守荊州?襄樊之戰後,蜀漢面對的是什麼困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的襄陽、樊城,史稱襄樊之戰。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此話能當真嗎?還原真實的鳳雛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的這句話可與許劭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相媲美,堪稱三國演義中最出名的兩大廣告語。當然,歷史上司馬徽並沒有這樣說。而如果他真的說過這句話,那恐怕又是一樁...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
蜀國的滅亡是不是因為諸葛亮的戰略錯誤
諸葛亮可以說在蜀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也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諸葛亮本人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劉備當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說出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大計。就是現在...
三國顏值最低之人,和諸葛亮齊名,如果不早逝劉備能得天下嗎?
現實有時候告訴我們,長得太醜,是會影響你的應聘效果。面試官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覺得你顏值不太好,可能影響你的印象分。你要是不相信,我們來看看今天的主角——龐統的故事,你就會明白,有時候好的外表,...
蜀漢出彩的謀士太少了,如果這二位不死,歷史也許將會不同
如果有輪迴天生之術,如果可以黏土轉生,如果這二位不死,蜀漢將會改寫歷史。龐統、法正,都以各自的特點彌補了蜀漢智囊團缺失的部分,歷史讓這兩位明星冉冉升起,卻在他們正要大放異彩之時過早的隕落了,不僅...
漢中王劉備的四大王牌軍師,得一可安天下
東漢末年,公元161年,漢中王劉出生在河北省涿州市,自稱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少年時拜盧植 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 黃巾起義 。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