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恢復了大漢的江山,為什麼劉備卻不能復興漢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輾轉苦戰一生,也得文有軍事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武有五虎將等眾多人才支持,卻不能和劉邦、劉秀那樣,掃滅群雄一統天下,反而侷促於西蜀一地。

歸根結底,還是作為君主的能力舉措,格局氣宇,戰略眼光,劉備比之劉邦、劉秀,確有重大缺失。

諸葛亮或其他人恐怕實在不能替主公背鍋,只怕還是劉備自己的責任更多更大些。

歸根結底,輸在了政治。

就後世知名度而言,蜀漢先主、昭烈帝劉備,比之兩位各開創兩百年帝業的偉大皇帝,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可說是有過之無不及。

可是論生平基業,劉備就遠不能和兩位英雄先祖相提並論了。

兩漢十三州,劉備最鼎盛時只有益州加上荊州一部分,取漢中時已讓出荊南;等到自己稱帝時,更已損失關羽軍團,僅剩益州一州。

而此時曹魏占據中原九個州,東吳也占據交州全部、揚州荊州的絕大部地區。

蜀漢和東吳兩國只是從後世版圖上看著地盤似乎不小,其實以當時戶口和開發度而言,國力加起來也不過相當於曹魏一半多。

所以後來諸葛亮北伐,才真正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壯,可以嘆息一句:一州打九州,丞相盡力了。

因此,若非要強行說劉備此生已是圓滿成功,既是罔顧基本歷史常識,更是對劉備也包括諸葛亮奮鬥一生的志向的極大貶低。

當真以為劉備多少次出生入死苦戰搏殺,竟不是為匡扶漢室中興漢統,繼高祖和世祖事業,而僅僅是占著一個邊遠州部,自封一個名為「皇帝」實為益州州長的存在,建立了相當於曹操九分之一、孫策孫權兄弟三分之一的基業,就心滿意足,覺得此生很成功麼?恐怕這才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蜀漢昭烈帝:劉備(221年-223年在位)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

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

而後進取益州。

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

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劉備輾轉苦戰一生,也得到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傑出人才相助,卻不能和劉邦、劉秀那樣,掃滅群雄一統天下,反而侷促於西蜀一地。

多少後世之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流行的觀點,或是怪曹操起家條件太強,天生二代,又有曹氏和夏侯氏宗族鼎立支持;或是怪孫權太壞,原本身為盟友卻在關鍵時刻反水一擊;或怪劉備運氣太差,比不上老祖宗劉邦的天命加身,幾次大敗卻都能如有神助,死裡逃生。

更有甚者,便怪到諸葛亮和關羽頭上,認為他們不善打仗,謀略不精,比不得韓信張良。

其實,這幾種論調都不免失之片面。

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劉備自身去找原因。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

】 ——陳壽《三國志》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寫完劉備的傳記,評價他性情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有高祖劉邦之風。

只是「機權幹略「、也就是個人才幹不如對手曹操,因此所建立的基業也就不如曹操大。

陳壽口中的「機權幹略「,不僅僅是會打仗、會用人,歸根結底,還是作為君主的能力舉措,格局氣宇,戰略眼光,劉備比之劉邦、劉秀,確有重大缺失。

劉邦被項羽勒令遷居漢中,裁軍至三萬;短短一年後就統帥五諸侯,號稱五十六萬大軍,從西蜀之僻速推到東海之濱,攻陷楚都彭城;劉秀孤身一人被劉玄派到河北去招撫,談笑間無數英傑志士不斷來投,短短半年多就招得數十萬大軍,僅僅三年就入主洛陽成就帝業,二分天下有其一;這樣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三國類戰略遊戲所難以模擬的,所以政治聲譽的意義也往往被很多三國愛好者所忽略,以為爭天下僅僅就是如遊戲所展現的那樣,招賢才良將、練精兵重屯田,一個個州郡、一個個諸侯攻略過去。

劉邦之所以可以做到這樣的奇蹟,那是因為他以兩萬偏師孤軍破武關,一人一軍之力便蕩平了幾百年世人眼中難攻不落的秦國本土;讓秦朝想縮回去為關中國而不可得;因此 是無可爭議的反秦聯軍第二號功臣,項羽鴻門宴上權衡利弊,非但不能殺之,還要封其為漢王;

漢高祖:劉邦

劉秀之所以可以做到這樣的奇蹟,那是因為他在昆陽之戰,呼風喚雨,天降隕石,以七千敢死之士聚殲四十二萬政府軍精銳,一戰摧毀一個大一統帝國,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軍事奇蹟,是無可爭議的推翻王莽首功之人,更始帝劉玄同樣不敢殺也不能殺,哪怕害死其兄長後,也要封劉秀為蕭王,以示安撫。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

以史為鑑,從高祖劉邦、世祖劉秀這有漢二祖的帝業生涯,就可充分看出政治聲譽對成就大業的決定性意義。

同樣,劉備早年兵馬不過數千,屢戰屢敗,四處流浪。

曹操袁紹劉表孫權這些大諸侯卻無不隆而重之,以禮相待,不敢貿然吞併其部屬,而讓他成為半獨立的附庸客將,正是因為劉備巨大的政治聲譽和號召力,是漢室宗親的傑出代表,漢室復興勢力的一面大旗。

正如劉備自詡:【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

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漢丞相、魏武王:曹操

因此,不但千古奇才諸葛亮,放棄劉表而跟從他這個一縣之主,萬人敵勇將關羽和張飛對他不離不棄。

就連陳群這種世家大族的代表,陳登這種地方豪族的梟雄,田豫、牽招這種邊地大族的人傑,在三國時代都算得第一等人才,無不與劉備結好相惜,雖然最後都因家族利益棄之而投曹魏,但亦終生對其稱譽而不出惡言。

因此,魯肅才會力主將南郡給劉備,正是對他這個反曹英雄抱有充分期望,期待他揮軍襄樊,分擔東吳攻取淮南的阻力。

可劉備卻應劉璋邀請去益州了。

劉璋本以為劉備是漢室宗親中的英雄,指望依靠他為北方屏障,攻取漢中對付張魯和曹操,豈料劉備卻私下聯合其部屬張松、法正等人,反而謀劃侵吞其領地。

益州牧:劉璋

劉備與劉璋大戰持續將近三年,才算是初步平定益州,代價是曹操在此期間平定雍涼,並準備進入漢中;若非劉璋開門揖盜,劉備單憑自己軍力突破三峽,逆流取巴蜀又要多耗時多久?是以得南郡也好,入益州也罷,這都是劉備之前巨大的政治聲譽和號召力的才能換得的便利。

劉備之前以劉璋同為漢室宗親,不惜「披髮入山」為要挾阻止了東吳取蜀計劃,豈知反而是自己取了益州,先稱大司馬、後更直接自封漢中王,將孫權這個「車騎將軍」又置於反曹聯盟之何地?孫權因之大罵「滑虜乃敢挾詐」,先舉兵爭荊南三郡,再不惜向曹操稱臣而攻江陵、殺關羽;張魯在丟失漢中後,劉備遣黃權接其入蜀時,亦表示「寧做曹公奴,不為劉備座上客」。

其在漢中數十年經營、五斗米教眾的巨大影響力亦從此棄劉備而歸曹魏。

漢中太守:張魯

正如劉備自己也知道的:「今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奈何?」可以說劉備不能成就高祖世祖之正統帝王業,僅僅作為一個割據政權的君主載入史冊,固然是他本身才具不能及、時勢與秦末、西漢末迥異,但亦是從他背信棄義,攻擊劉璋奪其基業那一刻起,就最後註定了的。

並且為了因為用人不當,失去荊州,導致關羽被殺,怒攻東吳,最後被火燒連營,失去了進軍中原,與曹操爭霸的資本。

劉備轉戰一生,為了興復漢室,但是沒有劉邦劉秀的格局,更沒有劉邦劉秀的氣量以及劉邦劉秀的處事態度,註定只能偏安一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男人都想穿越去的年代——三國時期

三國之蜀漢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人民生活越來越艱難,故國家四處爆發動亂,起義不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的亂世更是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熱血英雄,。想必很多人都閱讀過《...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只緣識人偏頗 英雄夢斷「三國」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是古代明君必備的領導素質,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如果不識人、不用人,那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要說打天下、守天下,恐怕最終連性命都難保。三國亂世,豪強並起,群雄逐鹿,誰有識人之明,...

劉備傳記

———說破英雄驚煞人蜀漢建立於221年,開基立國者是劉備。劉備志向高遠,才志卓越,百折不撓,艱苦奮戰4 0年建立蜀漢政權,可惜在位不足3年便病逝白帝城,只能含淚以託孤,遺憾多多。繼任者劉禪,在位...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